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邻菲罗啉显色法在核电站不锈钢设备及钝化膜检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09 12:07

  本文关键词:邻菲罗啉显色法在核电站不锈钢设备及钝化膜检测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核电站 不锈钢 邻菲罗啉 钝化膜 检测应用


【摘要】:奥氏体不锈钢是核电站关键设备的重要结构与功能材料,其主要特点为耐腐蚀性好、具有较低的辐照敏感性和综合力学性能等特点。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质量决定了零部件在海洋大气环境及海水等苛刻环境下的耐蚀性进而成为影响设备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核电站设备制造及工程阶段因铁污染、钝化膜不完整,其耐蚀性降低,进而导致阀门、燃料支架、不锈钢管道等零部件点蚀、缝隙腐蚀等腐蚀事件发生,腐蚀问题影响核电工程建设进度与不锈钢相关设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核电设备表面钝化质量检验是核电设备制造和核电站工程、运行阶段防污染、清洗钝化的有效评估手段,也是核电站设备各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结合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铁污染及现有不锈钢钝化膜质量检验的原理及特点的规定。从实验室和工程现场应用角度对比了蓝点法与邻菲罗啉显色法的特点,在核电站现场通过邻菲罗啉与蓝点溶液在不锈钢阀门、管道、焊缝等设备表面污染及钝化膜检测中应用进行对比,并为核电站工程及运行阶段不锈钢钝化膜质量检测提供有效手段。其结论如下:(一)通过实验室对检测试剂的电化学特性和表面形貌分析表明,邻菲罗啉溶液在不锈钢表面,比蓝点溶液具有更高的自腐蚀电位和更低的腐蚀速率;蓝点试剂对没有钝化的不锈钢具有潜在的局部腐蚀损伤的危险。(二)通过实验室和核电站现场的检测灵敏度对比测试表明,邻菲罗啉溶液检测灵敏度高,安全稳定;但蓝点试剂不稳定,可产生检测错误和二次污染。(三)利用邻菲罗啉显色法对不锈钢阀门、管道、焊缝等设备的检测结果表明,显色法的对比与应用为核电站提高生产准备阶段及运行阶段不锈钢设备表面污染的检测质量,提高设备检查率与准确率,降低不锈钢设备腐蚀风险;同时为不锈钢设备制造与加工工艺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核电站 不锈钢 邻菲罗啉 钝化膜 检测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23.7;TG17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0
  • 1.1 研究背景9-12
  • 1.1.1 核电发展现状9-10
  • 1.1.2 核电站基础理论10-12
  • 1.2 核电站不锈钢腐蚀及影响因素12-15
  • 1.2.1 核电站不锈钢材料12
  • 1.2.2 核电站不锈钢腐蚀分类12-14
  • 1.2.3 不锈钢腐蚀与钝化膜影响因素14-15
  • 1.3 不锈钢钝化膜评估与显色法检测研究15-19
  • 1.3.1 不锈钢钝化膜成分与结构研究方法15-16
  • 1.3.2 不锈钢电化学测试方法16
  • 1.3.3 不锈钢钝化膜质量检测方法16-18
  • 1.3.4 标准对核电不锈钢表面钝化质量检验的规定18-19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19-20
  • 2 显色法检测的实验室对比20-32
  • 2.1 实验材料与样品制备20
  • 2.2 实验方法20-22
  • 2.2.1 两种显色法试剂评估对比20-21
  • 2.2.2 极化曲线测试21-22
  • 2.3 结果与讨论22-31
  • 2.3.1 蓝点溶液和邻菲罗琳溶液在显色检测中灵敏度与稳定性的比较22-26
  • 2.3.2 两种溶液试剂对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26-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3 显色法在核电不锈钢阀门评估对比32-37
  • 3.1 实验材料32-33
  • 3.2 实验方法33
  • 3.3 结果与讨论33-35
  • 3.4 本章小结35-37
  • 4 邻菲罗啉显色法在核电站工程中的应用及质检策略37-43
  • 4.1 核岛阀门检测中的应用37-38
  • 4.1.1 应用背景37
  • 4.1.2 实验方法37
  • 4.1.3 结果讨论37-38
  • 4.2 核岛管道焊缝检测中的应用38-40
  • 4.2.1 应用背景38
  • 4.2.2 实验方法38-39
  • 4.2.3 结果讨论39-40
  • 4.3 鼓网网片酸洗钝化质量检验40-41
  • 4.3.1 应用背景40-41
  • 4.3.2 实验方法41
  • 4.3.3 结果讨论41
  • 4.4 核电站工程不锈钢设备表面钝化质检及其控制策略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障核电站核安全的措施[J];环境;2011年12期

2 伍浩松;;俄罗斯监管机构公布核电站附加安全评估结果[J];国外核新闻;2012年05期

3 王智新;美国核电站的安全状况与问题[J];劳动保护;1994年10期

4 陈志岳;初志春;;还是核电站安全[J];环境;2001年06期

5 陈志岳;初志春;;还是核电站安全[J];环境;2001年07期

6 应春豹;;核电站安全与选址[J];环境;2002年09期

7 ;核电站选址揭秘[J];环境;2005年07期

8 庾晋;;核电站安全危机及保障措施[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年05期

9 戴立操;肖东生;;核电站安全相关的组织因素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7期

10 向国文;;核电站安全的地理因素[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力;;核电站安全性的人的因素研究——安全文化在核能界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李晓明;;在役核电站的运行业绩分析及运营技术发展[A];中国核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赵晓岚;;集中化核电站营运战略下质保管理体系整合与复制思考[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核电质量保证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专集[C];2010年

4 王金平;李磊;张新立;;浅议核电站的防火及其技术手段[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莉萍;黄桂玲;雷玺;许新;;滨海核电站设计基准洪水分析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钟国庆;曾逢春;黄文君;苏国权;俞亦军;;核电站控制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的探讨[A];核电建设与浙江先进制造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倪昕玮;叶驰川;;无线通信技术在核电站工程建设阶段的应用[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倪卫冲;;内陆核电站核与辐射安全的航空监测[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5册)[C];2009年

9 陆秀生;李利;;在运核电站技术改进管理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10 王天运;任辉启;张力军;刘国强;;爆炸地冲击作用下某核电站安全壳的破坏形式[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朝平;保卫核电站:各国有何高招?[N];中国国防报;2008年

2 秋絮;印度核电站危在旦夕[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张浩;让核电站漂起来[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刘华新;德国决定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站[N];人民日报;2011年

5 记者 盛媛;美国核电之忧再起 四分之三核电站涉氚泄漏[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罗来安;伊朗核电站实在难产[N];工人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南联盟记者 谢戎彬;保加利亚 核电站成入盟难题[N];人民日报;2002年

8 李瞧;难过地震大关 核电站安全警钟长鸣[N];中国工业报;2007年

9 何平;透明的红石顶核电站[N];光明日报;2007年

10 中国CDC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 朱昌寿;我国核电站很安全[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雷翠萍;核与辐射认知和风险沟通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2 张衡;核电站应激环境下鲁棒感知网络的多冗余结构优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肖东生;基于核电站安全的组织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何元峰;核电站松动部件的质量估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郑华文;核电站松动件定位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王芳;基于云架构的风险监测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高慧敏;核电站与抽水蓄能电站的数学建模及联合运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李晓明;基于RCM的核电站维修优化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静;对核电站的安全、选址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单丽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反核电站运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张江艳;基于公众认知与态度的核电信息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伍鹏;核电站一回路主系统三维仿真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东南大学;2015年

5 陈彦龙;基于McWiLL技术的核电站无线通信系统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余谦;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核电站辐射场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7 郑浩;砂土动力本构模型及核电站取水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贺斌;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上水管路热分层流动与传热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9 李润;沿海核电站重要结构材料在常温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6年

10 吴凤林;核电站半速汽轮机安装工艺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00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000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