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含硅钢中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1 03:09
本文关键词:高碳含硅钢中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模式研究
【摘要】:采用XRD物相分析,金相组织观察,TEM精细组织分析及空位能量计算等方法,研究了Fe-0.89C-1.35Si-1.01Cr-0.37Mn(wt.%)钢经历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后,MS点以上较高中温区,特别是240℃等温处理下的相变产物的组织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中温转变的影响,总结了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并从空位运动的角度探讨了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模式。实验发现,对于实验用钢,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贝氏体等温开始转变曲线整体向左下方向移动,中温等温能够形成明显由平行排列的条状铁素体条加残余奥氏体构成的束状贝氏体组织的奥氏体化加热条件为880°C~950°C。高温奥氏体化引起的高浓度空位的组合、迁移运动及其与间隙碳原子的共同作影响中温等温组织的形成形态:在880°C附近较低温度奥氏体化时,在碳原子固溶浓度较低的区域,贝氏体铁素体在该区域内易于形核,并形成长径比较小的贝氏体铁素体条;950°C附近高温奥氏体化引起的高浓度空位促使来源于双空位串组合体迁移形成的面心立方γ→体心立方α核坯易于形成,然而,由于间隙碳原子对双空位串组合体引发面心立方γ→体心立方α转变核坯形成的有效制约作用增强,导致贝氏体铁素体在较小区域形核,并形成长径比较大的贝氏体铁素体条。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席光兰;马勤;;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展望[J];材料导报;2006年04期
2 徐祖耀;;贝氏体相变简介[J];热处理;2006年02期
3 张迎晖;赵鸿金;康永林;;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6年03期
4 方鸿生;王家军;杨志刚;李春明;邓旭蕊;郑燕康;严隽珏;于洪滨;李志刚;黄刚;;下贝氏体组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1993年06期
,本文编号:1169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16953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