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梯度聚类离散思想的磁流变抛光自适应轨迹
本文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迭代误差 梯度 聚类离散 自适应轨迹 出处:《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磁流变抛光过程中抛光轨迹会引入迭代误差的问题,设计了步长和行距随光学表面梯度自适应变化的光栅线抛光轨迹。首先根据光学元件的表面误差分布,利用标准五点法获得面形各点的梯度值,再基于聚类离散思想将所有面形点根据梯度值大小进行了归类,从而得到轨迹步长和行距随面形误差变化的自适应轨迹。在自研的磁流变加工机床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将一块直径50mm的微晶玻璃,从峰谷值为65nm、均方根值为12nm收敛到峰谷值为21nm、均方根值为2.5nm,并且在加工后的表面功率谱密度曲线上没有出现明显的尖峰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自适应轨迹能有效抑制中高频误差。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iterative erro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polishing trajectory during magnetorheological polishing (MRF), a grating line polishing trajectory with adaptive change of step size and row spacing with optical surface gradient is designed. Firstly, the error distribution of optical elements is considered. Using the standard five-point method to obtain the gradient values of each point in a plane shape, and then classifying all the points of a plane shape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gradient value based on the idea of clustering discretization. The adaptive trajectory of trajectory step size and row spacing varying with the plane shape error was obtained. The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elf-developed magnetorheological machining machine. A 50 mm diameter glass-ceramics was obtained from the peak to valley value of 65 nm. The root-mean-square value converges to the peak and valley value of 21 nm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value is 2.5 nm,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peak error on the surfac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curve. This adaptive trajectory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middle and high frequency errors.
【作者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项目(A152013300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双百人才工程”课题(K961-15-SRG)
【分类号】:TG580.692
【正文快照】: 磁流变抛光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柔性抛光技术,具备实现高面形精度、超光滑与低缺陷等优点[1],在强激光光学中有着十分重要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磁流变抛光过程中,抛光磨头是以一定的进给步距(本文为表述方便,将沿抛光轮进给方向的步长和光栅线行距统称为步距)做进给运动的。由于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燕飞;张良培;李平湘;;遥感影像分类中的模糊聚类有效性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4期
2 薛胜军;华丹;;一种混合聚类算法在网格资源聚类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6期
3 肖蓓;刘岚;;基于紧致性C均值法在初始类划分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年02期
4 陈芳芳;曾京京;;基于模糊聚类和BP算法的混合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年05期
5 姜琴;甘海涛;;FCM算法中参数确定方法的探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王备;王继成;;图像分割中模糊聚类数目的确定[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年10期
7 李光耀;聂诗良;;基于小波分解和模糊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年06期
8 朱映辉;江玉珍;欧阳春娟;;基于特征加权的自然纹理FCM聚类分割算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年01期
9 李晓昕;谢维奇;;基于Web日志挖掘的网上学习行为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年12期
10 谢光艺;田溪;曹鹏;;基于小波变换定位及 FCM 分割的视频字幕提取方法[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开陵;;离子束抛光技术[J];现代兵器;1982年09期
2 郭伟远;成贤锴;梁斌;;离子束抛光工艺中驻留时间的综合算法[J];应用光学;2011年05期
3 焦长君;李圣怡;解旭辉;周林;;光学镜面离子束加工系统设计和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松晶;磁流变流体的两种新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1年04期
2 刘奇,唐龙,张平;实用型磁流变体材料研究[J];功能材料;2004年03期
3 李林斌;何建国;吉方;黄文;罗清;;磁流变抛光循环系统长时流量稳定性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3年12期
4 玉燕;磁流体与磁流变体[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5期
5 王贵林,张飞虎,袁哲俊;磁流变抛光的确定量加工模型与影响因素[J];机械工程师;2004年05期
6 袁志刚;唐才学;郑楠;钟波;;磁流变数控抛光技术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3年02期
7 李光辉;黄学功;王炅;;磁流变弹性体的阻值特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3年03期
8 黄文;张云飞;郑永成;罗清;侯晶;袁志刚;;基于双磨头的磁流变抛光机床与工艺研究[J];应用光学;2014年03期
9 郑永成;黄文;罗清;唐小会;;曲面磁流变抛光工艺与抛光头结构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4年07期
10 左军,罗晓玉,曹树平;磁流变流体──新型智能流体材料[J];机床与液压;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奇;张平;王东亚;黄元龙;;磁流变体稳定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刘奇;唐龙;张平;;实用型磁流变体材料研究[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章新杰;Mehdi Ahmadian;赵福全;庄晔;郭孔辉;;磁流变挤压悬置动态特性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何建国;;端面磁流变抛光机研究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1年版[C];2011年
5 周杭君;李圣怡;戴一帆;王贵林;;磁流变研抛技术的新进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关新春;黄永虎;李惠;欧进萍;;自适应磁流变控制系统研究[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陈琳;龚兴龙;;磁流变弹性体阻尼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魏克湘;孟光;刘迎春;朱石沙;;磁流变弹性体夹层梁振动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范艳层;龚兴龙;;界面对磁流变弹性体阻尼性能的影响[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10 祝世兴;金平;何永勃;;基于TL494磁流变减震器电压驱动电路设计与测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本文编号:1444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44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