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电极方法研究破损涂层阴极剥离行为
发布时间:2017-10-17 07:34
本文关键词:阵列电极方法研究破损涂层阴极剥离行为
【摘要】:有机涂层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最经济、最简单的腐蚀防护手段。但是有机涂层在成膜过程中,由于涂层中的有机溶剂挥发、高分子链交联等原因,会在涂层中产生肉眼难辨的微裂纹或孔洞,所以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很难得到理想的毫无瑕疵的完美涂层;另外,在对使用涂层防护的器件进行运输时,难免会存在磕碰造成涂层上出现破损,造成破损涂层不可避免的大量存在。因此,对破损涂层的劣化过程研究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破损涂层失效行为研究有助于发展耐破损失效的长寿命涂层技术。本论文采用阵列电极方法研究了破损有机涂层阴极迁移行为和作用机理。论文首先比较分析了阵列电极破损涂层体系的电位分布、电流分布和阻抗分布相关性,证实了电流分布与阻抗分布具有更密切的相关性,证实了大于1μA·cm-2电流密度峰与小于106Ω·cm2阻抗模值对数的涂层失效区域正线性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破损涂层下阴极迁移速度的阴极剥离比面积参数Scstrip,并采用这一参数评价了破损涂层阴极剥离的扩展程度,并进一步展开了阴极迁移速度,破损区面积对阴极剥离过程影响,阴极剥离区向涂层完好区迁移的推动力和迁移行为特征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对破损涂层阴极剥离行为获得了深入的认识。(1)证实了破损涂层失效过程中电流分布与阻抗分布具有更密切的相关性,根据这一相关性首次提出了评价破损涂层阴极剥离行为的阴极剥离比面积参数阴极剥离行为。并在研究中进行了成功的应用这一参数评价了破损涂层区(2)证实了破损区阳极区倾向于保持在破损区锈层区;阴极倾向于迁移到邻近涂层阴极剥离区,并论证了其作用机理;(3)发现了破损区越小阴极剥离区迁移速度越大,破损区越大阴极迁移速度反而减小这一破损涂层去阴极剥离行为特征,并对此似乎违反常规的行为进行了腐蚀电化学机理论证。(4)证实了破损涂层体系存在4种电极过程,完好区涂层电极过程、涂层微孔渗透区电极过程、破损区阳极过程和破损区邻近涂层区阴极剥离过程。并建立了相关等效电路模型;(5)证实了破损涂层阴极区pH值高、电位偏正和氧还原反应产物OH-富集可能是导致涂层剥离的主要原因。(6)证实了破损涂层阴极剥离过程倾向于向涂层结合力薄弱的区域迁移扩展。
【关键词】:阵列电极 破损涂层 阴极剥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74.4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前言11-23
- 1.1 金属腐蚀的现状11-12
- 1.2 有机涂层防护机理12-14
- 1.3 有机涂层的阴极剥离14-16
- 1.3.1 有机涂层的阴极剥离14
- 1.3.2 有机涂层阴极剥离的机理14-15
- 1.3.3 阴极剥离在涂层失效中的作用15
- 1.3.4 影响有机涂层阴极剥离的因素15-16
- 1.4 破损涂层下的阴极迁移16-18
- 1.5 研究破损涂层下阴极迁移的手段18-21
- 1.5.1 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18-19
- 1.5.2 扫描Kelvin探针(SKP)技术19-20
- 1.5.3 局部电化学阻抗谱(LEIS)技术20
- 1.5.4 阵列电极(WBE)技术20-21
-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21-23
- 1.6.1 研究意义21-22
- 1.6.2 研究内容22-23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装置23-29
- 2.1 试样制备23
- 2.2 涂层制备23
- 2.3 化学试剂23-24
- 2.4 实验装置和测试仪器24-29
- 2.4.1 实验装置与涂层破损方式24-27
- 2.4.2 测试仪器与方法27-29
- 第三章 联合WBE和EIS技术建立涂层下阴极迁移过程评价方法29-43
- 3.1 前言29-32
- 3.2 实验方法32
- 3.3 结果与讨论32-41
- 3.3.1 电位分布与阻抗分布的相关性32-33
- 3.3.2 电流分布与阻抗分布的相关性33-34
- 3.3.3 四组体系浸泡实验过程中电流密度分布图和阻抗分布图的对比分析34-41
- 3.4 本章小结41-43
- 第四章 不同破损面积下电极的腐蚀过程和涂层的失效特征43-56
- 4.1 前言43-44
- 4.2 实验准备及实验方法44
- 4.2.1 实验准备44
- 4.2.2 实验方法44
- 4.3 结果与讨论44-55
- 4.3.1 电流密度分布结果讨论44-49
- 4.3.2 po5体系中阻抗结果分析49-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破损涂层下阴极迁移的行为分析56-70
- 5.1 前言56-57
- 5.2 实验准备和实验方法57-60
- 5.2.1 实验准备57-58
- 5.2.2 实验方法58-60
- 5.3 结果与讨论60-69
- 5.3.1 A组实验结果与讨论60-65
- 5.3.2 B组实验结果与讨论65-69
- 5.4 本章小结69-70
- 第六章 结论70-72
- 6.1 主要结论70-71
- 6.2 对本论文后期工作的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历79
- 发表的学术论文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李焰;;丝束电极技术在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4年03期
2 张大磊;王伟;金有海;唐晓;李焰;;丝束电极研究镀锌层存在点缺陷的锌/钢电偶腐蚀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9期
3 张伟;王佳;李玉楠;王伟;;WBE联合EIS技术研究缺陷涂层下金属腐蚀[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11期
4 方健君;沈海鹰;王秀娟;刘宝成;;海洋环境下抗阴极剥离重防腐涂层的研究[J];涂料工业;2010年10期
5 张伟;王佳;赵增元;;腐蚀电化学多参数相关法研究有机涂层失效子过程特征[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0年04期
6 李亚东;李玉飞;夏同驰;董会超;;有机涂层防腐性能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刘宇;;水性防腐涂料在船舶涂装中的应用[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8年07期
8 赵增元;王佳;;有机涂层阴极剥离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8年02期
9 贾思洋;孙成;王佳;许进;朱景龙;王帅;张峰;;剥离涂层下管线钢腐蚀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7年03期
10 宋义全,杜翠薇,李晓刚,武俊伟,阎永贵;大块涂层缺陷对碳钢腐蚀特性及阴极保护效果的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1047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04758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