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某中口径舰炮穿甲爆破弹引信系统分析、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06:01
  配装于穿甲爆破弹的穿甲爆破弹引信能够使弹丸在穿透目标后在目标内部发生爆炸,利用弹丸爆炸的爆轰波和弹丸破片,或由其引燃、引爆产生的二次效应,杀伤和爆破目标内的有生力量和各种设备。为了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穿甲爆破弹引信,通过对引信的输入分析与总体方案分析,提出了整体设计方案。分析表明:该引信不仅满足穿甲爆破弹引信的性能要求,而且具有现代引信所要求的自毁和绝火性能。为了研究弹底引信底部零件的强度问题,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弹底引信底部零件及其5种改进方案的有限元模型,对引信底部零件发射过程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靶场射击试验回收到得样品的变形情况,验证仿真结果是可行且有效的,同时得到了不同底部厚度、形状及材料对弹底引信底部零件温度分布、变形及应力的影响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结构分析相比,热结构耦合分析时弹底引信底部零件的变形和所受应力均有较大增加,说明温度对弹底引信底部零件的结构和强度影响很大;热-结构耦合分析表明,将材料由铝合金更换为钢材和增加底部厚度均可改善弹底引信底部零件强度和刚度,减小变形,在重量允许的情况下,更换材料比增加底部厚度效果更明显;在增加相同...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某中口径舰炮穿甲爆破弹引信系统分析、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


甲一2引信结构图

引信,保险件,装定,击针


它还具有冗余保险性能,基本上具备作为一个现代引信所应具备的性能。海甲一1引信的隔爆机构由水平转子、离心保险机构和火药保险机构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1.4所示。海甲一1引信有惯性和延期两种装定,配用于 130mm分装式穿甲爆破弹。弹丸在攻击舰艇上层建筑及轰击轻型岸防工事时,引信可装定惯性作用;在对付舰艇舷部装甲及重型钢筋混凝土工事时,引信可装定延期作用。:4国外中大口径穿甲爆破弹引信下面以美国 Mk21Mod3穿甲爆破弹引信为例[’“l,介绍国外中大口径穿甲爆破弹引信的性能特点。图1.5为美国Mk21Mod3穿甲爆破弹引信结构简图。勤务处理过程中,引信的保险被两组独立配置的、需要较大离心力刁‘能驱动的保险件锁定。弹丸飞离炮口后,雷管活机体和敏感击针的保险件因旋转而向外移动。当后坐终止时,所有保险件即可自由运动。雷管活击体虽被释放,但飞行中在抗爬行簧抗力的作用下留在后部位置。当敏感击针的保险件移动后

延期解除保险,引信,解除保险


图1.5MkZIMod3穿甲爆破弹引信险:引信延期解除保险的距离较短,仅膛内安速度305耐s、60“着角射击12.7mm厚特种钢冗余保险、擦地炸、自毁功能。口径穿甲爆破弹引信技术现状一HDBK一145C((ACTIVEFUZECAI’ALOG》、CSD户L1’A》、《俄罗斯新兵器手册》和《俄罗斯MIL一HDBK一145C《现役引信概览》查找到前od3弹底起爆引信之外,再未找到其它穿甲爆Simmeldifesa.com进行相应搜索,除了相同爆破弹引信的有关信息。一结构祸合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钛合金轻质枪管热-结构耦合分析[J]. 翟光涛,李引.  兵工自动化. 2011(07)
[2]火炮发射过程中身管温度场及弯曲度的有限元计算[J]. 赵金辉,何忠波,傅建平,王江涛.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1(05)
[3]碳/碳燃气舵热-结构数值模拟分析[J]. 刘丽丽,李克智,李贺军,沈学涛.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1(05)
[4]火炮身管热传导有限元仿真分析[J]. 杨艳峰,郑坚,贾长治,柳成成.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11(01)
[5]引信跌落安全性检验的虚拟试验技术[J]. 宁剑平,王冰,周彬,陈楠,曲振生.  物流科技. 2010(07)
[6]舰炮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建模与评估[J]. 李云超,刘奎永.  舰船科学技术. 2010(05)
[7]火炮身管温差热弯曲的仿真与计算[J]. 何忠波,赵金辉,傅建平,陈洪超.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10(01)
[8]引信惯性部件坠落动力学试验分析及数值仿真[J]. 韩学平,芮筱亭,洪俊,杨富锋.  系统仿真学报. 2008(08)
[9]舰炮武器系统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 邱志明,孙世岩,易善勇,桂秋阳,裴桂艳.  舰船科学技术. 2008(02)
[10]某速射火炮身管系统传热特性的数值仿真研究[J]. 吴永海,徐诚,陆昌龙,李峰.  系统仿真学报. 2007(19)

博士论文
[1]引信球转子动力学与设计理论研究[D]. 闻泉.南京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手机跌落实验及其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D]. 段良.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73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573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f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