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反坦克导弹复合制导模式设计与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3 03:36
对某型捷联惯性中制导+红外图像末制导的多用途轻型反坦克导弹的制导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制导控制方程、虚拟比例导引方程以及复合制导的交班过程方程等。结合某反坦克导弹总体参数,建立了弹体运动学模型、制导控制系统等仿真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和半实物仿真技术对其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捷联惯性中制导+红外末制导复合制导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导弹的制导精度及导弹在复杂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文章来源】: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0,45(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制导系统结构图
(总第45-)图2导弹与目标三维交战几何(2)通过上式变换得到视线转率的计算表达式为:(3)其中,此时的均利用惯性制导方式计算出的弹目之间速度、位置关系得到。当导引头重新捕获目标后再继续转为末寻的制导。1.3复合制导交班在复合制导系统中,中制导段和末制导段的两种制导系统采用了不同的制导律。当制导过程确定从中制导向末制导转换时,中制导弹道与末制导弹道之间将会出现偏差。为了使导弹飞行过程中在交班点具有较好的衔接,就需要将导弹的速度倾角控制在期望值,以减小交班误差的存在。参照图2,其控制方法如下:(4)而,(5)式中,为导弹速度倾角;为目标速度;为导弹速度。因此,为了使转入末制导时,导弹的机动过载小,就需要接近于零,也就是趋近于零。这样就有:(6)通过以下方程组即弹目之间视线转率和末端落角约束之间的关系,即可实现不同落点角度对目标的攻击。(7)其中,为末端落角约束;为比例导引纵向、横向导引系数;为俯仰、偏航程序角,为剩余飞行时间。2仿真验证结合某轻型反坦克导弹总体参数,根据惯性中制导与控制系统模型,编写了制导控制系统仿真程序,对纯惯性制导,惯性中制导+红外末制导,障碍物遮挡3种形式进行了半实物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系统主要由三轴转台、五轴转台、仿真计算机、弹载计算机、惯性测量单元(IMU)、红外导引头、红外目标模拟器、仿真电缆、数据记录仪,以及飞控软件、仿真软件和数据记录软件等组成,如图3所示。图3仿真试验系统组成2.1试验1:纯惯性制导采用纯惯性制导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以模拟导弹全程未进入红外末制导的过程。在目标静止情况下,对不同射程的惯性制导弹道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如下页图4~图5所示。2.2试验
植煌?涞憬嵌榷阅?标的攻击。(7)其中,为末端落角约束;为比例导引纵向、横向导引系数;为俯仰、偏航程序角,为剩余飞行时间。2仿真验证结合某轻型反坦克导弹总体参数,根据惯性中制导与控制系统模型,编写了制导控制系统仿真程序,对纯惯性制导,惯性中制导+红外末制导,障碍物遮挡3种形式进行了半实物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系统主要由三轴转台、五轴转台、仿真计算机、弹载计算机、惯性测量单元(IMU)、红外导引头、红外目标模拟器、仿真电缆、数据记录仪,以及飞控软件、仿真软件和数据记录软件等组成,如图3所示。图3仿真试验系统组成2.1试验1:纯惯性制导采用纯惯性制导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以模拟导弹全程未进入红外末制导的过程。在目标静止情况下,对不同射程的惯性制导弹道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如下页图4~图5所示。2.2试验2:惯性中制导+红外末制导采用惯性中制导+红外末制导复合制导方式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以模拟导弹由惯性中制导杨芳:轻型反坦克导弹复合制导模式设计与仿真分析·167·11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制导技术研究[J]. 夏团结,申涛,方珉,宋敏敏,刘会文. 红外技术. 2018(05)
[2]空地导弹复合制导模式设计及仿真技术研究[J]. 杨凯,卢莺. 航空兵器. 2018(01)
[3]红外制导防空导弹落入概率评定研究[J]. 姚志敏,王庆权,郭希维,张晓龙.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11)
[4]带落角约束三维导引律在反坦克导弹上的应用[J]. 任海龙,高敏,杨芳,方丹. 现代防御技术. 2015(03)
[5]导弹中末制导弹道交接律研究[J]. 张磊,方洋旺,高翔,刁兴华. 弹道学报. 2014(02)
[6]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装备与发展[J]. 吴涛,邱娜. 舰船电子工程. 2010(06)
[7]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发展现状与趋势[J]. 吴三宝,王静滨,李执力. 国防技术基础. 2005(06)
[8]击顶折转轻型反坦克导弹弹道建模及仿真[J]. 宋振铎,刁青,徐文旭. 兵工学报. 2005(02)
[9]反坦克导弹——导引体制发展综述[J]. 马庆恒,李怀东. 国防技术基础. 2003(04)
[10]中远程空空导弹复合制导体制综述[J]. 刘代军,崔颢,董秉印. 航空兵器. 1999(01)
本文编号:3046954
【文章来源】: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0,45(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制导系统结构图
(总第45-)图2导弹与目标三维交战几何(2)通过上式变换得到视线转率的计算表达式为:(3)其中,此时的均利用惯性制导方式计算出的弹目之间速度、位置关系得到。当导引头重新捕获目标后再继续转为末寻的制导。1.3复合制导交班在复合制导系统中,中制导段和末制导段的两种制导系统采用了不同的制导律。当制导过程确定从中制导向末制导转换时,中制导弹道与末制导弹道之间将会出现偏差。为了使导弹飞行过程中在交班点具有较好的衔接,就需要将导弹的速度倾角控制在期望值,以减小交班误差的存在。参照图2,其控制方法如下:(4)而,(5)式中,为导弹速度倾角;为目标速度;为导弹速度。因此,为了使转入末制导时,导弹的机动过载小,就需要接近于零,也就是趋近于零。这样就有:(6)通过以下方程组即弹目之间视线转率和末端落角约束之间的关系,即可实现不同落点角度对目标的攻击。(7)其中,为末端落角约束;为比例导引纵向、横向导引系数;为俯仰、偏航程序角,为剩余飞行时间。2仿真验证结合某轻型反坦克导弹总体参数,根据惯性中制导与控制系统模型,编写了制导控制系统仿真程序,对纯惯性制导,惯性中制导+红外末制导,障碍物遮挡3种形式进行了半实物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系统主要由三轴转台、五轴转台、仿真计算机、弹载计算机、惯性测量单元(IMU)、红外导引头、红外目标模拟器、仿真电缆、数据记录仪,以及飞控软件、仿真软件和数据记录软件等组成,如图3所示。图3仿真试验系统组成2.1试验1:纯惯性制导采用纯惯性制导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以模拟导弹全程未进入红外末制导的过程。在目标静止情况下,对不同射程的惯性制导弹道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如下页图4~图5所示。2.2试验
植煌?涞憬嵌榷阅?标的攻击。(7)其中,为末端落角约束;为比例导引纵向、横向导引系数;为俯仰、偏航程序角,为剩余飞行时间。2仿真验证结合某轻型反坦克导弹总体参数,根据惯性中制导与控制系统模型,编写了制导控制系统仿真程序,对纯惯性制导,惯性中制导+红外末制导,障碍物遮挡3种形式进行了半实物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系统主要由三轴转台、五轴转台、仿真计算机、弹载计算机、惯性测量单元(IMU)、红外导引头、红外目标模拟器、仿真电缆、数据记录仪,以及飞控软件、仿真软件和数据记录软件等组成,如图3所示。图3仿真试验系统组成2.1试验1:纯惯性制导采用纯惯性制导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以模拟导弹全程未进入红外末制导的过程。在目标静止情况下,对不同射程的惯性制导弹道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如下页图4~图5所示。2.2试验2:惯性中制导+红外末制导采用惯性中制导+红外末制导复合制导方式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以模拟导弹由惯性中制导杨芳:轻型反坦克导弹复合制导模式设计与仿真分析·167·11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制导技术研究[J]. 夏团结,申涛,方珉,宋敏敏,刘会文. 红外技术. 2018(05)
[2]空地导弹复合制导模式设计及仿真技术研究[J]. 杨凯,卢莺. 航空兵器. 2018(01)
[3]红外制导防空导弹落入概率评定研究[J]. 姚志敏,王庆权,郭希维,张晓龙.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11)
[4]带落角约束三维导引律在反坦克导弹上的应用[J]. 任海龙,高敏,杨芳,方丹. 现代防御技术. 2015(03)
[5]导弹中末制导弹道交接律研究[J]. 张磊,方洋旺,高翔,刁兴华. 弹道学报. 2014(02)
[6]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装备与发展[J]. 吴涛,邱娜. 舰船电子工程. 2010(06)
[7]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发展现状与趋势[J]. 吴三宝,王静滨,李执力. 国防技术基础. 2005(06)
[8]击顶折转轻型反坦克导弹弹道建模及仿真[J]. 宋振铎,刁青,徐文旭. 兵工学报. 2005(02)
[9]反坦克导弹——导引体制发展综述[J]. 马庆恒,李怀东. 国防技术基础. 2003(04)
[10]中远程空空导弹复合制导体制综述[J]. 刘代军,崔颢,董秉印. 航空兵器. 1999(01)
本文编号:3046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04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