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钢搅拌摩擦加工表面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碳钢搅拌摩擦加工表面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搅拌摩擦加工 低碳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摘要】: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是一种新型的强塑性变形技术,可作为钢铁材料表面改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分别采用FSP和水下搅拌摩擦加工(Submerged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SFSP)技术对低碳钢Q235进行了表面改性,利用OM、SEM、TEM等分析方法对改性层进行了微观组织表征。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室温拉伸实验、电化学腐蚀实验、中性盐雾腐蚀实验以及腐蚀形貌观察,评价了改性层的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通过上述研究,建立了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及腐蚀行为的关联性,评价了FSP和SFSP对低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有:当搅拌头前进速度为60 mm/min,旋转速度为475~950 r/min时,FSP和SFSP均可获得成型性良好的加工表面。转速对改性层微观组织影响显著:475 r/min加工时主要发生了铁素体的动态再结晶和碳化物的破碎,铁素体晶粒和碳化物颗粒明显细化;600 r/min加工时,加工区温度位于两相区,不完全相变促使加工区形成了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750 r/min加工时加工区温度达到奥氏体区,最终形成了晶界铁素体、片层铁素体、铁素体和碳化物混合体的复合组织;950 r/min加工时的热输入量相对较大,使加工区组织发生轻微粗化。在相同加工参数条件下,与FSP相比,SFSP获得的组织细化效果更加显著。与母材相比,FSP和SFSP后低碳钢表层的硬度和拉伸性能均显著提高。相同加工参数下SFSP相比FSP获得的力学性能更加优异。细晶强化、弥散强化、位错强化是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当转速为750 r/min、加工速度为60 mm/min,SFSP低碳钢具有最优的强塑性综合性能,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67.5 HV,638.2 MPa和45.2%,分别达到母材的125.4%,135.3%和87.9%。SFSP使低碳钢试样在3.5 wt.%NaC l溶液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电荷转移电阻Rct增加,降低了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其中750-SFSP试样的Rct值最高,腐蚀速率降低最为显著,达到0.141 mm·a-1,仅有母材的38.4%。在中性盐雾环境下,低碳钢主要发生点蚀,腐蚀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加剧,腐蚀后期表面发生剥落。腐蚀锈层均由Fe3O4,α-FeOOH,γ-FeOOH和β-FeOOH组成,其中γ-FeOOH含量较高,锈层对基体无明显保护作用。750-SFSP试样的腐蚀锈层相比母材较为致密,腐蚀程度较轻。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镜亮;;某些非金属矿物的表面改性及应用[J];矿产综合利用;1990年04期
2 胡正飞,吴杏芳;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在材料保护研究中的进展[J];表面技术;2000年05期
3 刘伯元;中国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的进展[J];中国粉体技术;2003年03期
4 ;《表面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厂会协作项目出成果[J];科技和产业;2003年04期
5 彭惠民;对金属表面改性的新方法[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5年04期
6 张赢超;叶红齐;陈加娜;周涛;;铝粉的表面改性[J];中国粉体技术;2007年02期
7 李延报;李怀栋;程新;刘文浩;李东旭;许仲梓;;无定形磷酸钙的硬脂酸表面改性及其改性后的稳定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8 刘建平;;表面改性在染整中应用研究[J];染整技术;2010年07期
9 张敏;王晓刚;陈进;邓丽荣;陆树河;华小虎;;表面改性对β-SiC微粉流动性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1年03期
10 胡楠;何力军;钟景明;孙本双;王立惠;许德美;;超细铝粉表面改性的各种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伯元;徐凌秀;黄学祥;李成伟;;中国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的进展[A];第九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3年
2 刘新海;杨友生;李一波;杨康平;;硅灰石粉体表面改性红外光谱分析与机理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3 张赢超;叶红齐;陈加娜;周涛;;铝粉的表面改性[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郑水林;;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A];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伯元;;中国粉体表面改性的最新进展[A];2003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董兵;骆剑军;;国内无机粉体干法表面改性面临的问题分析[A];2006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6年
7 张玉忠;郑水林;刘桂花;;无机复合超细阻燃填料的表面改性研究[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郑水林;;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展[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涛;叶红齐;Rajesh Dave;Robert Pfeffer;;粘性颗粒表面改性后的流态化性能[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10 李宝智;;用偶联剂对非金属矿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及应注意的问题[A];2001年海南全国粉体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宝智;粉煤灰为橡胶强筋骨[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晓舟;五种高新材料极具潜力[N];中国包装报;2003年
3 邹海魁;碳酸钙表面改性当重视[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王雪飞;瓣膜材料“升级”有望[N];健康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湘鲁;低成本聚合物电泳芯片的制作、表面改性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2 吴翠平;SLG型粉体表面改性机流场特性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王莲;原子氧自由基阴离子诱导的微生物失活及材料表面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李皓;编织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王长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谢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表面改性及其耐磨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姚书典;钛基贵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的失效机制与表面改性[D];上海大学;2007年
8 杨春莉;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功能化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瑶;聚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表面改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王永忠;表面改性TiO_2光催化作用及对PVC塑料性能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正芳;光及大分子调控的表面改性及其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穆小燕;基于新型光化学方法的材料表面微/纳米制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新星;纳米重晶石的合成及表面改性[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4 李文龙;导电工程塑料PET、ABS制备工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方翠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毛艳红;氨基酸接枝和二氧化硅包覆纳米碳酸钙的合成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徐志华;有机硅树脂表面修饰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8 荣孟欣;用于裸眼3D显示的炭黑表面改性及其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张东生;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鹏章;分子筛的表面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6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286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