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CrMo钢磨削淬硬加工表面完整性及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42CrMo钢磨削淬硬加工表面完整性及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磨削淬硬加工 表面完整性 硬化层 残余应力 两侧方向毛刺
【摘要】:磨削淬硬加工是集表面淬火及磨削加工于一体的集成制造新技术,它将磨削热变“废”为“宝”,进而实现绿色加工,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其研究与技术应用备受国内外制造工程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磨削淬硬加工42Cr Mo钢为基础,研究了磨削用量对磨削力的影响以及磨削淬硬加工区域温度场的分布,系统探讨了磨削条件对磨削淬硬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深入揭示了残余应力和毛刺形成及变化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磨削淬硬加工42CrMo钢为基础,构建了磨削淬硬加工试验系统,对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和磨削温度进行了在线测量,系统研究了磨削用量对磨削力的影响以及磨削淬硬加工区域温度场的分布及变化。(2)研究了42CrMo钢磨削淬硬加工硬化层与残余应力的形成及变化规律。运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和单因素法系统分析了磨削用量、磨削方式和工件原始组织对磨削淬硬层显微硬度及淬硬深度的影响,建立了磨削淬硬层深度预测回归方程,找出了影响磨削淬硬层深度的主要因素及次要因素,进一步揭示了磨削淬硬层与磨削用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淬硬层表面及其沿深度方向残余应力性质及分布状态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明了磨削淬硬层残余应力与淬硬层深度和淬硬层组织之间的关系。(3)研究了磨削淬硬加工毛刺(棱边)的形成及变化。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分析了磨削方向上毛刺高度尺寸和根部厚度尺寸的变化规律,优化了42Cr Mo钢磨削淬硬加工参数;基于磨削淬硬加工实验,建立了磨削淬硬两侧方向毛刺的预测模型;研究了磨削参数对两侧方向毛刺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控制磨削淬硬加工两侧方向毛刺的主要技术和方法。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075192)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进一步丰富磨削淬硬加工学理论,为提高磨削淬硬加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580.6;TG156.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淬硬零件车削不再困难[J];模具制造;2010年10期
2 ;交流电点接触表面淬硬的扩大使用[J];机械工人冷加工技术资料;1978年03期
3 刘菊东,王贵成;磨削淬硬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制造工程;2003年11期
4 潘忠峰;王贵成;张金煜;裴宏杰;;磨削淬硬技术的发展及展望[J];工具技术;2008年12期
5 刘克铭;马壮;张连勇;刘波;;磨削淬硬技术研究现状[J];热加工工艺;2012年02期
6 马占龙;韩正铜;;磨削淬硬温度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六.交流电点接触表面淬硬扩大使用[J];技术情报通讯;1970年19期
8 王惠忠;淬硬零件的以车代磨[J];工具技术;1995年04期
9 钱惠t ,胡月娣;真空高压气淬的淬硬能力[J];热处理;2003年03期
10 沈红卫,方顺发,宋帆,章太旭;2Cr12MoV钢自锁式末叶片进汽边高频淬硬工艺试验[J];热力透平;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磊;单程平面磨削淬硬技术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唐林虎;淬硬工具钢的精密干式硬态车削机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晋家伟;大尺寸平面磨削淬硬参数优化[D];集美大学;2015年
2 焦彬;42CrMo钢磨削淬硬加工表面完整性及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潘忠峰;双程磨削淬硬加工的数值模拟及其预测[D];江苏大学;2009年
4 张振果;磨削淬硬温度场分析及其工艺参数确定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袁威;45钢磨削淬硬实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集美大学;2013年
6 胡波;发动机挺柱可淬硬铸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顾s舠,
本文编号:1242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24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