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双相钢微观变形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9:27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双相钢微观变形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相钢 数字图像相关 应变分配 断裂


【摘要】:双相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其出现和发展都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探究双相钢微观变形行为,研究两相的变形协调性,理解其微观变形行为和断裂机理,有助于优化设计双相钢的宏微观组织结构,在汽车轻量化发展的今天继续充分发挥其应用潜力。本文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不同马氏体含量的双相钢变形过程中的微观应变分配及演变规律,分析了不同马氏体分布的双相钢的拉伸力学性能、应变分配特点和断裂特性,另外初步探究了大晶粒的双相钢应变分配行为。研究发现不同马氏体含量的分级淬火热处理双相钢应变都集中分布在铁素体中,且多集中在靠近相界面的位置,随变形量增大集中程度不断提高;铁素体和马氏体的平均应变都随区域应变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前者增速明显快于后者,且马氏体含量高的样品由于与马氏体接触受其制约的铁素体占全部铁素体的比例大,整体更易于产生应变集中,其铁素体平均应变增速更快。其次对不同马氏体分布的双相钢进行研究,发现分级淬火得到的马氏体离散分布的SQ双相钢、临界区退火得到的马氏体连续分布的IA双相钢,前者展现出较低的强度,但更好的塑性与冲击韧性,它较高的拉伸塑性和冲击性能来源于铁素体较大变形松弛了马氏体在变形中产生的应力集中;而IA双相钢中铁素体变形受到周围马氏体的阻碍,铁素体相对小的变形不能有效松弛变形马氏体的应力,使裂纹优先在马氏体中产生,因而IA双相钢具有高强度和低塑性。最后对大晶粒双相钢的应变分配行为探究发现相界面之外,铁素体晶界也是应变集中产生的特征位置,而宏观施密特因子未见对应变分配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双相钢 数字图像相关 应变分配 断裂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引言9-10
  • 1.2 双相钢介绍10-12
  • 1.2.1 双相钢的发展10-11
  • 1.2.2 双相钢的制备工艺11
  • 1.2.3 双相钢的研究内容11-12
  • 1.3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12-14
  • 1.3.1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概念12
  • 1.3.2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起源与发展12-13
  • 1.3.3 数字图形相关方法基本原理13-14
  • 1.3.4 数字图像衬度的获取14
  • 1.4 双相钢微观变形行为的研究进展14-18
  • 1.4.1 双相钢的应变分配15
  • 1.4.2 双相钢的断裂特性15-18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8-19
  • 第二章 实验及研究方法19-29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19-23
  • 2.1.1 实验材料及热处理19-22
  •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22-23
  • 2.2 电沉积法制备标记物薄膜23-25
  • 2.2.1 电沉积实验装置23
  • 2.2.2 溶液配制及工艺流程23-24
  • 2.2.3 电沉积前预处理24-25
  • 2.3 力学测试25-26
  • 2.4 表征方法26
  • 2.4.1 金相分析26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26
  • 2.5 数字图像相关分析26-28
  • 2.5.1 数据获取26-27
  • 2.5.2 数据的DIC分析27
  • 2.5.3 数据的进一步分析27-28
  • 2.6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不同马氏体含量双相钢的微观变形演变29-44
  • 3.1 引言29
  • 3.2 不同马氏体含量双相钢的微观变形行为及演变规律29-42
  • 3.2.1 实验方法29-30
  • 3.2.2 实验结果及讨论30-42
  • 3.3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马氏体分布对双相钢拉伸性能和断裂特性的影响44-59
  • 4.1 引言44
  • 4.2 两种马氏体分布的双相钢的拉伸性能和断裂特性分析44-57
  • 4.2.1 实验方法44-45
  • 4.2.2 实验结果及讨论45-57
  • 4.3 本章小结57-59
  • 第五章 大晶粒双相钢的微观变形行为59-67
  • 5.1 引言59
  • 5.2 大晶粒双相钢的微观变形行为59-66
  • 5.2.1 实验方法59-60
  • 5.2.2 实验结果60-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6.1 结论67-68
  • 6.2 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群飞;何燕霖;李麟;;高性能双相钢的研究进展[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7年03期

2 沈显璞,雷廷权;双相钢强度理论评述[J];机械工程材料;1984年06期

3 赵洪彩;盛惠琪;冷启明;王京璞;;热轧双相钢岛状组织的电镜分析[J];二汽科技;1992年03期

4 张梅,符仁钰,许洛萍;汽车用双相钢钢板的发展[J];热处理;2001年01期

5 傅敏士,肖亚航,魏宏波;纤维双相钢的组织形成及对性能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新型高强度易成形双相钢[J];武钢技术;2002年03期

7 石莹;;新型高强度、易成形双相钢[J];本钢技术;2002年03期

8 刘景军,林玉珍,雍兴跃,李效玉;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在旋转单相流体中腐蚀的数值模拟[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3年05期

9 温东辉;金相组织对双相钢强度影响的研究[J];上海金属;2005年06期

10 狄国标;陈连生;刘振宇;刘相华;赵迪;;低成本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研究[J];轧钢;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刚;张兴国;;冷轧双相钢性能特点及应用浅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高丽;周月明;刘俊亮;沈小丹;任忠鸣;;双相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3 陈国涛;李洋;周景鑫;崔瑞甲;于聪教;王光辉;范开权;李彩云;;承钢1780开发优质热轧双相钢的可行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吴菊环;金汉节;王义成;唐历;王丹;唐代明;翟大庆;;无钼热轧双相钢的研究[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5 郭佳;刘杰;周娜;姚志强;代晓莉;李飞;王全礼;;显微组织相貌对双相钢力学行为的影响[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陈连生;李秀景;褚春光;高华;耿立唐;;双相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分析[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吴晶;杨庆祥;张春玲;;耐候双相钢应力-应变曲线数值模拟[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蓝慧芳;刘相华;;马氏体冷轧—区淬火制备超细双相钢[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弛;张爱文;朱鲁玲;蔡海燕;赵社平;;非调质高强度螺栓用双相钢盘条的研发[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宋仁伯;贺子龙;代启峰;;汽车用1000MPa级超高强冷轧双相钢的强化机理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柳方秀;让生产更经济[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王文军译;双相钢微观组织的优化[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林立恒;双相钢与高强度低合金钢可成形性能比较[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4 高真凤;新利佩茨克公司高强度热镀锌双相钢生产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5 游建平;济钢热轧高强度双相钢DP600实现突破[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6 记者 阮海儿;宝钢率先开发出高强度热镀锌双相钢[N];中国冶金报;2004年

7 记者 白茂槐 通讯员 王小萍;包钢成功应用CSP工艺生产热轧双相钢[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Anish Karmakar R.D.K.Misra 李亚霏 译;双相钢临界区变形晶粒细化机制有新探索[N];中国冶金报;2013年

9 张海旺 刘雅政 宋仁伯 周乐育 管丽;变形温度对含Nb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相变规律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鹏;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相变规律及组织性能[D];东北大学;2014年

2 张小云;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失效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周乐育;高强度含铌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柔性控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4 许君;双相钢点焊接头疲劳特性及寿命预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钱昌明;双相钢电阻点焊熔核特征分析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邓照军;600MPa级高铝系冷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微观组织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梁轩;高强度冷轧双相钢的热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李远鹏;热镀锌DP780双相钢的选择性氧化行为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2年

9 刘彦春;C-Mn双相钢的组织形成机理研究及开发[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陈连生;含Nb、Ti细晶双相钢的热轧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曦;DP780双相钢的快速连续热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邓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双相钢微观变形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顺成;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金榕;冷轧双相钢工艺参数及组织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孟龙飞;热镀锌工艺对双相钢组织性能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马世成;低成本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7 许以阳;双相钢的变形协调和断裂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毛兴锋;工艺参数对低碳微合金高强度双相钢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9 刘志良;基于细观力学的双相钢流动应力模型及硬化特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10 王晓晖;短流程生产线热轧双相钢超快冷工艺及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08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008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1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