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力—位移分控条件下多点成形回弹补偿及折痕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06:26

  本文关键词:力—位移分控条件下多点成形回弹补偿及折痕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力-位移分控 多点成形 回弹预测 回弹补偿 折痕


【摘要】:力-位移分控多点成形技术是由本课题组提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多点成形的新型柔性成形方式。该成形技术中,上基本体群控制成形位移,下基本体群控制成形力,且成形位移和力单独有效可控,根据成形顺序不同,分为边部优先成形和心部优先成形两种模式。成形过程中法向始终作用有有效约束,成形特点为逐次分段反复弯曲成形,分为已变形区、过渡区、未变形区三部分,具有回弹小、压痕和起皱不明显等优点,但存在折痕缺陷。回弹严重影响成形件的加工精度,采用回弹补偿方法控制回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本文基于弹塑性材料模型,根据力-位移分控多点成形反复弯曲特点,推导单曲率圆柱面回弹弯矩公式,完成回弹后曲面预测S=f(R),进行不同板厚、不同材料、不同基本体群排列方式的多点实验,验证理论的普适性和准确性。基于回弹补偿原理,反求调形半径R=f-1(S),构造模具回弹补偿面,通过实验验证回弹补偿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以单曲率圆柱面和双曲率马鞍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折痕角度和折痕高度两大指标表征折痕缺陷严重程度,系统分析成形力、板厚、成形方式、材料、接触摩擦系数、球头半径及转动摩擦系数对力-位移分控多点成形折痕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复弯曲是折痕缺陷的主导因素;随着成形力、板厚、接触摩擦系数及转动摩擦系数增大,折痕缺陷越不明显;球头半径越大,折痕越明显;考虑包申格效应,应变硬化指数越小,板材表面质量越好;边部优先成形比心部优先成形的折痕缺陷明显,且先成形区域的折痕缺陷更明显;传统多点模具几乎不存在折痕缺陷,折痕是力-位移分控多点成形特有的成形缺陷;弹性垫和错点成形方式能够改善表面质量,抑制折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3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晓波;李玉山;;影响封面印刷质量的软片“涡状折痕”[J];中国出版;2010年10期

2 束效先;张际顺;付玉增;;抗折痕剂[J];感光材料;1980年01期

3 叶明德;;纸板折痕区的弯曲性质和纸板分层的关系[J];国际造纸;1984年03期

4 张文囿;机械变化对纬编针织物织疵形成的影响(二)[J];北京纺织;1986年01期

5 徐志新;猪蓝湿革防止背脊线折痕的技术措施[J];中国皮革;1997年04期

6 詹跃男;;弹力针织物折痕新探[J];针织工业;2013年05期

7 崔美慧,戴佩群;解决毛涤贡丝锦边折痕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纺织;1999年02期

8 李郁文;精纺毛粘混纺素色织物折痕现象分析及处理[J];上海纺织科技;2001年06期

9 林君;李文霖;;基于织物折痕回复的测试分析[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1期

10 周建川,唐继春;全棉针织物折痕的产生及预防[J];针织工业;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詹跃男;;弹力针织物折痕新探[A];2013东升数码杯节能减排与印染新技术交流会资料集[C];2013年

2 ;降低荫罩品检过程折痕不良率——华映光电(福州)股份有限公司协力圈[A];2004年度电子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质量信得过班组经验专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温维健;折痕变色的刨根问底[N];中国纺织报;2013年

2 康泰;怎样识别真丝织品[N];北京社会报;2005年

3 郑付忠;“勒成行道” 渊源[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晓南;如何扫描有损坏的照片[N];中国包装报;2004年

5 ;高速滚筒式折痕压凸机CN2536396Y[N];中国包装报;2003年

6 编译 本报记者 张海青;纸盒形状的基本变化(连载三)[N];中国包装报;2007年

7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主任研究员 富田淳;《丧乱帖》补说[N];东方早报;2013年

8 洪玉;怎样识别 服装衣料的种类[N];西藏日报;2000年

9 郭妍桢 顾虹;老地图里的北京风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思敏;六旬夫妇40年婺剧戏服情[N];深圳特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岳洪伟;羽毛杆微小折痕检测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庚池;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赵晨;力—位移分控条件下多点成形回弹补偿及折痕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36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236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