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非规则外形产品定质心测量技术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9-23 13:22
  产品质量质心测量系统是集光、电、机械、计算机、力学测量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测量系统,将其用于导弹装配过程中的质量质心的自动检测,可快速、准确地为后续产品配重提供基础数据,是导弹高精度、高可靠运行的重要基础装备。本文在探讨产品质量质心系统现有测量理论和工艺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测量理论假设和实际操作中的尚存的若干技术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通过将传统测量理论和现有经纬仪技术相结合,提出四角度法、经纬仪法和经纬仪悬吊法,避免了测量理论假设和操作误差所带来的测量误差问题,改善了产品检测精度和效率、提高了导弹装配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论文具体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工作:1、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质量质心测量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叙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2、对比不同质量质心测量方法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技术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对比结果指出质心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于产品和测量台轴心线不重合,由此提出了基于经纬仪的两角度法和四角度法,利用经纬仪测量补偿轴心线不重合带来的误差,并在重点型号测量中获得了极高的测量精度...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非规则外形产品定质心测量技术研究与实现


测量台坐标系应用合力矩定理,可得:

示意图,传感器,示意图,产品


程包括:累加 A、B 和 C 三个传感器指示值,得产品总量 G=A+B+C;如图 轴方向,首先是 C 传感器,然后是并列的 A、B 传感器。相对于过台子基点,计算 A+B、C 和 G 的合力矩,且应该等于零,得到一个方程。这里需要的,AB 与基点距离为台子固定参数,事先已知。解方程得质心与台子基点的0y 平面内的投影,即产品质心在台子坐标系中的 X1 值如图 2-3,沿台子 y是传感器 A、C 和 B。计算 A、B、C 和 G 对 x 轴的合力矩,且应该等于零,程。根据假设,c 传感器在台子 x 轴上,因此其对 y 轴力矩为零。AB 间距方程得到质心与 x 轴距离在 x0y 平面内的投影,即产品质心在台子坐标系图 2-4,旋转产品,同上得到 X2 和 Y2。其中 X2 应与 X1 相同,实际会有微远小于允许误差值。在旋转产品的前后记录产品标记点高度信息 h 可得产和终止角,从而计算出产品实际转角。利用图 2-4 中转角、Y1 和 Y2 的几何品实际 Y 和 Z 在台子坐标系中的坐标。将产品在台子坐标系中的坐标值通平移转化为产品坐标系坐标值。

示意图,产品,示意图,导弹


图 2-4 产品旋转示意图技术指标量质心测试设备能够实现新型号导弹的质量和质心坐~2500Kg,导弹长度范围为 6000~8000mm。0 Kg 以内为 1.5Kg;1000Kg 以上为 3.0Kg。⊿X≤±1.5mm,⊿Y≤±0.4mm,⊿Z≤±0.4mm。各种型号导弹称重时,导弹轴线离地高度均为 1600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功能。即系统具备自动然后自动计算质量和质心坐标,以及打印报表数据。。目前可包含五种型号导弹的测试,见表 2-1。表 2-1 被测导弹的基本参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弹体质量、质心及质偏心测试误差补偿[J]. 潘文松,王昌明,包建东,汪辉.  机械工程师. 2010(07)
[2]战术导弹质心定位方法研究[J]. 郭志成,丁军晖.  战术导弹技术. 2010(02)
[3]高精度质心测量方法研究[J]. 卢志辉,孙志扬,李祥云,薄悦,张磊乐.  兵工学报. 2009(12)
[4]质心测量平台实现方法及精度分析[J]. 王保贵,张洪伟,赵阳.  测试技术学报. 2008(03)
[5]弹丸质量质心测量方法研究[J]. 骞永博,吴斌.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6(03)
[6]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汽车重心实时监测力学模型[J]. 冯辉荣,丁艺,罗仁安.  力学与实践. 2005(03)
[7]秤重方法确定小艇重量重心简介[J]. 朱国标.  珠江水运. 2004(04)
[8]发动机质心测量方案研究[J]. 吴庆鸣,涂治国,杨文清,李国超.  航空制造技术. 2003(11)
[9]弹体的质量、质心及质偏测试系统[J]. 顾强,张亚,孙运强.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3(03)
[10]导弹弹头质量特性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J]. 鲁四平,卢志辉,孙志扬,李祥云,费星如,葛静.  机械强度. 2002(04)



本文编号:3405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405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3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