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分域的战术通信网络管理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3-14 11:58
未来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未来战术通信网络呈现出立体多维覆盖,网络结构呈分布式、异构式的特点,且要求支持通信节点的随遇接入和即插即用的高机动性特点。网络管理体系架构是建立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不同的管理体系架构会带来不同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传统的网络管理架构已很难适应未来战术通信网络的网络管理要求,本文提出的分层分域管理架构将战术通信网络分为多个管理域,通过分层分域管理更好的实现了战术通信网络的综合管理能力,更适合未来战术通信网络的管理需求。首先,对几种典型的战术通信网络管理架构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比较,并结合未来战术通信网络的特点提出分层分域的战术通信网络管理架构,并对该管理架构的必要性和优点进行分析。接着,对分层分域网络管理架构所依赖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介绍了域管理技术、参数在线分发技术、分布式中间件技术。域管理技术包括域的划分、域的动态管理、节点管理等管理技术,针对域的动态管理,设计了节点存活性验证、域首选举、域的分裂、域的合并、成员节点域间迁移等管理流程和算法,域管理技术是分层分域架构下网络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参数在线分发是分层分域战术通信网络快速开通的重要支撑技术,本文设计...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域划分示意图
图 2-1 域划分示意图2.1.2 域的动态管理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域首均需要定时向所辖网管中心上报本域的拓扑、节点、资源、态势等变化的增量信息,在网管中心进行数据融合和综合呈现,通信指挥人员可以根据网络的综合态势对管理域进行调整,域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节点的存活性验证、域首选举、域的分裂、合并和成员节点域间迁移等内容[16]。2.1.2.1 存活性验证域维护中最基本的操作就是确认域首与域内成员节点之间是否能够正常通信,即验证节点的存活性。根据管理域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机制来进行存活性验证。1) 骨干网域节点存活性验证骨干网域内所有节点通过心跳机制定期向域内其它节点通告自己的生存信息,节点在接收到其它节点的生存信息后更新本地的域内节点状态列表,如果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军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管窥[J]. 刘向平. 国外坦克. 2012(08)
[2]战术异构网络互联端到端QoS研究[J]. 戴晖,王莹,高轶,阳洋.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1(07)
[3]未来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发展趋势[J]. 李剑,刘扬,段军. 移动通信. 2008(02)
[4]ICE分布式通信软件中间件实现机制研究[J]. 吴彦波,刘禹.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21)
[5]Ice协议的形式化分析[J]. 杨小刚,沈曾伟. 计算机科学. 2006(08)
[6]无线网络技术与军事战术互联网[J]. 齐艳平,葛强,赵宏娜.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2(06)
[7]战术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研究[J]. 韩卫占. 无线电通信技术. 1999(02)
[8]WIN-T网络简析[J]. 张春磊. 电子对抗. 2009 (04)
硕士论文
[1]试验通信网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模型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 曹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2]分布式网络故障监测技术的研究[D]. 田宛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基于SNMP协议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4]基于ICE分布式无线网络规划优化系统[D]. 王书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
[5]企业内部网络资源搜索解决方案的研究和设计[D]. 王娟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6]Ice中间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王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7]海军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D]. 王志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82137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域划分示意图
图 2-1 域划分示意图2.1.2 域的动态管理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域首均需要定时向所辖网管中心上报本域的拓扑、节点、资源、态势等变化的增量信息,在网管中心进行数据融合和综合呈现,通信指挥人员可以根据网络的综合态势对管理域进行调整,域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节点的存活性验证、域首选举、域的分裂、合并和成员节点域间迁移等内容[16]。2.1.2.1 存活性验证域维护中最基本的操作就是确认域首与域内成员节点之间是否能够正常通信,即验证节点的存活性。根据管理域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机制来进行存活性验证。1) 骨干网域节点存活性验证骨干网域内所有节点通过心跳机制定期向域内其它节点通告自己的生存信息,节点在接收到其它节点的生存信息后更新本地的域内节点状态列表,如果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军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管窥[J]. 刘向平. 国外坦克. 2012(08)
[2]战术异构网络互联端到端QoS研究[J]. 戴晖,王莹,高轶,阳洋.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1(07)
[3]未来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发展趋势[J]. 李剑,刘扬,段军. 移动通信. 2008(02)
[4]ICE分布式通信软件中间件实现机制研究[J]. 吴彦波,刘禹.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21)
[5]Ice协议的形式化分析[J]. 杨小刚,沈曾伟. 计算机科学. 2006(08)
[6]无线网络技术与军事战术互联网[J]. 齐艳平,葛强,赵宏娜.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2(06)
[7]战术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研究[J]. 韩卫占. 无线电通信技术. 1999(02)
[8]WIN-T网络简析[J]. 张春磊. 电子对抗. 2009 (04)
硕士论文
[1]试验通信网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模型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 曹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2]分布式网络故障监测技术的研究[D]. 田宛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基于SNMP协议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4]基于ICE分布式无线网络规划优化系统[D]. 王书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
[5]企业内部网络资源搜索解决方案的研究和设计[D]. 王娟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6]Ice中间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王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7]海军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D]. 王志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82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08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