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材料技术的新型隐身表面
发布时间:2022-12-22 05:45
在军事领域中隐身技术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人们通常会将己方单位和重要的军事目标藏匿起来。隐身技术不但能够提升我方部队的生存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对敌方的威慑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发展,隐身技术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整形式的隐身方式,目前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新型隐身技术,如隐身大衣、隐身地毯等等。这些新型的隐身技术都是基于变换光学的原理,通过人工电磁材料实现的。他们通过对被隐身物体的包裹来实现物体的隐身,是一种封闭式的隐身方式,但是被隐身物体也无法观测到外部的环境。本文基于以上的思考提出一种不同的基于开放式结构的隐身方式—隐身超表面。这种隐身超表面模拟的是高低起伏的随机地面,它通过对自由空间的杂散反射来掩盖放置在表面的物体的RCS特性。本文对基于开放结构的新型隐身表面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论文研究了目前基于变换光学的一些新型的隐身方式,归纳总结了隐身大衣和隐身地毯,并且对每一种隐身方式都给出了理论上的介绍以及电磁仿真软件的建模仿真。2.论文对置于水平地面的不同形状以及尺寸的金属块的双站雷达散射截面进行了仿真,得出了散射较强的一种变换光学设计,并用不同起伏高度的随机地面对其进行伪装,分析这种藏匿...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超材料概念及发展概况
1.3 基于超材料的隐身技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第二章 目标散射特性与隐身技术
2.1 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
2.2 频率选择表面隐身
2.3 新型电磁隐身技术
2.3.1 超材料与变换光学
2.3.2 隐身大衣与隐身地毯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变换光学的隐身表面设计
3.1 粗糙表面上的目标散射特性
3.1.1 目标结构对待测目标RCS的影响
3.1.2 地面起伏对待测目标RCS的影响
3.2 基于变换光学的平面隐身表面
3.3 开放式超材料表面的简化与重组
3.4 基于开放结构的超材料表面的宽带性能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人工材料的超表面实现
4.1 等效媒质理论
4.1.1 本构参数的反演与结构设计
4.1.2 使用金属面结构的人工电磁材料
4.1.3 使用介质块钻孔的人工电磁材料
4.2 开放结构的超材料表面的实现
4.2.1 贴片式的开放结构超表面的实现
4.2.2 钻孔式的开放结构超表面的实现
4.3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隐身材料研究进展[J]. 张文毓. 国防制造技术. 2013(01)
硕士论文
[1]频率选择表面仿真设计与优化[D]. 朱鹏刚.兰州理工大学 2012
[2]结构吸波材料的隐身性能研究[D]. 王海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23576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超材料概念及发展概况
1.3 基于超材料的隐身技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第二章 目标散射特性与隐身技术
2.1 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
2.2 频率选择表面隐身
2.3 新型电磁隐身技术
2.3.1 超材料与变换光学
2.3.2 隐身大衣与隐身地毯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变换光学的隐身表面设计
3.1 粗糙表面上的目标散射特性
3.1.1 目标结构对待测目标RCS的影响
3.1.2 地面起伏对待测目标RCS的影响
3.2 基于变换光学的平面隐身表面
3.3 开放式超材料表面的简化与重组
3.4 基于开放结构的超材料表面的宽带性能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人工材料的超表面实现
4.1 等效媒质理论
4.1.1 本构参数的反演与结构设计
4.1.2 使用金属面结构的人工电磁材料
4.1.3 使用介质块钻孔的人工电磁材料
4.2 开放结构的超材料表面的实现
4.2.1 贴片式的开放结构超表面的实现
4.2.2 钻孔式的开放结构超表面的实现
4.3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隐身材料研究进展[J]. 张文毓. 国防制造技术. 2013(01)
硕士论文
[1]频率选择表面仿真设计与优化[D]. 朱鹏刚.兰州理工大学 2012
[2]结构吸波材料的隐身性能研究[D]. 王海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23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72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