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LN不锈钢相析出转变过程及其对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316LN不锈钢相析出转变过程及其对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316LN奥氏体不锈钢 时效 第二相转变 晶间腐蚀敏感性
【摘要】:本文研究316LN不锈钢存在Nb元素偏析含量偏高的情况下,在650℃、750℃及800℃时效不锈钢第二相析出过程。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316LN不锈钢在不同温度时效第二相析出进行大量的观察。同时辅助电解萃取方法,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316LN不锈钢析出相种类。分析316LN不锈钢在三者温度下时效相转变过程;运用动电位电化学阻抗谱(DEIS),动电位极化曲线(TAFEL)及Mott-Schottky测试研究316LN钝化膜在Cl-环境下的结构及稳定性;借助动电位极化再活化(EPR)测试方法,化学浸泡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评价316LN不锈钢析出不同相后晶间腐蚀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含Nb量偏高的316LN不锈钢在650℃,750℃及800℃时效,第二相主要沿晶界析出且随时效时间延长析出量不断增多。最敏感析出温度为750℃,在时效整个阶段析出量最多,析出相开始析出孕育时间最短(1%)。三者温度下时效优先析出氮化物,主要为Z-CrNbN相,少量为ε-Cr2N。χ-Cr12Fe36Mo10相及Laves-Fe2Mo相伴随析出。750℃时效下χ相(25 h开始析出)及Laves相(100 h开始析出)孕育期最短。次生相σ-FeCrMo相及Cr23C6孕育时间较长,析出量相对其他相较少。800℃时效1000h仍未析出σ相,孕育时间最长。其中Cr23C6在650℃时效析出速度最快,750℃及800℃时效下在1000 h开始有Cr23C6析出。在Nb含量偏高后氮化物优先析出CrNbN相,其形核扩散激活能急剧下降,析出孕育期缩短。析出的CrNbN相导致基体贫Cr及贫N,缩短了χ相及laves相的孕育期,加快不锈钢中χ相及laves相的析出。其在基体中造成的贫Mo区同时也加快了不锈钢中σ相及Cr23C6析出。固溶态的316LN不锈钢在较宽的阳极极化电位范围内保持钝化膜的稳定,同时击穿电位最高。有氮化物析出相存在的不锈钢中击穿电位相对降低。交流阻抗测试钝化膜电阻表明固溶态钝化膜在较宽的极化电位下保持高的阻抗值,钝化膜稳定性最好。存在氮化物析出的不锈钢,不锈钢钝化膜稳定性降低。Mott-Schottky测试数据表明,固溶状态的316LN钝化膜施主密度较低,为4.277×1023/cm3。钝化膜内缺陷较低,其稳定性最好。750℃时效5 h及10 h后的不锈钢中存在的氮化物(CrNbN),氮化物的存在使钝化膜的缺陷浓度增大,不锈钢钝化膜的保护性能降低。动电位极化再活化法(EPR)评价316LN不锈钢在不同温度时效后的敏化程度。结果表明:随时效时间的增加不锈钢中析出量增加,不锈钢的初始活化电流依次增大。短时间(5 h)时效316LN不锈钢存在CrNbN相,不锈钢不出现明显的再活化峰,表现较低的晶间腐蚀敏感性。750℃时效不锈钢中析出相种类最敏感,相种类最复杂。相同时效时间其敏化程度最高。尤其经过长时间时效后晶界敏化程度严重,晶界界内均存在严重腐蚀。化学浸泡实验表明:随不锈钢中析出相的量增多,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增大。短时间时效后存在少量的CrNbN相也会明显降低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表明EPR测试方法只适用于316LN不锈钢中产生较重的敏化程度测试评价。
【关键词】:316LN奥氏体不锈钢 时效 第二相转变 晶间腐蚀敏感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2.7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引言10
- 1.2 316LN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10-11
- 1.3 316LN不锈钢中析出相种类11-14
- 1.3.1 碳化物和氮化物11-13
- 1.3.2 金属间相13-14
- 1.4 316LN钢中相电解萃取14-15
- 1.5 不锈钢钝化膜研究15-16
- 1.6 不锈钢耐腐蚀研究方法16-18
- 1.7 试验目的及内容18-19
-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19-23
- 2.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19-20
- 2.1.1 实验材料19
- 2.1.2 实验主要设备19-20
- 2.2 热处理试验20
- 2.3 显微组织观察20
- 2.4 电解萃取实验20-21
- 2.5 316LN不锈钢耐蚀性能研究21-23
- 2.5.1 电化学测试方法21-22
- 2.5.2 晶间腐蚀浸泡试验方法22-23
- 第三章 316LN不锈钢时效相转变过程23-47
- 3.1 316LN不锈钢 750℃时效相转变过程23-33
- 3.1.1 显微组织23-25
- 3.1.2 TEM观察25-31
- 3.1.3 电解萃取测定析出相种类31-33
- 3.2 316LN不锈钢 650 ℃时效相转变过程33-37
- 3.2.1 显微组织33-34
- 3.2.2 电解萃取分析34-35
- 3.2.3 TEM观察35-37
- 3.3 316LN不锈钢 800 ℃时效相转变过程37-42
- 3.3.1 显微组织37-38
- 3.3.2 TEM观察38-41
- 3.3.3 电解萃取分析41-42
- 3.4 析出动力学曲线测定42-46
- 3.5 小结46-47
- 第四章 析出相对 316LN不锈钢钝化膜在Cl-环境中的影响47-54
- 4.1 316LN不锈钢在 3.5%NaCl溶液中动电位极化曲线47-49
- 4.2 316LN不锈钢在 3.5%NaCl溶液中交流阻抗谱测试49-51
- 4.3 316LN不锈钢在 3.5%NaCl溶液中Mott-Schottky测试51-53
- 4.4 小结53-54
- 第五章 析出相对 316LN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54-64
- 5.1 316LN不锈钢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测试54-61
- 5.1.1 750℃时效后 316LN不锈钢的敏化程度54-56
- 5.1.2 650℃时效后 316LN不锈钢的敏化程度56-58
- 5.1.3 800 ℃时效后 316LN不锈钢的敏化程度58-61
- 5.2 316LN不锈钢晶间腐蚀浸泡实验61-63
- 5.3 小结63-64
- 第六章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0
- 参加的科研项目70-71
- 致谢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民;;一种应用于炼化装置的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1年01期
2 陈桐滨;吴云影;;不锈钢表面的化学改性与防冻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6期
3 刘志东;;不锈钢表面评论[J];真空与低温;1984年01期
4 春名匠 ,柴田俊夫 ,陈英夫;不锈钢的腐蚀(二) 氟对不锈钢的腐蚀[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7年12期
5 刘杰;不锈钢表面酸洗、钝化剂分析[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1年04期
6 ;表面高功能化学不锈钢及其用途[J];特钢技术;2004年01期
7 杨忠敏;不锈钢的应用及发展商机[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年04期
8 王英民;;浅谈不锈钢表面处理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9 张俊喜;钱瑜明;张铃松;颜立成;;新型不锈钢低温发黑工艺[J];腐蚀与防护;2008年05期
10 闫斌;陈宏霞;陈嘉宾;马学虎;于庆杰;彭乔;;不锈钢表面功能性硅氧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日华;王海人;屈钧娥;孙争光;肖珍;;近现代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进展[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王和义;黄玮;熊旺;;纯化氢用多孔不锈钢表面的修饰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3 刘芳;闫松毓;孙将达;何燕;韩培德;;304不锈钢表面锈蚀层组成、结构及原因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蒋有荣;;304L代替321不锈钢可行性研究[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红轩;徐洮;陈建敏;周惠娣;胡丽天;刘惠文;;预处理对不锈钢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陆春海;孙颖;郎定木;刘雪梅;朱晓红;高戈;飞跃;谢卫华;;脉冲供电去除不锈钢表面的铀[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高福金;;含铬系列不锈钢黑色化学氧化工艺[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8 闫松毓;刘芳;孙将达;何燕;韩培德;;加热气氛对304不锈钢表面氧化铁磷组成、结构的影响[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李兴彦;黄永章;张新;罗远辉;王力军;;不锈钢表面电镀黑铬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10 王卫国;;印染行业的不锈钢应用[A];“科德杯”第五届全国染整机电装备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镍协会 供稿;建筑业选用不锈钢应“量体裁衣”[N];中国冶金报;2006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不锈钢筋应用领域扩大 市场前景看好[N];中国冶金报;2011年
3 ;瞻肯森博士认为建筑用不锈钢大有可为[N];中国冶金报;2001年
4 斯文;不锈钢成为餐饮设备用料主力军[N];中国冶金报;2003年
5 张化义;不锈钢在现代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作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6 肖英龙;不锈钢在日本基础建设中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7 实习记者 孙书尧;不锈钢香皂据说祛味[N];消费日报;2012年
8 李兵;不锈钢表面处理新法[N];中国冶金报;2002年
9 郭廷杰;日本不锈钢表面加工现状(一)[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10 王磊;宝钢不锈钢分公司实现新突破[N];现代物流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鹏飞;316L不锈钢表面电镀钯合金膜层工艺及其在非氧化性介质中耐蚀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2 詹玮婷;不锈钢表面微、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和抗菌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3 唐捚磊;不锈钢表面高耐蚀性钯系膜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4 王旭;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316L不锈钢结构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冯凯;离子注入提高不锈钢耐腐蚀和表面导电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赵艳;低熔点金属与不锈钢表面交互作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淑梅;二氧化氯作用下不锈钢和钛的腐蚀行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陈长安;铝和不锈钢中氦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9 武小娟;不锈钢Ni-P化学镀层性能及动力学理论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10 陆洪彬;不锈钢表面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静;不锈钢表面聚吡咯、聚苯胺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闫斌;0Cr18Ni9不锈钢表面耐腐蚀双功能性硅氧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佘青;硼不锈钢腐蚀行为初探[D];重庆大学;2013年
4 张喜泽;无镍不锈钢成分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永志;304不锈钢表面苯胺及其衍生物碱性聚合膜的制备与抗蚀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于菲;不锈钢表面多巴胺复合膜的制备及抗蚀性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邱云雷;不锈钢表面无机—有机杂化涂层的制备及其缓蚀抑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白春钰;不锈钢表面导电聚苯胺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蔡国君;铈对202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规律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书源;含铜不锈钢铜离子释放机制研究及其生物学效应探索[D];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8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10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