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r-Fe多孔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Ni-Cr-Fe多孔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世界工业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快导致资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多孔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对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保障环境友好和资源的重复利用有着重大意义。而Ni基多孔材料因具有低密度、较高的强度、重量轻等特点,在航天、航空、能源等领域应用较广泛而受到各界的关注。因此,对Ni基多孔材料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采用元素粉末反应合成法,利用固相偏扩散的原理进行固相烧结制备Ni-Cr-Fe多孔材料。通过表征多孔材料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膨胀率、孔结构变化及物相组成研究材料的成孔过程,探讨造孔机理。研究表明其造孔机理为:利用Cr、Fe原子的偏扩散固溶到基体Ni中形成(Ni,Cr,Fe)固溶体,因此可形成无限替代式固溶体,在烧结过程中Fe原子会率先大量的固溶到Ni中,形成(Ni,Fe)固溶体,当温度达到1100℃的时候已反应完全,没有Fe单质存在,随后部分Cr原子进一步固溶到(Ni,Fe)固溶体中,形成(Ni,Cr,Fe)固溶体,一直到1380℃反应完成。最终Cr、Fe原子与Ni完全固溶形成均匀的固溶体。根据孔隙形成速率的不同,可将Ni-Cr-Fe多孔材料孔隙的形成分为两个主要时期:在800℃以下时属于孔隙逐步形成期,开孔隙率在这一时期内达到20%;烧结温度在940℃到1380℃之间属于孔隙急剧增长期,开孔隙率达到32.5%,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开孔隙率变化不大。其最大孔径与透气度的变化趋势和开孔隙率的变化一致,达到最终烧结温度时,Ni-Cr-Fe多孔材料的平均孔径为90μm,透气度高达990m3m-2KP-1h-1。阐述了Ni-Cr-Fe多孔材料在600℃、800℃、1000℃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及其氧化机理。采用SEM、XRD及孔径测试仪表征氧化前后材料表面形貌及物相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00℃、800℃及1000℃三个氧化温度下,多孔材料的氧化规律均呈抛物线规律;Ni-Cr-Fe多孔材料在600℃及800℃下的氧化产物为NiFe2O4、NiCr2O4、NiO、(Ni,Cr,Fe);而在1000℃下氧化后的最终产物为NiFe2O4、NiCr2O4、NiO。在1000℃下氧化560h后Ni-Cr-Fe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变化很小,表面依然存在丰富的孔隙;Ni-Cr-Fe的氧化产物呈细小颗粒并紧密附着于基体,从而阻止了氧化的进一步发生,呈现出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通过采用循环伏安法、阴极极化以及交流阻抗谱研究了多孔Ni-Cr-Fe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及其析氢稳定性能。通过在6mol/L KOH的碱性溶液中测量其电化学稳态极化来确定体系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多孔Ni-Cr-Fe阴极材料在6mol/L KOH中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在高温条件下其Tafel斜率为-130mVdec-1,由此可知电解析氢的反应控制步骤为电化学步骤。室温下的交换电流密度为7x10-4A/cm-2,通过Arrhenius曲线图计算得出析氢激活能约为21KJ/mol。由此表明Ni-Cr-Fe多孔电极的催化活性不仅来自于真实表面积的增大,同时来自于元素间的协同作用。在-1.5V的过电位下析氢8h后,电流密度波动很小,多孔Ni-Cr-Fe电极的表面形态和孔隙结构经长时间电解后依旧没有变化,表明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
【关键词】:多孔材料 反应合成法 氧化行为 电解析氢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6.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多孔材料简介10-15
- 1.1.1 多孔材料的分类及特征11
- 1.1.2 多孔材料的特征11-12
- 1.1.3 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12-13
- 1.1.4 多孔材料的应用13-15
- 1.2 Ni-Cr-Fe多孔材料的发展现状15-19
- 1.2.0 Ni基多孔材料的发展现状15
- 1.2.1 Ni-Cr-Fe多孔材料的基本特征15-16
- 1.2.2 Ni-Cr-Fe多孔材料的制备16-17
- 1.2.3 Ni-Cr-Fe多孔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能17-19
- 1.2.4 Ni-Cr-Fe多孔材料的催化性能19
-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19-21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设备21-27
- 2.1 实验流程21-23
- 2.1.1 实验设备21-22
- 2.1.2 原料选取22
- 2.1.3 原料混合22-23
- 2.1.4 压制成型23
- 2.1.5 烧结工艺23
- 2.2 性能测试23-27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术23
- 2.2.2 X射线衍射23-24
- 2.2.3 孔结构测量24-26
- 2.2.4 Ni-Cr-Fe多孔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测试26
- 2.2.5 Ni-Cr-Fe多孔材料的电解析氢性能测试26-27
- 第三章 Ni-Cr-Fe多孔材料的制备27-35
- 3.1 前言27
- 3.2 Ni-Cr-Fe多孔材料的制备27-28
- 3.3 结果与讨论28-34
- 3.3.1 多孔材料在烧结过程中的膨胀率及孔结构28-29
- 3.3.2 多孔材料在烧结过程中的物相变化29-32
- 3.3.3 Ni-Cr-Fe多孔材料的造孔机理32-34
- 3.4 结论34-35
- 第四章 Ni-Cr-Fe多孔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35-45
- 4.1 前言35
- 4.2 实验过程35-36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36-39
- 4.3.1 多孔Ni-Cr-Fe材料氧化前的微观形貌及孔结构36-37
- 4.3.2 Ni-Cr-Fe多孔材料的氧化动力学行为37-39
- 4.4 多孔材料氧化过程的孔结构演变39-41
- 4.5 多孔材料氧化层的物相及表面形貌分析41-44
- 4.6 结论44-45
- 第五章 Ni-Cr-Fe多孔材料的电解析氢性能45-60
- 5.1 前言45
- 5.2 实验过程45
- 5.3 Ni-Cr-Fe多孔电极的表征45-47
- 5.4 Ni-Cr-Fe多孔阴极材料的电催化活性47-55
- 5.5 多孔Ni-Cr-Fe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55-58
- 5.6 本章小结58-60
- 第六章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68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仕元,雍志华,李娟,陈兴林;多孔材料的密度测试方法探讨[J];实用测试技术;2002年05期
2 刘培生;;多孔材料孔率的测定方法[J];钛工业进展;2005年06期
3 奚正平;汤慧萍;朱纪磊;张健;;金属多孔材料在能源与环保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S2期
4 朱海峰;;多孔材料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6年06期
5 温永刚;张晓曦;陈光奇;孙李宁;李慧燕;;多孔材料传冷特性的对比试验[J];低温工程;2008年02期
6 詹海鸿;黄文貌;许征兵;曾建民;甘武奎;陈小安;;浅谈铝工业用多孔材料[J];大众科技;2008年10期
7 本刊记者;;金属多孔材料创新研究及产业化基地——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J];中国材料进展;2009年Z2期
8 王建永;;金属多孔材料研究的新起点——回归本性[J];金属世界;2010年02期
9 于永亮;;浅谈金属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J];硅谷;2011年02期
10 李玲玲;;金属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J];科技风;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勃;徐明龙;张治君;;多孔材料多轴加载实验系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熊文英;刘钧泉;;多孔材料开发及其工程应用概况[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G.多孔材料[A];2008中国材料研讨会暨庆祝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会议程序和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杨国昱;;基于硼氧簇单元构建的硼酸盐多孔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贺跃辉;王W,
本文编号:1038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03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