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C方法的结构件变形测量及有限元模拟
本文关键词:基于DIC方法的结构件变形测量及有限元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DIC方法 有限元模拟 三点弯曲 拉压非对称性 镁合金 拉扭应变测量
【摘要】: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的光学测量方法。它具有可用白光光源,全场测量、非接触、光路简单、测量范围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DIC测量技术可获得被测物体表面的全场应变,这对于结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力学响应分析十分重要,同时也为复杂问题的有限元模拟提供了实验验证,这对于提高结构件有限元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利用GOM光学全场应变DIC测量系统,对一系列结构件在不同载荷下的全场应变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相应的有限元模拟,对相关的应变测量和弹塑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开展了中心带孔铝合金薄板的拉伸实验,对实验过程进行DIC测量和有限元模拟。重点研究了圆孔附近应变场的分布,对DIC测量和有限元模拟中孔边应变场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DIC方法的测量精度受到散斑网格的限制,若网格较稀疏,将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区测量应变小于真实应变;2、针对镁合金结构件和铝合金结构件开展了实验研究:进行了AZ31B镁合金的单调压缩、单调拉伸实验;对5083铝合金进行了单调拉伸实验;分别对相同尺寸的镁合金结构件和铝合金结构件进行了三点弯曲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镁合金本构关系拉压非对称对其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对有限元模型中的受拉区和受压区赋予相应的材料参数;3、针对材料多轴试验中的薄壁圆管拉扭试样,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图像的单相机拉扭应变测量方法。该方法在试样表面制作标记线并使用相机记录试验过程中标记线的位置变化,通过研究图像上试样标记线与中轴线交点高度的改变,并结合标记线的斜率特征,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实现了试样表面的拉扭应变测量。通过试验将使用该方法的结果与DIC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的测量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该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DIC方法 有限元模拟 三点弯曲 拉压非对称性 镁合金 拉扭应变测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15.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精度研究12-14
- 1.2.2 镁合金的拉压非对称性及弯曲性能14-15
- 1.2.3 薄壁圆筒试样拉扭应变测量方法15-16
-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16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6-18
- 第2章 带圆孔平板拉伸的全场应变测量与模拟18-28
- 2.1 带孔薄板拉伸的有限元模拟18-19
- 2.2 DIC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19-26
- 2.2.1 拉伸量0.1mm时的应力应变19-22
- 2.2.2 拉伸量1mm时的应力应变22-26
- 2.3 小结26-28
- 第3章 结构件三点弯曲实验测量和有限元模拟28-46
- 3.1 材料基础力学性能实验28-31
- 3.1.1 镁合金的拉伸和压缩实验28-30
- 3.1.2 铝合金拉伸实验30-31
- 3.2 结构件三点弯曲实验31-35
- 3.2.1 铝合金结构件的三点弯曲实验31-33
- 3.2.2 镁合金结构件的三点弯曲实验33-35
- 3.3 三点弯曲的有限元模型和材料参数35-36
- 3.4 铝合金三点弯曲有限元模拟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36-39
- 3.5 镁合金三点弯曲有限元模拟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39-44
- 3.5.1 应变云图的比较分析40-43
- 3.5.2 局部应变值的比较分析43-44
- 3.5.3 位移荷载曲线比较分析44
- 3.6 小结44-46
- 第4章 基于图像的薄壁圆管拉扭应变测量方法46-54
- 4.1 拉扭应变测量手段46
- 4.2 测量方法46-50
- 4.2.1 制作标记线46-47
- 4.2.2 图像处理47-49
- 4.2.3 拉扭应变的计算49-50
- 4.3 与DIC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50-53
- 4.4 测量方法优缺点分析53
- 4.5 小结53-54
- 结论54-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正;DIC在张家港建设多功能工厂[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4年Z1期
2 ;生产烟草薄片的阿兰哥DIC法[J];烟草科技通讯;1975年04期
3 关瑞;吕昌伟;何江;侯德坤;汪精华;谢志磊;;不同类型湖泊水-沉积物界面DIC交换通量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9期
4 ;日本DIC积极拓展在华油墨业务[J];广州化工;2003年02期
5 ;上海DIC油墨有限公司[J];印刷技术;2003年S1期
6 申荣;日本DIC积极在中国发展油墨业务[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年02期
7 ;DIC加强可控光涂膜业务以扩大其SPD乳液产能[J];涂料与胶粘剂;2006年04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孟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进展及诊治要点[A];2003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资料[C];2003年
2 陈志萍;;3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DIC的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李善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DIC的护理[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金梅;杨艳红;王爱军;崔文华;;低分子肝素联合6-氨基己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疗效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5 李桂凤;房丽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治疗[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6 王兆钺;谢燕;张威;程大卫;白霞;阮长耿;;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高纤溶状态对DIC实验室诊断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潘金兰;薛永权;姜海燕;朱永进;马力;李天宇;王勇;吴亚芳;;7例伴有dic(7;9)易位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潘金兰;薛永权;姜海燕;朱永进;马力;李天宇;王勇;吴亚芳;;7例伴有dic(7;9)易位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胡豫;;DIC诊断与治疗进展[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姜健;孙立荣;仲任;杨静;;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IC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匡远深;肝素抗凝可提高创伤合并DIC的治愈率[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蔚;贵州纳朵涧洞穴水水化学和δ~(13)C_(DIC)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西南大学;2016年
2 张伟列;基于DIC方法的结构件变形测量及有限元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黄浦;基于3D-DIC和照度学的植物叶片三维光照度与形变同步测量方法[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4 周复兴;杀白清瘀汤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赵瑞一;不同程度石漠化下洞穴滴水δ~(13)C_(DIC)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2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00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