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陆上战术通信无线信道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 15:01
  陆地战术通信是地面部队作战过程中使用的最主要的通信手段,是军事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的战术通信网基本都是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无线信道是无线通信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信道的建模和仿真对于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中通过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多次实验分析,并不断地进行改进,最终设计了符合战术通信网的信道模型。本文从无线电波的传播机制、传播特性出发,研究了几种常见的电波传播模型,如自由空间模型、Longleyrice模型和Hata模型以及信道描述的参数,并讨论了对于同一个网络模型在不同的传播模型中,在不同的地形环境下对收信机接收信号的影响。由于无线通信不像有线通信那样做到可预测,并且影响因素也非常复杂,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通信设备两个大的因素。地形地貌、河流覆盖、森林覆盖、山体的遮挡等因素,这些都属于自然环境因素;无线通信设备包含发射机/接收机相对于地面或者子网位置的高度,天线的方向性,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工作频率,无线发信机功率等因素。无线信号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的正常传播都会受到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无线通信设备失效,增大了作战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性。运用OPN...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发展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战术通信网与OPNET Modeler研究
    2.1 战术通信网概述
        2.1.1 战术通信网的特性
        2.1.2 战术通信网体系结构
        2.1.3 战术通信网络建模
    2.2 OPNET Modeler
    2.3 OPNET三层建模机制
    2.4 离散事件仿真机制
    2.5 数据包的通信机制
    2.6 本章小结
3 无线信道的可视化建模与仿真
    3.1 无线信道
        3.1.1 无线电波的传播机制
        3.1.2 信道对无线信号的影响
        3.1.3 干扰
    3.2 可视化建模与仿真
    3.3 仿真统计的收集和结果输出
        3.3.1 仿真统计的收集
        3.3.2 仿真统计结果输出
    3.4 本章小结
4 战术通信网仿真平台的建立
    4.1 仿真平台的建模流程
    4.2 仿真建模
        4.2.1 节点模型
        4.2.2 进程模型
        4.2.3 网络模型
        4.2.4 包格式
    4.3 OPNET管道阶段
    4.4 本章小结
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仿真实验参数设置
        5.1.1 自由空间模型下的正确接收包的百分比
        5.1.2 三种模型下正确接收包的百分比
        5.1.3 三种模型的SNR比较
    5.2 仿真结果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信道无线信道建模方案[J]. 王月丽,李红艳.  计算机工程. 2008(13)
[2]一种基于电磁散射理论的多天线无线信道模型[J]. 阮巍,蒋泽,孔玲.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3]网络仿真的研究[J]. 侯宗浩,王秉康,黄泳翔.  计算机仿真. 2003(10)
[4]OPNET无线信道建模[J]. 陈敏,张金文,韦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25)
[5]美国陆军战术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J]. 王喜焱.  火控雷达技术. 2002(04)
[6]陆地移动卫星通信信道确定性仿真模型分析[J]. 高电波,陈贺新,戴逸松.  长春邮电学院学报. 2001(Z1)
[7]宽带移动卫星通信信道的研究[J]. 郝学坤,张更新.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6)

硕士论文
[1]无线信道传播模型的研究与实现[D]. 金鑫.北京邮电大学 2010
[2]基于OPNET仿真建模方法研究[D]. 张剑.武汉理工大学 2005
[3]无线信道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黎玉玲.北京工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94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694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e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