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与热处理对Si-Mn系中碳低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成分与热处理对Si-Mn系中碳低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等温淬火 彩色金相 韧性断裂
【摘要】:随着半自磨机的大型化,磨球尺寸逐渐增大,传统耐磨材质磨球已经不能适应大型半自磨机的磨矿需求。因此,开发一种强度高、硬韧性匹配好的大直径新型耐磨磨球是目前矿山企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强韧性配合较好,是耐磨材料的理想组织。论文以大直径磨球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课题组前期在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衬板(合金成分为C-0.5~Si-2.0~Mn-3.0)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将该成果与大直径磨球的研制进行对接、移植,辅以少量的合金元素Cr和微量的B以增加淬透性和提高钢的强度,进行成分优化设计,研发一种适用于大直径磨球的低成本材质。对论文所设计的不同成分Si-Mn系中碳低合金钢进行水淬+盐浴等温、空冷预冷处理+盐浴等温等热处理,利用彩色金相分析和定量金相分析技术,区分并计算不同工艺所得到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相对含量,结合性能测试,分析不同物相含量对复相钢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索贝氏体、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的占比与材料性能的关联,为高性能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组织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分为C-0.5~Si-2.O~Mn-2.5~Cr-0.5~B-0.005的钢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适合用来制造大直径磨球;采用彩色金相技术能够有效区分复相钢中的下贝氏体、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结合定量金相分析,可以计算出复相组织中各物相的占比;空冷预冷处理+盐浴等温淬火和水冷+盐浴等温淬火热处理,可以获得下贝氏体含量(14.9~56.26%)不同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材料性能较铸态有大幅度提高,冲击韧性提高92~183%、硬度提高31~55%,磨损性能提高1.4~2.3倍;减少C、Si、Mn元素的加入量可以增加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降低马氏体的含量,从而增加钢的冲击韧性,适当降低硬度;盐浴等温前对钢进行空冷预冷处理,随着空冷时间的增加,下贝氏体的含量逐渐减少,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逐渐增加;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含量为25~40%、马氏体含量50~70%、残余奥氏体含量5~14%时,复相钢的硬度≥55HRC以上,冲击韧性≥15J/cm2,硬韧性匹配较好;钢的屈服强度随着下贝氏体含量的增加,从1480MPa先增加到1532MPa,随后逐渐降低到1100MPa左右,下贝氏体含量为29%左右时,钢的屈服强度最高,达到1532MPa;耐磨性随着下贝氏体含量的增加,先降低,然后趋于平稳,随后再继续降低,下贝氏体含量在25~45%时,复相钢的耐磨性为6.2~7.5g-1,变化较小,稳定性高,可见,所设计的复相组织,具有较宽泛的变化稳定性,有利于降低了生产中对组织控制的难度。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才;江海涛;唐荻;赵松山;程知松;;Q&P钢塑性变形机制及组织-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02期
2 仝健民,李明义;材料的冲击磨料磨损耐磨性及其疲劳磨损机制[J];机械工程材料;1993年03期
3 黄维刚,徐蓉,方鸿生,郑燕康;中低碳含硅空冷贝氏体钢的冲击韧性[J];钢铁研究学报;1997年02期
4 方鸿生,王家军;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进展[J];金属热处理学报;1994年04期
5 黄维刚,方鸿生,郑燕康;硅对Mn-B系空冷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学报;1997年01期
6 王贵,郭长庆,张明星;Si-Mn-Mo系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1995年08期
7 康沫狂,贾虎生,杨延清,杨东方,武小雷;新型系列准贝氏体钢[J];金属热处理;1995年12期
8 方鸿生,薄祥正,郑燕康,黄进峰;贝氏体组织与贝氏体钢[J];金属热处理;1998年11期
9 刘世楷;杨柳;张筠;朱德贵;;Si和Mn对钢中贝氏体形态和转变动力学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2年12期
10 荣守范,郭纪伟,杨文杰,陈舒梅,庞玉霞;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高碳低合金贝氏体抗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199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浩;大直径磨球材质与制备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80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28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