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散射侦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10:51
现代战争中,电子战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现代战争的需要,电子战应具备提前预警,远距离探测、定位以及隐蔽性好的能力。传统的电子侦察设备由于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无法突破直视距离的限制,导致侦察距离有限。而对流层散射侦收技术利用电磁波在对流层中的传输特性,极大地增加了侦察距离,可以实现超视距侦收,同时属于无源探测,可以满足现代电子战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对流层散射侦收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对流层介电特性的基本模型,研究了电磁波在对流层中传播时的折射效应与散射效应,分析了对流层折射的基本模型以及传播原理,之后介绍了大气波导现象,研究了对流层散射传播的机制,分析了对流层散射传播的特性,建立了对流层散射传播的基本模型,指出了对流层散射传播的主要特点是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损耗;接下来针对目前常见的测向方法的原理以及影响测向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测向方法的性能以及对流层散射侦收模型的特点,即低仰角高精度测向,指出了对流层散射侦收应使用的测向方法;建立了对流层散射定位的模型,推导了定位解算公式与定位精度的表达式,分析了影响其定位性能的主要因素,并且进行了仿真验证,同时对折射效应引起的折射...
【文章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对流层散射侦收基本原理
2.1 对流层介电特性
2.2 对流层折射效应
2.2.1 对流层折射的基本模型
2.2.2 对流层折射的各种方式
2.2.3 对流层折射传播原理
2.2.4 大气波导
2.3 对流层散射效应
2.3.1 对流层散射传播机制
2.3.2 对流层散射传播原理
2.3.3 对流层散射传输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流层散射测向
3.1 振幅法测向
3.1.1 测向原理
3.1.2 影响因素分析
3.2 干涉仪测向
3.2.1 测向原理
3.2.2 影响因素分析
3.3 短基线时差测向
3.3.1 测向原理
3.3.2 影响因素分析
3.4 MUSIC算法测向
3.4.1 测向原理
3.4.2 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流层散射定位
4.1 定位原理
4.2 定位范围与定位时间
4.3 定位精度
4.4 影响因素分析
4.5 折射误差修正
4.5.1 仰角误差
4.5.2 距离误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侦察接收机设计
5.1 数字信道化接收机
5.2 主要性能指标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基本情况
2.教育背景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气波导传播现象研究及通信应用设想[J]. 任香凝.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06)
[2]基于对流层散射的舰载超视距侦察技术分析[J]. 王澍. 舰船电子对抗. 2013(05)
[3]基于TDOA的短基线测向精度分析与仿真[J]. 邱丙益,盛莹,刘春茂.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3(01)
[4]大气折射对雷达低仰角跟踪误差的影响分析[J]. 王红光,吴振森,朱庆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2(08)
[5]对流层散射实现雷达信号超视距传输的研究[J]. 宋雪梅,朱旭东. 现代雷达. 2011(07)
[6]干涉仪测向体制误差性能分析[J]. 李川. 电子测量技术. 2011(06)
[7]基于对流层散射的超视距无源定位精度分析[J]. 陆静,郭克成. 战术导弹技术. 2011(03)
[8]对远程警戒雷达的超视距侦察和干扰技术研究[J]. 王强,井应忠. 微波学报. 2010(S1)
[9]微波超视距无源探测关键技术研究[J]. 杨广平. 现代雷达. 2010(06)
[10]对流层散射传播机制与特性分析[J]. 李引凡. 空间电子技术. 2010(01)
博士论文
[1]电磁波在对流层中传输与散射若干问题研究[D]. 弓树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
[2]电磁波在大气波导环境中的传播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 赵小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
[3]基于空间谱估计的无源测向技术研究[D]. 周陬.华中科技大学 2007
[4]宽带数字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D]. 王洪.电子科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散射侦察定位技术研究[D]. 陈华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2]短基线时差测向接收系统设计[D]. 赵秉寰.南京理工大学 2009
[3]基于MUSIC的空间谱估计算法研究[D]. 王娟.河南大学 2007
[4]对流层折射误差分析[D]. 梁毅.四川大学 2006
[5]MUSIC算法与波达方向估计研究[D]. 郑洪.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19585
【文章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对流层散射侦收基本原理
2.1 对流层介电特性
2.2 对流层折射效应
2.2.1 对流层折射的基本模型
2.2.2 对流层折射的各种方式
2.2.3 对流层折射传播原理
2.2.4 大气波导
2.3 对流层散射效应
2.3.1 对流层散射传播机制
2.3.2 对流层散射传播原理
2.3.3 对流层散射传输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流层散射测向
3.1 振幅法测向
3.1.1 测向原理
3.1.2 影响因素分析
3.2 干涉仪测向
3.2.1 测向原理
3.2.2 影响因素分析
3.3 短基线时差测向
3.3.1 测向原理
3.3.2 影响因素分析
3.4 MUSIC算法测向
3.4.1 测向原理
3.4.2 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流层散射定位
4.1 定位原理
4.2 定位范围与定位时间
4.3 定位精度
4.4 影响因素分析
4.5 折射误差修正
4.5.1 仰角误差
4.5.2 距离误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侦察接收机设计
5.1 数字信道化接收机
5.2 主要性能指标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基本情况
2.教育背景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气波导传播现象研究及通信应用设想[J]. 任香凝.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06)
[2]基于对流层散射的舰载超视距侦察技术分析[J]. 王澍. 舰船电子对抗. 2013(05)
[3]基于TDOA的短基线测向精度分析与仿真[J]. 邱丙益,盛莹,刘春茂.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3(01)
[4]大气折射对雷达低仰角跟踪误差的影响分析[J]. 王红光,吴振森,朱庆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2(08)
[5]对流层散射实现雷达信号超视距传输的研究[J]. 宋雪梅,朱旭东. 现代雷达. 2011(07)
[6]干涉仪测向体制误差性能分析[J]. 李川. 电子测量技术. 2011(06)
[7]基于对流层散射的超视距无源定位精度分析[J]. 陆静,郭克成. 战术导弹技术. 2011(03)
[8]对远程警戒雷达的超视距侦察和干扰技术研究[J]. 王强,井应忠. 微波学报. 2010(S1)
[9]微波超视距无源探测关键技术研究[J]. 杨广平. 现代雷达. 2010(06)
[10]对流层散射传播机制与特性分析[J]. 李引凡. 空间电子技术. 2010(01)
博士论文
[1]电磁波在对流层中传输与散射若干问题研究[D]. 弓树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
[2]电磁波在大气波导环境中的传播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 赵小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
[3]基于空间谱估计的无源测向技术研究[D]. 周陬.华中科技大学 2007
[4]宽带数字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D]. 王洪.电子科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散射侦察定位技术研究[D]. 陈华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2]短基线时差测向接收系统设计[D]. 赵秉寰.南京理工大学 2009
[3]基于MUSIC的空间谱估计算法研究[D]. 王娟.河南大学 2007
[4]对流层折射误差分析[D]. 梁毅.四川大学 2006
[5]MUSIC算法与波达方向估计研究[D]. 郑洪.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19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41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