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敏子弹药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9 01:30
末敏子弹药作为一种智能型弹药,具有命中精度高、作战范围广、毁伤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和“发射后不用管”等优点。本文在分析末敏子弹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末敏子弹药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开展了末敏子弹药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关于红外探测系统在稳态扫描时扫描参数变化规律对捕获目标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末敏子弹药的基本构造及作用原理。根据子弹药的作用过程及控制技术指标要求,提出了一种末敏子弹药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并且完成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调试。硬件部分包括中央控制系统、红外敏感器、高度计、接口电路与芯片。并对红外敏感器的探测识别原理进行了基于Simulink的红外图像仿真处理,仿真结果直观地显示红外敏感器可以将目标与背景明显区分开,达到满意的识别效果。高度计部分重点介绍了毫米波近程雷达与激光雷达的测距原理,对比了两种雷达各自的优缺点。软件部分主要完成系统初始化、延时、测高、点火、引爆战斗部及落地自毁等动作。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同时为了实现稳态扫描,避免漏扫目标,本文还对稳态扫描过程中相关扫描参数作了优化设计,并利用MATLAB...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美国SADARM末敏弹结构示意图
分军队已装备,第一批装备了 9000 枚(18000 枚子弹药)。155mm“SM弹体结构设计上采用薄壁结构,弹体的壁厚是普通炮弹的 1/4-1/3,这样间增大,药型罩直径得到相应的增加,同时,使用高密度的钽作为药型的提升了战斗部的侵彻能力(比传统药形罩提高 35% )[7]。其结构如图 1
图 1.3 ACED 120mm 迫击炮末敏弹经发展成为全新的技术和装备领域,对这种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弹药发展水平[9]。从现己经掌握了研制末敏弹的技术,并且在现有量资金的投入,努力提升自己国家的末敏弹术的运用,末敏弹技术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提敏弹必将扮演着对付坦克和装甲车辆的重要十年代开始对末敏弹技术展开研究,经过多研究方面的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特别别技术及多模复合探测等方面,其中多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李意,雷志勇,李青松.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8(02)
[2]一种新的评估末敏弹扫描参数对目标影响模型[J]. 韩广超,王锋,赵河明,张锋,赵欢欢.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7(03)
[3]国外末敏弹发展概述[J]. 崔瀚,焦志刚. 飞航导弹. 2015(02)
[4]基于STM32单片机DMA机制的多通道数据采集[J]. 张滔.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30)
[5]基于扫描角控制的末敏弹稳态扫描方法[J]. 翟保磊,李波,高晓光. 电光与控制. 2013(06)
[6]浅析末敏弹研制方法[J]. 夏明旗,姜玉海,肖艳文. 国防技术基础. 2010(08)
[7]论武器装备的新领域──灵巧弹药[J]. 杨绍卿. 中国工程科学. 2009(10)
[8]新概念信息化弹药的现状与发展[J]. 高晓敏. 四川兵工学报. 2008(04)
[9]红外探测技术的原理及发展前景[J]. 袁华,王召巴.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4)
[10]红外探测技术的进展、应用及发展趋势[J]. 葛文奇. 光机电信息. 2007(04)
博士论文
[1]高旋掠飞末敏弹动力学特性及命中概率研究[D]. 赵博博.南京理工大学 2016
[2]导弹末敏子弹总体相关技术研究[D]. 郭锐.南京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5mm波段FMCW近程雷达定距分析研究[D]. 王淮兴.南京理工大学 2007
[2]末敏弹稳态扫描平台动态数字仿真[D]. 范雁飞.南京理工大学 2004
[3]5mm波段FMCW雷达体制研究及信号分析[D]. 虎宾.南京理工大学 2004
[4]新一代末敏子弹引战配合系统分析[D]. 华新.南京理工大学 2004
[5]导弹末敏弹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 王建军.南京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25564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美国SADARM末敏弹结构示意图
分军队已装备,第一批装备了 9000 枚(18000 枚子弹药)。155mm“SM弹体结构设计上采用薄壁结构,弹体的壁厚是普通炮弹的 1/4-1/3,这样间增大,药型罩直径得到相应的增加,同时,使用高密度的钽作为药型的提升了战斗部的侵彻能力(比传统药形罩提高 35% )[7]。其结构如图 1
图 1.3 ACED 120mm 迫击炮末敏弹经发展成为全新的技术和装备领域,对这种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弹药发展水平[9]。从现己经掌握了研制末敏弹的技术,并且在现有量资金的投入,努力提升自己国家的末敏弹术的运用,末敏弹技术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提敏弹必将扮演着对付坦克和装甲车辆的重要十年代开始对末敏弹技术展开研究,经过多研究方面的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特别别技术及多模复合探测等方面,其中多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李意,雷志勇,李青松.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8(02)
[2]一种新的评估末敏弹扫描参数对目标影响模型[J]. 韩广超,王锋,赵河明,张锋,赵欢欢.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7(03)
[3]国外末敏弹发展概述[J]. 崔瀚,焦志刚. 飞航导弹. 2015(02)
[4]基于STM32单片机DMA机制的多通道数据采集[J]. 张滔.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30)
[5]基于扫描角控制的末敏弹稳态扫描方法[J]. 翟保磊,李波,高晓光. 电光与控制. 2013(06)
[6]浅析末敏弹研制方法[J]. 夏明旗,姜玉海,肖艳文. 国防技术基础. 2010(08)
[7]论武器装备的新领域──灵巧弹药[J]. 杨绍卿. 中国工程科学. 2009(10)
[8]新概念信息化弹药的现状与发展[J]. 高晓敏. 四川兵工学报. 2008(04)
[9]红外探测技术的原理及发展前景[J]. 袁华,王召巴.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4)
[10]红外探测技术的进展、应用及发展趋势[J]. 葛文奇. 光机电信息. 2007(04)
博士论文
[1]高旋掠飞末敏弹动力学特性及命中概率研究[D]. 赵博博.南京理工大学 2016
[2]导弹末敏子弹总体相关技术研究[D]. 郭锐.南京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5mm波段FMCW近程雷达定距分析研究[D]. 王淮兴.南京理工大学 2007
[2]末敏弹稳态扫描平台动态数字仿真[D]. 范雁飞.南京理工大学 2004
[3]5mm波段FMCW雷达体制研究及信号分析[D]. 虎宾.南京理工大学 2004
[4]新一代末敏子弹引战配合系统分析[D]. 华新.南京理工大学 2004
[5]导弹末敏弹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 王建军.南京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25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525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