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无铅焊料中12种元素
本文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无铅焊料中12种元素 出处:《冶金分析》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无铅焊料 银 铜 铅 铁 锌 镉 砷 铝 锑 铋 铟 镍
【摘要】:采用王水消解无铅焊料样品,基体匹配法绘制校准曲线消除基体干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无铅焊料中银、铜、铅、铁、锌、镉、砷、铝、锑、铋、铟、镍等12种元素的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中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0 2~0.016μg/mL之间,各元素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按照实验方法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7%~12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0.25%~5.1%之间,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一致。
[Abstract]:The lead-free solder sample was digested by Wang Shui and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drawn by matrix matching method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matrix interference on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ilver, copper, lead, iron, zinc, cadmium, arsenic, aluminum, antimony, bismuth and indium in lead-free solders. Under the select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detection limit of each element in the method is between 0.000 2 渭 g / mL and 0.016 渭 g / mL.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calibration curves for each element were all greater than 0.999 5.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recoveries of the samples were 87 and 125,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of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was obtained. In the range of 0.25% and 5.1%,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ference values.
【作者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资助(13C26243202123)
【分类号】:TG425;TG115.33
【正文快照】: 随着欧盟及中国RoHS法规的实施,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工艺中用到的有铅焊料逐渐被替代,无铅焊料作为主流的电子焊接基础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电子电器产品制造中[1-2]。元素组成及含量决定焊料的性能,所以焊料合金及其含量对焊点质量与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如铜元素含量异常可能导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亚男;韩瑜;吴江峰;;ICP-AES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0年05期
2 朵云琨;邓勇;;直读光谱法测定无铅焊料中的铅、镉、铜、银、铋、砷、锑和铁[J];光谱实验室;2012年06期
3 Howard Manko;李森林;;在波峰焊与浸焊中如何控制焊料的杂质含量[J];电子工艺技术;1985年05期
4 王锝;陈芝桂;于静;赵志飞;;ICP-AES在地质与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02期
5 方震;;解读中国RoHS法令与欧盟RoHS指令[J];江苏电器;2008年06期
6 王领;杨可木;;欧盟RoHS指令对我国电子电气产业的冲击[J];上海标准化;2006年06期
7 阮桂色;;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1年04期
8 杨小刚;杜昕;姚亮;;ICP-AES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科学仪器;2012年03期
9 郑国经;ICP-AES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冶金分析中的应用[J];冶金分析;2001年01期
10 杨毅;;ICP-AES在冶金分析中的应用[J];云南冶金;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权淑梅;赵霞;;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同时测定粗铜产品中的铅和锑[J];安徽化工;2006年02期
2 朱梅;牟新玉;;ICP-AES法测定硅钙合金中铝、锰和磷的研究[J];安徽冶金;2007年03期
3 代建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在测定铝土矿中SiO_2、Fe_2O_3、TiO_2含量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薛玉兰;刘钢耀;戴文杰;;ICP-AES法测定炉渣中铌[J];包钢科技;2010年S1期
5 杨秀芳;孔俊豪;高玉萍;张士康;禹超;赵玉香;;我国茶叶稀土问题现状与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2年01期
6 金苗,王尔贤;电池用锌粉分析方法[J];电池工业;2003年03期
7 王尔贤;电池用电解二氧化锰中杂质的测定[J];电池工业;2003年06期
8 李健;;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饲料中铜、铁、锌、钙、镁、磷的方法研究[J];大众科技;2011年06期
9 王凌;冉文生;张辽生;刘立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电解钴中杂质元素[J];福建分析测试;2011年06期
10 杜翠娟;;ICP-AES法测定塑料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虹;杨胜喜;;ICP-AES法测定耐蚀合金3YC24中多种合金元素[A];重庆金属学会钢铁年会学术论文专辑[C];2002年
2 唐苏亚;;欧盟RoHS指令对我国微电机行业的影响[A];第十一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振坤;姚传刚;王昊云;李异;杨丽飞;郭军;;碱熔——ICP-AES法测定高碳铬铁中Si和P[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梅坛;陶美娟;鄢国强;;ICP-AES分析方法中的光谱干扰与校正[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郭红丽;王本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耐火材料中三氧化二硼[A];新形势下全国耐火原料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李丹;俞晓峰;寿淼钧;;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ICP-OES测定土壤中稀土元素[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少杰;宽波段叶阶梯光栅光谱仪设计与标定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2 徐小颖;Cu~(2+)胁迫对水生植物体内活性氧水平和多胺代谢的影响及SSH文库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潘从元;基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的真空环境熔融金属成分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婷;发射光谱仪中光谱干扰校正方法的应用和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九英;ICP-AES法联合测定铝合金中各元素的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邹本东;锡盟锗矿褐煤中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性与锗分析方法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马雯;基于MEMS的微型ICP光谱激发源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温家德;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中磨损金属分析及换油周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梅坛;镁及镁合金中多元素ICP-AES分析方法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7 谢爱群;多环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酸角浸膏中有害元素的方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张忠亭;ICP-AES测定氧化锑及炼锑泡渣中多元素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陈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刘洁;水溶性Cd_xZn_(1-x)Te三元量子点的制备、性能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家华;常世科;;微量元素硒与相关疾病[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刘文虎,姜秀玉;ICP-AES法测定钴基高温合金中铌、钽、锆、钼、铝、钛、镧的研究[J];材料工程;2002年09期
3 李帆,田丹华,张宝松,王宝如;ICP-AES法测定铝合金中主量元素和杂质元素的方法[J];材料工程;2002年12期
4 焦志兰,孟莉萍;ICP-AES法测定土壤和地下水中Sr、Nd、Ce[J];辐射防护通讯;2005年01期
5 陈桂鸾;黄一帆;;干法消化——ICP-AES法测定饲料中钼、硫、钨[J];饲料工业;2009年22期
6 吴旭晖;;ICP-OES法测定高速工具钢中钨、铬、钒、钼[J];福建分析测试;2006年03期
7 黄云华;;ICP-OES法测定硅锰、锰铁合金中磷含量[J];福建分析测试;2008年02期
8 黄俊华;黄远峰;王志杰;廖铁强;;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测定油中硫的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8期
9 唐姣荣;陆建平;童张法;;ICP-AES测定南宁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5期
10 李志波;ICP-AES法同时测定钛合金中多元素的研究[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耀;无铅焊料的发展概况[J];云南冶金;2002年05期
2 黄惠珍,魏秀琴,周浪;无铅焊料及其可靠性的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年04期
3 沈骏,刘永长,张培珍,高后秀;无铅焊料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J];功能材料;2004年04期
4 马莒生,陈国海;无铅焊料在清华大学的研究与发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11期
5 罗道军,林湘云,刘瑞槐;无铅焊料的选择与对策[J];电子工艺技术;2004年06期
6 刘静,张富文;微电子互连锡基无铅焊料的发展[J];稀有金属快报;2005年04期
7 支建庄,郑坚,赵庆岚,姚战军;锡-银系无铅焊料动态强度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4期
8 杨邦朝,苏宏,任辉;无铅焊料的研究(2)——机械性质(下)[J];印制电路信息;2005年08期
9 郭福;雷永平;李晓延;;先进电子组装材料——高性能无铅焊料及相关产品[J];机械工人;2006年01期
10 ;(一)无铅焊料的发展历程[J];环境技术;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正军;陈玉华;;无铅焊料的发展情况[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电子整机无铅化焊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乔芝郁;谢允安;何鸣鸿;张启运;;无铅焊料研究的进展和若干前沿问题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潘建军;于新泉;龙伟民;乔培新;;无铅焊料的发展应用现状[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骏;胡强;张富文;赵朝辉;;无铅焊料及其技术进展[A];先进半导体封装技术及相关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蔡成校;;无铅焊料的现状和初步试用[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电子整机无铅化焊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鑫;钱乙余;;第三章 无铅焊料的选择[A];无铅化电子组装技术——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李培培;周建;孙扬善;薛峰;方伊莉;;无铅焊料的盐雾腐蚀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8 苏宏;杨邦朝;任辉;胡永达;;无铅焊料的电迁移效应[A];第十四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黄占武;来新泉;李志娟;毕明路;;板级无铅焊料和绿色清洗技术的研究[A];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马莒生;;新型Sn-Ag-Cu系和Sn-Zn系无铅焊料及其应用特性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四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刘静 张富文;微电子互连锡基无铅焊料的发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记者 丁艳;千住集团在华推出环保无铅焊料及设备[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寇茜;无铅大势不可逆转 焊接企业如何应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4 栾玲;金朝电子获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记者 张亦筑;打造绿色笔记本电脑产业[N];重庆日报;2012年
6 ;线路板制成组件是无铅化关键环节[N];中国电子报;2009年
7 佳易;发展低铅和无铅新材料减少铅污染[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峰;部分无铅焊料体系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周俊;微电子封装中无铅焊料的损伤模型和失效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3 肖克来提;无铅焊料表面贴装焊点的高温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
4 李元山;低熔点无铅焊料Sn-Bi-X的研制与无铅焊接工艺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韦晨;Sn-Ag-Zn系无铅焊料及其连接界面组织形成与演化规律[D];天津大学;2009年
6 常俊玲;功率器件无铅焊料焊接层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5年
7 李小蕴;SnAgBi无铅焊料熔体状态对凝固组织及焊接接头可靠性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国政;无铅焊料对电子封装芯片动态可靠性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2 胡家秀;铜单晶体/无铅焊料的界面组织与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3 何瑛;无铅焊料的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D];天津大学;2006年
4 柳春雷;部分无铅焊料体系的相平衡及界面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李娜;低银无铅焊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6 袁宜耀;稀土Ce对Sn基无铅焊料的组织、性能及界面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梁英;SnAgCuBi系无铅焊料的开发及其焊点界面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建新;新型Sn-Cu系无银无铅焊料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9 杨磊;新型无铅焊料Sn-Sb-Cu-Ni性能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袁力鹏;Sn-Ag-Cu-Sb无铅焊料物理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8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43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