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反坦克导弹激光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2-01-01 08:05
当今科技高速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科技在军事训练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各种武器的激光模拟器随之应运而生。由于科技手段的提高,激光模拟器可以越来越高的模拟实际武器的打击效果,这样既可达到训练目的,同时又能增加训练次数,节省经费开支,减少人员伤亡。为了实现实际训练中真实的对抗效果,模拟火力对抗的过程,需要研制出一套更加接近真实装备的激光模拟器材,以便统计对抗结果。本文针对目前的现实需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反坦克导弹的激光模拟器,解决了目前反坦克导弹训练无法对抗的难题,为科学评估武器的打击能力提供依据,以便更加准确的检验训练成果。该模拟器逼真的模拟了实际武器操控方式和打击效果,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全面提高了实战化和对抗化的训练水平。本文分析了真实的该类型反坦克导弹的外部结构,气动外形,性能特性,操作规则及其导弹的飞行特性,分析其动力模型,以及导弹的飞行轨迹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设计出适合训练使用的该反坦克导弹的激光模拟器,实现了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考虑激光传输特性,运用龙格-库塔算法分析并计算出俯仰角和偏航角的运动方程,求出导弹的飞行轨迹表达...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米勒斯”激光发射器Fig1.1"MILES"Lasertransmitter
行相关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轻武器、直睡重武器、火箭、导弹等武器系统的模拟[11】。1989年,某器材研究所开发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激光射击模拟系统,如图1.2所示。—3 —
弹翼既提供升力,又起到安定面的作用,弹翼具有;r 10'的安装角,使得弹体在飞行时产生6-8转/秒的旋转。弹头为尖锥型,中段为圆柱体,尾段收缩比为0.56。图3.1为第一代某反坦克导弹的气动外型。图3.1某反坦克导弹的气动外形Fig. 3.1 Aerodynamic figure of an anti-tank missile导弹的结构布局分为战斗部和运载船。战斗部与运载船为可拆卸形式,平时运输时将两者分开存放。作战时,将战斗部与运载船通过挂钩连接,运载船包含了发动机、制导组件、弹翼筒等部分,其内部结构布局如图3.2所示[8,36]。1-曳光管2-战斗部3-引信4-发动机5-弹翼筒6-线管组7-蛇机8-陀螺仪9-制导组件10-接插线头图3.2导弹的内部结构Fig. 3.2 Inner structure of the missile其中助推发动机与续航发动机串行连接,其四个喷管安装在发动机前端,轴线与对称平面有一定的偏差角,用于获取出始段旋转角速度助推发动机工作0.5秒,使得弹体速度达到110至120米/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 高琴,刘淑聪,彭宏伟. 制造业自动化. 2012(01)
[2]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J]. 张占立,康春花,郭士军,符克理.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1(03)
[3]美国导弹防御各系统技术状态及发展能力分析[J]. 罗辉. 中国航天. 2010(12)
[4]多目标激光反导决策的动态置换算法[J]. 张卯瑞,孙勇,段广仁.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5]导弹解耦控制方法综述[J]. 贾杰,刘连章,曹琦. 航空兵器. 2010(03)
[6]位置随动系统软件控制的研究[J]. 何献忠.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0(04)
[7]导弹三维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J]. 尹永鑫,杨明,王子才.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0(03)
[8]导弹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综述[J]. 崔世海,吴振雨,张晓东,娄术根. 飞航导弹. 2009(09)
[9]简述四相八拍步进电机的PLC编程控制[J]. 金洪翔,李凡,安冀昀.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2)
[10]一种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方法[J]. 江爱伟,周德云,杜昌平.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9(01)
本文编号:3561961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米勒斯”激光发射器Fig1.1"MILES"Lasertransmitter
行相关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轻武器、直睡重武器、火箭、导弹等武器系统的模拟[11】。1989年,某器材研究所开发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激光射击模拟系统,如图1.2所示。—3 —
弹翼既提供升力,又起到安定面的作用,弹翼具有;r 10'的安装角,使得弹体在飞行时产生6-8转/秒的旋转。弹头为尖锥型,中段为圆柱体,尾段收缩比为0.56。图3.1为第一代某反坦克导弹的气动外型。图3.1某反坦克导弹的气动外形Fig. 3.1 Aerodynamic figure of an anti-tank missile导弹的结构布局分为战斗部和运载船。战斗部与运载船为可拆卸形式,平时运输时将两者分开存放。作战时,将战斗部与运载船通过挂钩连接,运载船包含了发动机、制导组件、弹翼筒等部分,其内部结构布局如图3.2所示[8,36]。1-曳光管2-战斗部3-引信4-发动机5-弹翼筒6-线管组7-蛇机8-陀螺仪9-制导组件10-接插线头图3.2导弹的内部结构Fig. 3.2 Inner structure of the missile其中助推发动机与续航发动机串行连接,其四个喷管安装在发动机前端,轴线与对称平面有一定的偏差角,用于获取出始段旋转角速度助推发动机工作0.5秒,使得弹体速度达到110至120米/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 高琴,刘淑聪,彭宏伟. 制造业自动化. 2012(01)
[2]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J]. 张占立,康春花,郭士军,符克理.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1(03)
[3]美国导弹防御各系统技术状态及发展能力分析[J]. 罗辉. 中国航天. 2010(12)
[4]多目标激光反导决策的动态置换算法[J]. 张卯瑞,孙勇,段广仁.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5]导弹解耦控制方法综述[J]. 贾杰,刘连章,曹琦. 航空兵器. 2010(03)
[6]位置随动系统软件控制的研究[J]. 何献忠.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0(04)
[7]导弹三维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J]. 尹永鑫,杨明,王子才.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0(03)
[8]导弹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综述[J]. 崔世海,吴振雨,张晓东,娄术根. 飞航导弹. 2009(09)
[9]简述四相八拍步进电机的PLC编程控制[J]. 金洪翔,李凡,安冀昀.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2)
[10]一种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方法[J]. 江爱伟,周德云,杜昌平.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9(01)
本文编号:3561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56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