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航母舰载机着舰视景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19:24
  舰载机着舰时,由于其影响条件较多,会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而着舰关系到航母甲板的海上作业能力。因此对舰载机着舰的位姿、着舰点的分布计算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航母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如果通过传统办法研究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但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着舰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则可以使这种研究更加深入。舰载机着舰仿真是船舶仿真的一个方面,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的视景仿真将舰载机着舰过程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避免直接面对复杂的数值计算结果,而是利用三维模型的运动来表现。这种新型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舰载机着舰的研究上有利于缩短周期和节约经费,可以作为辅助试验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舰载机着舰过程的位姿和着舰点分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视景仿真技术进行模拟。利用C++软件对位姿方程和着舰点分布方程进行计算,然后运用MFC类库进行仿真系统的开发,对舰载机着舰过程进行了再现模拟。对舰载机着舰的预研和评估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具体来说本文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本文对航母和舰载机进行了合理假设,根据牛顿经典力学方程,建立了舰载机着舰过程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用来作为舰载机着舰仿真计算的理论基础,为模拟过程...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航母舰载机着舰视景仿真研究


舰载机的着舰过程

灯光,着舰,反射镜,透镜


水平方向是凹曲线,依靠脱落稳定机构使得反射镜不受航母横摇和纵。因此根据反射镜面向舰尾后上方反射出的光束,可设定出舰载机正确着舰的 菲涅尔透镜助降装置涅尔透镜助降装置(英文简称“FLOLS”)是由反射镜式助降装置演变而来,激光束可以提供更精确、可靠的下滑角,同时其设计也更加合理,着舰安全性大提高。组成菲涅尔灯透镜助降装置的组件主要是由下图所示,为了应对此装的情况,还配备了应急移动式助降装置。

航母,坐标系,舰载机,舰载机着舰


建立舰过程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时候着舰过程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究中,需要对航母和舰载机做;、甲板摩擦力系数恒定不变;程中航母不随海浪的运动而运坐标系标系和舰载机坐标系,它们之合,设定为舰载机着舰的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机舰协同的舰载机着舰过程分析[J]. 陈彩辉,周荣坤,吴红兵.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0(04)
[2]一种可用于“菲涅耳”光学助降装置稳定平台的并联机构设计[J]. 王海东,杨炳恒,毕玉泉,黄葵.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22)
[3]基于Creator/Vega的空间目标视景仿真[J]. 韩志英,席志红,项学智.  应用科技. 2010(05)
[4]Creator三维模型数据库优化技术[J]. 张建.  系统仿真技术. 2010(02)
[5]舰载机着舰甲板运动误差及其补偿仿真研究[J]. 贾新强,林鹏,王敏文,沈健.  航空计算技术. 2010(01)
[6]某型无人机主起落架缓冲器设计及仿真分析[J]. 郭瑞,冯蕴雯,潘文廷.  航空计算技术. 2009(06)
[7]现代航空母舰阻拦装置[J]. 朱承邦.  舰载武器. 2009(10)
[8]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J]. 王小峰.  中国西部科技. 2009(12)
[9]航母舰载机降落制动滑跑距离分析及预报[J]. 黄胜,孟祥印,常欣.  中国舰船研究. 2009(02)
[10]列车运行视景仿真及险情特效的实现[J]. 胡敏聪,郎诚廉,徐鲜泉,蒋炜栋,牛清华.  计算机应用. 2008(S1)

博士论文
[1]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D]. 曾琎.武汉理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Multigen Vega的舰载机降落视景仿真[D]. 梁焕.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2]机舱视景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占嵩.武汉理工大学 2009
[3]水下场景中虚拟光学效果的研究[D]. 崔利娜.中国海洋大学 2009
[4]基于VR-Platform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D]. 孙子娴.上海师范大学 2009
[5]浮桥运动的视景仿真技术研究[D]. 郑欣恒.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6]无人机飞行运动建模与自主飞行控制技术研究[D]. 王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7]灯光引导系统动力学模型及补偿规律研究[D]. 于谦益.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8]基于时间和速度优化的飞机起飞调度方法研究[D]. 邢芳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9]粒子系统在视景仿真中的研究和应用[D]. 辛玲.中南民族大学 2008
[10]基于MultiGen的铁路起重机的虚拟设计研究[D]. 田丽.北方工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57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257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7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