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先进歼击机超机动飞行运动建模与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15:11
  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军用作战飞机的战术性能得到极大提高。在未来空战中,超视距空战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而现代新型战机具有优异的作战性能,在未来战争中将会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先进歼击机,在超机动飞行运动建模与特性分析、单向辅助面滑模飞行控制、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以及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飞行控制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根据通过对先进歼击机的飞行环境、力矩系数以及气动力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发动机模型建立了先进歼击机的飞行运动模型,并对其开环特性、姿态角以及姿态角速率通道耦合特性以及不确定干扰影响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与已有的资料符合相关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后,围绕具有不确定和复杂非线性的六自由度飞行运动方程,提出了一种新型滑模单向辅助面滑模飞行控制方法,并应用于先进歼击机的眼镜蛇超机动飞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接着,考虑到先进歼击机建模误差以及在飞行和作战过程中存在的时变环境干扰,分别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模糊和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单向辅助面滑模飞行控制方法,所研究的控制方...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先进歼击机超机动飞行运动建模与控制研究


超机动飞机三视图

先进歼击机超机动飞行运动建模与控制研究


眼镜蛇机动迎角跟踪曲线仿真图

先进歼击机超机动飞行运动建模与控制研究


基于单向辅助面滑模的先进歼击机飞行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机动飞机飞行控制及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J]. 张聪,田福礼,刘超,杨生民.  航空工程进展. 2011(04)
[2]连续非线性系统的滑模鲁棒正不变集控制[J]. 傅健,吴庆宪,姜长生,王宇飞.  自动化学报. 2011(11)
[3]带状态约束的非线性系统单向辅助面滑模控制[J]. 傅健,吴庆宪,姜长生,程路.  控制与决策. 2011(09)
[4]过失速飞机纵向快速指向研究[J]. 廖开俊,董新民,郭军,姚崇,郑海超.  飞行力学. 2010(05)
[5]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超机动飞行轨迹线性化控制[J]. 王芳,钱承山.  兵工自动化. 2010(07)
[6]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二阶动态Terminal滑模在近空间飞行器控制中的应用[J]. 蒲明,吴庆宪,姜长生,程路.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7]典型过失速机动运动规律建模研究[J]. 高慧琴,高正红.  飞行力学. 2009(04)
[8]过失速机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张文宇,童明波.  航空科学技术. 2006(05)
[9]过失速大迎角条件下推力矢量飞机机动仿真[J]. 苏浩秦,宋述杰,于红艳,邓建华.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6(03)
[10]现代战机的非常规机动——过失速机动技术分析[J]. 曲东才.  航空科学技术. 2005(05)

博士论文
[1]基于轨迹线性化方法的近空间飞行器鲁棒自适应控制研究[D]. 薛雅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2]变结构控制理论在非线性发动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毛小兵.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与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D]. 王永富.东北大学 2005
[4]不确定非线性综合火力/飞行/推进系统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 陈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4
[5]滑模变结构理论及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骆再飞.浙江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飞行任务的飞行品质评估方法研究[D]. 冯红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2]非线性观测器设计方法与性能分析[D]. 贾秀芹.山东大学 2008
[3]模糊滑模控制及其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刘欣然.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
[4]歼击机超机动飞行控制及多机协同多目标攻击技术研究[D]. 朱秋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5]飞行仿真平台及其平台管理集成一体化研究[D]. 马晓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6]空空导弹智能化制导律和三维动画仿真研究[D]. 徐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7]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及其在倒立摆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魏晓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8]基于OpenGL的虚拟机床建模与仿真[D]. 王永忠.西北工业大学 2004
[9]面向舰船显控界面三维动画研究[D]. 毕力格.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10]三维工程可视化系统的研究[D]. 张瑞全.山东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66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366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6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