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退除工艺
本文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退膜 缓蚀剂 硝酸 氟化钾 出处:《表面技术》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提出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退除工艺,提高镁合金的二次利用率。方法以硝酸、氟化钾、柠檬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缓蚀剂为组分配制退膜液,设计正交试验,以退除速率、表面粗糙度作为评判标准,优化退膜液配方。分析退膜液中各组分的作用,研究退膜过程中退膜量与时间的关系,讨论膜层厚度与腐蚀率、表面粗糙度的关系。采用优化的退膜液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进行退除,观察表面宏观及微观形貌。结果退膜液各组分针对退膜速率和退膜后镁合金基体表面粗糙度的极差由大到小均依次为:R硝酸R氟化钾R柠檬酸RSDBSR缓蚀剂。对退膜速率和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是硝酸浓度,其次是氟化钾浓度,柠檬酸、SDBS及缓蚀剂浓度的影响最小。在整个退膜过程中,膜层退除量与退膜时间并不呈线性关系。退膜开始阶段及完成阶段,膜层退除量大,退膜速率高;退膜中期,膜层退除量与退膜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且退膜速率小于初始退膜速率。XRD分析显示,退膜后的镁合金表面无残余腐蚀产物。二次微弧氧化膜层的SEM图像显示,微孔结构致密,分布均匀,与一次微弧氧化的膜层无明显差别。结论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退除液的最佳配方为:硝酸90 m L/L,柠檬酸8 g/L,氟化钾35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 g/L,缓蚀剂6.5 g/L。该退膜液退膜效果良好,对镁合金基体损伤小,退膜速率快,成本低廉,可用于不合格镁合金零部件微弧氧化膜层的多次退除返修。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condary utilization rate of magnesium alloy, a kind of stripping process of magnesium alloy micro-arc oxide film was put forward. Methods the solution was prepared with nitric acid, potassium fluoride, citric acid, sodium 12 alkylbenzene sulfonate and corrosion inhibitor, and the orthogonal test was designed. With the removal rate and surface roughness as the criterion, the formula of the defiler solution was optimized. The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in the defilamation solution wa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film removal and the time during the process was studied,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film and the corrosion rate wer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of surface roughness. The microarc oxide film of magnesium alloy was removed by optimized defilement solution.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efilamation rate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magnesium alloy, the order of the defilamation solution was: 1: r nitrate R potassium fluoride R citric acid RSDBSR inhibitor. The rate and surface roughness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ic acid. Secondly, the concentration of potassium fluoride, the concentration of citrate SDBS and inhibitor is the leas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film removal, there is no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film layer removal and the time of film removal.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completion stage of film removal, the amount of film layer removal is large, and the rate of film removal is high.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deoxidation, the amount of film removal was linear to the time of film removal, and the film removal rate was less than the initial rate. XR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residual corrosion product on the surface of magnesium alloy after defilamation. The SEM images of the second micro-arc oxide film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residual corrosion product on the surface of magnesium alloy. The micropore structure is compact and evenly distributed. Conclusion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microarc oxidation for magnesium alloy is 90 mL / L nitric acid, 8 g / L citric acid, 35 g / L potassium fluoride, 5 g / L 12 sodium alkylbenzene sulfonate and 6.5 g / L corrosion inhibitor.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damage to magnesium alloy substrate, fast defilement rate and low cost. It can be used for multiple retrofitting of micro-arc oxide coating of unqualified magnesium alloy parts.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材料表面强化研究所;
【分类号】:TG17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方勤,韩夏云,郭忠诚;镁及镁合金表面化学镀Ni-P合金新工艺[J];材料保护;2002年09期
2 潘明强;迟关心;韦东波;狄士春;;我国铝/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材料保护;2010年04期
3 焦树强,旷亚非,陈金华,周海晖;镁及其合金的腐蚀与阳极化处理[J];电镀与环保;2002年03期
4 卢神保;曾冬铭;张其林;;AZ91D镁合金电镀前酸洗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09年04期
5 秦铁男;马立群;贺忠臣;姚妍;丁毅;;AZ 31变形镁合金化学镀前无铬酸洗工艺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1年06期
6 陈扣杰;李建三;郭艳婷;;镁合金光亮酸洗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涂饰;2006年04期
7 孔纲;吴双;卢锦堂;林德鑫;王霞;黎汉昌;;柠檬酸及其盐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电镀与涂饰;2011年11期
8 许越,陈湘,吕祖舜,周德瑞,赵连城;镁合金表面的腐蚀特性及其防护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胡建文;马静;刘明;王丽婷;;AZ91HP镁合金化学镀镍-磷前预处理工艺的研究[J];热处理;2013年03期
10 王步美;薛烽;孙扬善;贾春萍;陶卫建;;AZ31镁合金电镀前处理工艺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虎才;卫英慧;侯利锋;余春燕;胡兰青;于斌;许并社;;热处理温度对AZ91D化学镀Ni-P镀层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6期
2 张清;李全安;井晓天;张兴渊;;Sb对Mg-6Al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1期
3 朱立群,刘慧丛,李卫平,宋光龄;AZ91D镁合金表面热扩散渗锌膜层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刘元刚,张巍,李久青,申磊;AZ91D铸造镁合金交流脉冲双极微弧电沉积陶瓷膜[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刘元刚,张巍,高瑾,涂运骅,李久青;镁合金微弧氧化-涂装体系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张继心;张巍;李久青;;镁合金在水-乙二醇体系中的电偶腐蚀及缓蚀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马全友,王振家,王璐科,李培杰;压铸镁合金AZ91D在酸性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J];表面技术;2004年04期
8 赵惠;崔建忠;;镁及其合金表面化学镀银工艺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7年04期
9 黄晓梅;凌文亮;刘飒;王艳艳;;镁锂合金在人体模拟汗液中的腐蚀行为[J];表面技术;2009年06期
10 宋东福;龙思远;曹凤红;张心灵;林伟鸿;;压铸镁合金无铬转化的工艺探讨[J];表面技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高家诚;王强;彭建;乔丽英;李伟;;医用Mg-RE合金血管内支架的研究进展[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渝萍;张丁非;张建刚;唐元超;;镁合金绿色型阳极氧化的研究进展[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颖君;邵亚薇;孟国哲;张涛;王福会;;蒙脱土对镁合金聚苯胺/环氧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A];高性能防腐蚀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6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晓;谢华;傅高升;郑培芳;;ZM5镁合金的直接化学镀镍工艺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英杰;许越;;溶胶-凝胶法制备CeO_2耐蚀薄膜的研究[A];2005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5年
6 杨光祥;杨增福;;镁合金在抑弧状态下的阳极氧化研究[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滕玉洁;许越;吕祖舜;陈湘;李英杰;;镁合金稀土转化膜后处理对腐蚀性能的影响[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8 李建中;田彦文;;镁合金钝化机理的研究[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兰;镁合金化学转化膜成膜机理及其载波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明;镁合金微弧氧化微区电弧放电机理及电源特性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渝萍;基于半导体电化学理论的镁合金阳极氧化成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高焕方;镁合金环保型化学转化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刘妍;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及成膜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王燕华;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及腐蚀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7 贾素秋;镁合金的腐蚀行为与防护[D];吉林大学;2006年
8 宋雨来;稀土改性AZ91镁合金组织及腐蚀性能[D];吉林大学;2006年
9 于霞;镁合金AZ31环保型阳极氧化工艺及基础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崔彩娥;弧辉渗镀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形成钛铬薄膜及其耐蚀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君;聚苯胺对镁合金环氧防护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曰涛;AZ91D镁合金化学镀Ni-W-P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瑞雪;镁合金电镀工艺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愚;AZ91D镁合金表面火焰喷涂Ni/Al涂层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赵国良;AZ91D镁合金表面电沉积镍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何毅;镁合金电子壳体材料微弧氧化及其后处理工艺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跃琪;AZ91-xMn合金微观组织和耐蚀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强;镁合金锰系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敦栋;镀镍碳纳米管及其CNTs/SiCp/Mg复合材料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贾金龙;镁合金轮毂微弧氧化电源及过程控制系统研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显明;罗承萍;刘江文;李文芳;;镁合金微弧氧化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3期
2 陈显明;罗承萍;刘江文;李文芳;;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形成过程探讨[J];中国表面工程;2006年05期
3 蒋永锋,李均明,蒋百灵,符长璞;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因素的分析[J];表面技术;2001年02期
4 李瑛,余刚,刘跃龙,叶立元,郭小华;镁合金的表面处理及其发展趋势[J];表面技术;2003年02期
5 高福麒,高斌,高翔;镁合金及其表面电镀技术[J];表面技术;2004年01期
6 辛铁柱;赵万生;刘晋春;;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的特性研究及机理分析[J];表面技术;2006年01期
7 梁春林;刘宜汉;韩变华;李红兵;吉海滨;姚广春;;镁合金表面处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表面技术;2006年06期
8 薛文斌,杜建成,吴晓玲,邓志威,来永春,张通和;LY12合金表面微弧放电沉积陶瓷膜的抗磨损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丁英;罗凤金;;镍钨合金电镀工艺初探[J];材料保护;1990年03期
10 李广超,杨文忠,俞斌;稀硫酸中硫脲对不锈钢的缓蚀行为受H_2S影响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3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培培;镁合金化学镀镍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朱艳萍;镁合金酸洗活化对电镀化学镀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许继辉;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慕伟意;憨勇;张利民;;铝酸钠浓度对镁微弧氧化膜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2 戚元臣;张鹏;李卫;;多孔钛及其微弧氧化膜层特性[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0年05期
3 赵启翮,蔡s,
本文编号:1532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53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