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纯钛空化水喷丸空蚀和强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3:46

  本文关键词:纯钛空化水喷丸空蚀和强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纯钛 空化水喷丸 空蚀损伤 表面强化


【摘要】:采用空化水射流方法对工业纯钛表面进行不同时间的空化水喷丸处理,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处理后试样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试样空蚀损伤和表面强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根据空蚀损伤程度和淹没式水射流的流动特性,可以把损伤区分为一次空化水射流损伤区(一次射流区)和混合空化水射流损伤区(混合射流区)。在损伤严重的一次射流区,工作压力为30MPa时,喷丸很短时间内(5min),表面就出现塑性变形坑、空蚀针孔和形变孪晶。随着喷丸时间的延长(20~30min),在孪晶界等区域开始出现裂纹萌生和扩展,喷丸60min时表面已出现金属大量剥落的严重损伤。混合射流区的损伤速度明显低于一次射流区,该区域在空化水喷丸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孪晶数量的增加和裂纹的萌生、扩展,而没有塑性变形坑和空蚀针孔。空化水喷丸可以使纯钛表层组织中的孪晶数量增加,但在相同空化水喷丸工艺中,混合射流区的孪晶层厚度明显高于一次射流区。空化水喷丸过程中,先形成一次孪晶,后形成次生孪晶以及孪晶交割。孪晶数量和尺寸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单个孪晶的最大尺寸约为120μm左右,与原始晶粒的最大尺寸相等。在扫描电镜下对30MPa工作压力,空化水喷丸20min后的试样进行EBSD分析,发现试样表层有一定的残余应力。空化水喷丸过程中,纯钛试样表面一次射流区的粗糙度上升速率较大,粗糙度上升最快的时间段是20min~30min;混合射流区粗糙度上升速率相对较小,上升最快的时间段是20min~30min。在工作压力为30MPa下空化水喷丸时,一次射流区的粗糙度最高2.92μm,低于机加工要求的粗糙度。空化水喷丸可以使纯钛试样的表面硬度升高,一次射流区的最表面硬度高与混合射流区,但硬化层深度小于混合射流区。硬化效果最好的喷丸工艺为工作压力30MPa,喷丸时间30min~60min之间,30MPa下水喷丸30min时,纯钛表面一次射流区的平均硬度为339HV,混合射流区的平均硬度为269HV。
【关键词】:工业纯钛 空化水喷丸 空蚀损伤 表面强化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7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空化与空蚀10-14
  • 1.1.1 空化与空蚀现象10-11
  • 1.1.2 空蚀过程11-12
  • 1.1.3 影响空蚀的因素12-13
  • 1.1.4 空蚀机理13-14
  • 1.2 空化水喷丸技术14-17
  • 1.2.1 空化水射流14
  • 1.2.2 空化水射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4-16
  • 1.2.3 空化水喷丸技术的优势16
  • 1.2.4 空化水喷丸的射流环境16-17
  • 1.3 国内外空化水喷丸的研究现状17-18
  • 1.4 钛及钛合金的应用18-19
  • 1.5 课题背景和意义19
  • 本章小结19-21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21-26
  • 2.1 试验材料21-22
  • 2.2 空化水喷丸试验设备22-23
  • 2.3 喷嘴和空化水射流23-24
  • 2.4 试验方法24-25
  • 2.4.1 试样制备24
  • 2.4.2 空化水喷丸试验24
  • 2.4.3 微观组织观察24
  • 2.4.4 显微硬度测试24
  • 2.4.5 透射电镜观察24-25
  •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26-53
  • 3.1 空蚀损伤分析26-46
  • 3.1.1 工作压力对一次射流区空蚀的影响26-27
  • 3.1.2 时间对一次射流区空蚀的影响27-28
  • 3.1.3 一次射流区的空蚀分析28-30
  • 3.1.4 时间对混合射流区空蚀的影响30-32
  • 3.1.5 工作压力对混合射流区空蚀的影响32-33
  • 3.1.6 混合射流损的空蚀分析33-34
  • 3.1.7 喷丸后表面孪晶34-36
  • 3.1.8 表层组织分析36-42
  • 3.1.9 空蚀机理探讨42-46
  • 3.2 表面粗糙度分析46-48
  • 3.3 表面硬度分析48-51
  • 本章小结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56-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ietrich Sommer;阎蜀琴;;11.钢铁工业用喷丸机[J];钢管;1989年02期

2 Mark Lawenenz;Imants Ekis;牛万斌;;喷丸工艺规范的优化(一)[J];国外金属热处理;1992年04期

3 谢燮揆;;双重喷丸处理[J];机械制造;1992年12期

4 蒋顺龙;表面喷丸工艺在气门加工中的应用[J];柴油机;2001年02期

5 龙伟;小孔喷丸加工喷射强度的控制系统研究[J];机械;2001年04期

6 龙伟;小孔喷丸加工反射装置的运动结构研究[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1年04期

7 ;科技动态[J];钢管;2007年04期

8 杨若凡;;6351铝合金喷丸层微结构的热松弛行为[J];热加工工艺;2008年14期

9 闫林林;;超声喷丸技术及其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0年06期

10 卢志明;高红刚;卢沛;杜斌康;朱成辉;;高能喷丸参数对304不锈钢表面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连涛;张继旺;;微粒子喷丸车轴钢疲劳性能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2 吴建中;林德成;秦珏;;热处理及喷丸工艺对齿轮残余应力的影响[A];全国材料理化测试与产品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物理测试部分)[C];2002年

3 赵阳;王磊;于腾;丁海峰;;喷丸处理后的DZ640M合金表面再结晶行为研究[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邹金文;汪煜;王仁智;;表面形变强化对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研究[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东;陈怀宁;林泉洪;;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技术提高接头疲劳强度的可行性研究[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宏适;Si对喷丸处理渗碳钢剥蚀寿命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艳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喷丸层塑性变形行为及其表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栾卫志;TiB_2/Al复合材料喷丸强化及其表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浩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喷丸强化[D];浙江大学;2015年

2 刘磊;钢轨钢高能喷丸后组织结构转变机理及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阚晓阳;纯钛空化水喷丸空蚀和强化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韩东序;CL60车轮运行失效后组织性能及喷丸强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俊;喷丸对纯钛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其生物活性的强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利平;喷丸残余应力场及表面粗糙度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刘威;齿轮材料喷丸电子束复合工艺组织与性能[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8 闫林林;超声喷丸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谭谆礼;金属材料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研究[D];大连铁道学院;2002年

10 侯占忠;喷丸工艺的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52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052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6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