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农村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美学四大价值属性;相对于城市,农村受人类干扰强度较低、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以面积较大的农业景观和田园化的生活方式为最大特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居住观念的改变带来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本文以新农村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总结归纳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分析传统聚落空间布局特点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农村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农民观念的变化、农村景观格局的变化和农业景观的变化;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口号提出后,在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的情况下,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新农村”的概念。从规划学、现代景观学和建筑学相结合的角度,构建了新农村景观环境体系框架,形成“点、线、环、廊、园、林”相结合的新农村景观环境网络体系,并且建立了农村绿地系统动态指标体系,以期能从宏观上控制农村空间形态的布局和发展,对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起到绿色生态绿廊的连通作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能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从空间上真正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系统。基于典型空间景观对农村景观意象形成的重要性考虑,本文分别对新农村景观意象起到重要作用的典型空间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的阐述。本论文沿着从宏观调控再到详细设计的规划设计思路进行论述,以期能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以解决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在景观环境理论方面的空白状态。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将规划学和现代景观学的设计理论与传统村落景观特色相结合,初步构建了新农村景观环境体系框架,建立了农村绿地系统动态指标体系,并将其运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当中,改变以前村庄建设自发性的特点,营造既有新时代气息又有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延续历史文脉的新农村景观,使广大农民既能享受现代生活,又能重温昔日优美的田园牧歌,使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优美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新农村 景观 体系 规划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2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9
-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3 论文研究内容10
- 1.4 论文研究方法10-11
- 1.4.1 文献综合10-11
- 1.4.2 实例考察11
- 1.4.3 实践与论证分析11
- 1.5 小结11-12
- 2 农村景观概述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12-20
- 2.1 国内外研究状况12-13
- 2.2 农村景观概述13-20
- 2.2.1 概念界定13-14
- 2.2.2 新农村景观的构成14-15
- 2.2.3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任务15-16
- 2.2.4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16-17
- 2.2.5 农村的现状及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7-20
- 3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景观变迁20-25
- 3.1 传统聚落空间布局影响因素20-22
- 3.1.1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环境特点——虽有人作,宛自天开20
- 3.1.2 核心场所理念的影响20-21
- 3.1.3 风水观的影响21
- 3.1.4 商业的影响21
- 3.1.5 水系的影响21-22
- 3.2 村庄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22-23
- 3.2.1 线状蔓延趋势明显22
- 3.2.2 村庄形态逐步向紧凑的格局演化22
- 3.2.3 空心村出现22-23
- 3.2.4 村庄空间功能向多样化发展23
- 3.3 农业景观的变迁23-25
- 4 新农村景观体系25-45
- 4.1 新农村景观体系框架构建25-31
- 4.1.1 新农村景观体系的框架25-26
- 4.1.2 新农村景观的规划重点26
- 4.1.3 新农村景观体系中绿地的分类26-28
- 4.1.4 新农村景观体系控制指标构建28-31
- 4.2 新农村意象景观体系31
- 4.3 新农村聚落景观体系规划设计研究31-40
- 4.3.1 “点”--民居庭院空间景观规划设计32-34
- 4.3.2 “线”--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34-37
- 4.3.3 “面”--广场空间景观规划设计37-38
- 4.3.4 新农村建筑景观的更新与发展38-40
- 4.4 新农村文化景观体系研究40-41
- 4.4.1 物质文化景观41
- 4.4.2 非物质文化景观41
- 4.5 新农村观光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41-44
- 4.5.1 观光休闲农业园现状存在的问题42
- 4.5.2 观光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42-44
- 4.6 小结44-45
- 5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实例45-52
- 5.1 杜刘固村景观规划设计45-48
- 5.1.1 杜刘固村庄概述45-46
- 5.1.2 杜刘固村景观体系规划46-48
- 5.2 主要控制指标48-52
- 6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成果及展望52-53
- 6.1 研究成果52
- 6.2 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 作者简历56-57
- 致谢5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洁;王炜;张培;朱玉菲;;我国乡村绿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方丹;胡希军;;现代农庄人文景观规划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04期
3 刘文现;;浅谈新农村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梦洁;;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景观生态补偿设计——基于城乡统筹视角[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方豪;村庄景观整治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李冬梅;山地村镇公共绿地建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梁春艳;城郊乡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郝婕;中国西部新农村乡野景观发展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杜佳;河南省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探讨[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侯芳;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张锐;寒地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于真真;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李越群;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性景观的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81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88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