坦克主动防护拦截与反坦克导弹突防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2 16:03
现代高科技武器的发展使坦克在实际作战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为了提高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主动防护系统应运而生并迅速得到发展。同时,主动防护系统的不断升级使得突防能力成为反坦克导弹设计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首先,本文在对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和反坦克导弹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主动防护系统对反坦克导弹发展的影响。然后,站在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的角度建立了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概率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得到系统最佳拦截距离、引信延迟时间和来袭威胁的攻击角度与速度对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概率的影响。接着,本文基于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概率模型进行了反坦克导弹突防方式的初步研究。提出应用EFP战斗部实现远距离攻击的方式进行突防,就EFP战斗部在突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扩展介绍了其它可行的突防措施。最后,本文基于突防对反坦克导弹的制导律进行了设计,提出一种满足攻击角度约束的制导律。同时,考虑到主动防护系统的软杀伤干扰和导弹自动驾驶仪的影响,本文结合所设计制导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论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和反坦克导弹突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的发展
1.2.1 主动防护系统的产生背景
1.2.2 主动防护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主动防护系统对反坦克导弹发展的影响
1.4 反坦克导弹的发展
1.4.1 世界反坦克导弹装备现状
1.4.2 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坦克主动防护系统与拦截概率研究
2.1 主动防护系统概况
2.1.1 主动防护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2.1.2 主动防护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2.2 主动防护系统的反坦克导弹威胁特征
2.3 主动防护系统拦截能力研究
2.4 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概率模型建立
2.4.1 来袭威胁易损性分析
2.4.2 拦截弹防护方案的确定
2.4.3 坐标系建立
2.4.4 拦截弹拦截概率的数学模型
2.4.5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反坦克导弹突防方案初步研究
3.1 主动防护系统弱点分析
3.2 反坦克导弹的突防方案分析
3.2.1 突防方式
3.2.2 可行性分析
3.3 战斗部远射的研究
3.3.1 EFP战斗部的优点
3.3.2 起爆距离的计算
3.3.3 战斗部远射过程分析
3.4 反坦克导弹其它突防措施研究
3.4.1 战术层面
3.4.2 技术层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突防的反坦克导弹制导律设计
4.1 弹目相对运动简化模型
4.2 理想条件下的制导律设计
4.2.1 制导律设计
4.2.2 仿真分析
4.3 软杀伤对反坦克导弹的干扰问题及突防策略
4.4 考虑自动驾驶仪特性的制导律设计
4.3.1 制导律设计
4.3.2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各国主动防护系统概况表
附录B 反坦克导弹主要性能数据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俄罗斯“阿玛塔”T-14型主战坦克揭秘[J]. 贾易飞. 军事文摘. 2015(13)
[2]俄罗斯“阿玛塔”主战坦克[J]. 王东梅. 兵器知识. 2015(06)
[3]基于效能分析的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建模研究[J]. 徐文超,薛青,张国辉,郑长伟.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5(04)
[4]俄罗斯“舰队”坦克发展及技术预测[J]. 郭正祥. 国外坦克. 2015(03)
[5]串联EFP装药隔爆结构和延时起爆控制[J]. 徐浩铭,顾文彬,胡亚锋,王振雄,陈江海. 爆炸与冲击. 2014(06)
[6]对抗主动防护系统的EFP战斗部设计[J]. 郭希维,姚志敏,赵昉. 兵工自动化. 2013(08)
[7]未来反坦克导弹发展趋势[J]. 刘致刚. 国外坦克. 2012(10)
[8]国外典型轻型反坦克导弹的发展[J]. 乔立永,徐立新,高敏. 飞航导弹. 2012(09)
[9]新一代反坦克导弹武器信息化设计[J]. 何亚娟,孙亚平,王小永,王琨. 兵工自动化. 2012(07)
[10]俯冲击顶弹道落角研究[J]. 高峰,唐胜景,师娇. 现代防御技术. 2012(03)
博士论文
[1]EFP成型及其终点效应研究[D]. 林加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2]爆炸成型弹丸(EFP)研制及其工程破坏效应研究[D]. 刘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反舰导弹体系攻防对抗的仿真研究[D]. 赵季阳.中北大学 2014
[2]战车主动防护系统中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D]. 高学刚.南京理工大学 2010
[3]轻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效率研究[D]. 陈理凯.南京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46233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的发展
1.2.1 主动防护系统的产生背景
1.2.2 主动防护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主动防护系统对反坦克导弹发展的影响
1.4 反坦克导弹的发展
1.4.1 世界反坦克导弹装备现状
1.4.2 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坦克主动防护系统与拦截概率研究
2.1 主动防护系统概况
2.1.1 主动防护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2.1.2 主动防护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2.2 主动防护系统的反坦克导弹威胁特征
2.3 主动防护系统拦截能力研究
2.4 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概率模型建立
2.4.1 来袭威胁易损性分析
2.4.2 拦截弹防护方案的确定
2.4.3 坐标系建立
2.4.4 拦截弹拦截概率的数学模型
2.4.5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反坦克导弹突防方案初步研究
3.1 主动防护系统弱点分析
3.2 反坦克导弹的突防方案分析
3.2.1 突防方式
3.2.2 可行性分析
3.3 战斗部远射的研究
3.3.1 EFP战斗部的优点
3.3.2 起爆距离的计算
3.3.3 战斗部远射过程分析
3.4 反坦克导弹其它突防措施研究
3.4.1 战术层面
3.4.2 技术层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突防的反坦克导弹制导律设计
4.1 弹目相对运动简化模型
4.2 理想条件下的制导律设计
4.2.1 制导律设计
4.2.2 仿真分析
4.3 软杀伤对反坦克导弹的干扰问题及突防策略
4.4 考虑自动驾驶仪特性的制导律设计
4.3.1 制导律设计
4.3.2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各国主动防护系统概况表
附录B 反坦克导弹主要性能数据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俄罗斯“阿玛塔”T-14型主战坦克揭秘[J]. 贾易飞. 军事文摘. 2015(13)
[2]俄罗斯“阿玛塔”主战坦克[J]. 王东梅. 兵器知识. 2015(06)
[3]基于效能分析的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建模研究[J]. 徐文超,薛青,张国辉,郑长伟.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5(04)
[4]俄罗斯“舰队”坦克发展及技术预测[J]. 郭正祥. 国外坦克. 2015(03)
[5]串联EFP装药隔爆结构和延时起爆控制[J]. 徐浩铭,顾文彬,胡亚锋,王振雄,陈江海. 爆炸与冲击. 2014(06)
[6]对抗主动防护系统的EFP战斗部设计[J]. 郭希维,姚志敏,赵昉. 兵工自动化. 2013(08)
[7]未来反坦克导弹发展趋势[J]. 刘致刚. 国外坦克. 2012(10)
[8]国外典型轻型反坦克导弹的发展[J]. 乔立永,徐立新,高敏. 飞航导弹. 2012(09)
[9]新一代反坦克导弹武器信息化设计[J]. 何亚娟,孙亚平,王小永,王琨. 兵工自动化. 2012(07)
[10]俯冲击顶弹道落角研究[J]. 高峰,唐胜景,师娇. 现代防御技术. 2012(03)
博士论文
[1]EFP成型及其终点效应研究[D]. 林加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2]爆炸成型弹丸(EFP)研制及其工程破坏效应研究[D]. 刘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反舰导弹体系攻防对抗的仿真研究[D]. 赵季阳.中北大学 2014
[2]战车主动防护系统中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D]. 高学刚.南京理工大学 2010
[3]轻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效率研究[D]. 陈理凯.南京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46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04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