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锌锅内辊系的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2 09:00

  本文关键词:锌锅内辊系的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有限元 模态分析 流固耦合 振动纹


【摘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镀锌生产线经常会发生镀锌后的带钢表面出现振动纹、镀层不均匀等现象。同时,辊子的轴端磨损较快,寿命较短,需要频繁换辊。针对该问题,本文以热镀锌生产线锌锅内辊系(三辊六臂一带钢)及其子系统(辊子及带钢)为研究对象,区分忽略锌液影响和考虑锌液影响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辊系及其子系统的干模态分析和流固耦合湿模态分析,为后期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奠定理论基础,并为生产线的结构设计及工艺参数调整提供理论参考。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结合“三辊六臂”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特点,建立了辊架、辊子及带钢的有限元模型。将带钢视为线弹簧。在辊子轴套和衬套表面节点分别创建局部柱坐标系,耦合节点组的径向和轴向移动自由度,松弛周向自由度,以实现辊子相对于辊架吊臂的自由转动。分别计算得到了辊系的前10阶干模态和湿模态。发现由于带钢连接相对较弱,辊系模态大多呈现沉没辊架或纠正辊架的局部模态。据此建议对带钢系统初步建模时,可以分别单独考虑两辊架支承柔性的影响。其次,忽略锌液的影响,分两端自由(对应辊子大幅振动时跳离衬套约束的瞬间)和两端简支(对应辊子运转不太剧烈的情况)两种情况,分别对三个子系统进行了干模态分析。发现沉没辊的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中均出现了圆环模态,且第1阶圆环模态固有频率均为330Hz左右。简支条件下的细长稳定辊和纠正辊低阶主要是弯曲振动,一弯振动模态固有频率为180Hz左右。带钢对辊子动特性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辊子的刚体模态频率上。最后,还对三个子系统在锌液中的流固耦合湿模态进行了计算,同时分析了锌液密度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对辊系大系统还是辊子子系统,锌液的影响均使各系统各阶模态固有频率有所降低,但降低的程度各不相同,与振型有关:若某阶模态振型在固液交界面的法线方向有明显振动,则由于锌液对辊子或辊架运动的阻碍作用,将导致系统固有频率显著降低,这进一步导致模态阶次的调整。两端简支细长稳定辊和纠正辊的一弯振动湿模态固有频率为120Hz左右。沉没辊的四节点圆环湿模态固有频率为180Hz左右,六节点圆环湿模态固有频率为350Hz左右。生产线上时有发生的带钢振动纹故障可能跟这两阶模态被某种原因所激发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74.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金志浩;;输流管道流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建省;董勤喜;;热流固耦合动态边界理论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周忠宁;李意民;谷勇霞;谢远森;孙婉;;基于流固耦合的叶片动力特性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孙可明,梁冰,王锦山;煤层气开采中两相流阶段的流固耦合渗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李艳;肖芳其;粟键鑫;李辉;;两端固定约束的柔性管道流固耦合特性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6 王成;孙博;;浅析采矿中的流固耦合现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2期

7 刘建军,刘先贵;煤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8 周小利;李晶;郝亚娟;张伟;;圆柱薄壳与横向绕流场的流固耦合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9 代立强,刘宝玉,刘先贵;计算套损的弹塑性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算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董平川;变形介质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值模型及其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尔杰;;流固耦合力学研究与应用进展[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士召;何国威;张星;;柔性体涡诱导振荡的流固耦合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国斌;;单细胞受剪切流变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苏波;钱若军;;流固耦合方程的建立及耦合数据传递[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鲍麟;余永亮;;粘弹性蜻蜓型翼挥拍的流固耦合求解途径初探[A];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7年

6 文聘;叶红玲;刘海宏;;输流管流固耦合模态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乐;吴健康;;细胞通过微孔隙时的大变形流固耦合和表面切应力变化特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王从磊;任伟伟;孙建红;;平面圆形伞初始充气阶段的流固耦合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洋;柏云清;汪卫华;赵小敏;张学伟;FDS团队;;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中国铅基研究反应堆地震响应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建省;董勤喜;;热流固耦合动态边界理论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涛;流固耦合正反散射问题的数值方法[D];重庆大学;2015年

2 郑荣跃;考虑热流固耦合效应的软黏土—结构爆炸动力响应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周忠宁;对旋轴流风机流固耦合特性研究及其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孙芳锦;膜结构风振流固耦合效应和风致雪压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雷凡;水下柔性结构流固耦合动力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自明;油藏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初探[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7 金景旭;汽车碰撞人体头部流固耦合模型及伤害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法特;基于高阶有限差分法的管道瞬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高平;大型渡槽的二维半流固耦合模型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鲁丽;非线性板状结构流固耦合复杂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向学;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冯伟;流固耦合效应下离心压气机叶片响应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康楠;流固耦合界面信息传递技术分析与数值风洞计算程序研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梅媚;微芯片塑封过程热—流—固耦合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介少龙;基于流固耦合的含夹层盐岩储库渗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张强;基于动边界技术的单向张拉膜结构流固耦合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恒宇;高塔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8 曾志平;汽油机冷却系统流固耦合传热分析与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邓艳波;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及流固耦合分析[D];湘潭大学;2015年

10 张亦农;基于流固耦合的鸡蛋跌落冲击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44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244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