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料成形模具磨损与接触应力的原位测定研究
本文关键词:板料成形模具磨损与接触应力的原位测定研究
【摘要】:本文以高强钢板料弯曲成形和拉深成形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模具磨损控制和接触应力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塑性成形理论,计算了带凸缘的杯形零件的拉深成形过程中模具圆角处的接触应力的大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以高强钢板DP780的U形件弯曲成形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弯曲成形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板料硬化模型、接触副之间依赖接触应力的摩擦系数、板料的应变速率敏感性这三个因素对模具磨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混合硬化模型的板料对模具磨损的影响比各向同性硬化模型板料高;采用恒定摩擦系数和不考虑应变速率敏感性的板料所预测的磨损值偏小。本文还对模具圆角处的几何轮廓进行了优化设计,找出一种磨损量最小且分布均匀的轮廓外形。采用有限元软件结合用户子程序对构建的各种轮廓磨损目标函数求解,随后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轮廓形状-目标函数的映射关系。利用二次序列规划法寻优,最终得到满足要求的轮廓外形。最后,利用压电电缆原位测量模具入口处的峰值接触应力,建立了力电耦合模型进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标定试验得到了电缆的压电系数。设计了半开放的接触应力测定装置,最终捕获到了峰值接触应力并给出了接触应力在凹模圆角上的峰值分布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3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庸禄;;钢丝绳结构与接触应力分析[J];金属制品;1986年06期
2 罗春晖;宋冀生;;三维轧制问题接触应力的数值分析[J];工程力学;1990年04期
3 余万华,袁康;钢丝绳中接触应力的计算[J];金属制品;1993年02期
4 邵泽波,马殿举;接触应力一种新的测定方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G.A.卡斯尔伯里;赵嘉树;;更精确地分析接触应力[J];煤矿机电;1986年04期
6 金保森;施纪泽;田有锋;付增祥;;封隔件接触应力测试方法的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1990年05期
7 郭建廷,丘永权;在静载荷下弹性体接触应力的分析与实验[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8 李良福;铰链联接件内的接触应力研究[J];矿山机械;1999年09期
9 韩建文;;摆线油马达接触应力的理论计算及影响因素[J];煤矿机电;1984年01期
10 ;评价橡胶在液体中摩擦时磨损的方法[J];橡胶参考资料;197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俊菱;海万秀;孟军虎;吕晋军;;高接触应力下Ti_3SiC_2-Ag/Inconel 718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沈得胜;;定轮和轨道接触应力分析[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3 李一全;许金泉;;球型压头引起的薄膜涂层材料中的接触应力[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陆季波;翁史烈;王永泓;吴铭岚;;陶瓷涡轮接触应力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5 金梦石;;Green函数法解接触力学问题[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军;气缸O型圈密封及摩擦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鹏;板料成形模具磨损与接触应力的原位测定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黄丹;球塞泵接触应力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雷镭;双圆弧弧齿锥齿轮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5 周政;陶瓷耐磨硬涂层微动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6 程海林;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等接触应力内曲线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7 李伟;高强钢成形模具型面准静态接触应力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李旭;考虑齿侧间隙的DCT斜齿轮接触应力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任阳春;润滑剂粘度及齿轮转速对轮齿接触应力的综合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0 吴仁义;钢轨接触应力分析与廓形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92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29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