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机床结合部耦合动刚度的辨识与建模

发布时间:2018-02-25 10:19

  本文关键词: 机床 结合部 耦合 动刚度 辨识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结合部动力学中耦合动刚度的辨识与建模问题,通过频响矩阵建立了结合部动力学理论模型,基于力学平衡条件与位移兼容条件推导了动刚度辨识公式.辨识过程中将难测频响矩阵作为中间变量,避免了估算难测频响所引入的方程误差,构建了包含辨识关系的矛盾方程.通过广义逆矩阵对动刚度进行等效处理,讨论了刚度信息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了结合部耦合动刚度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刚度信息不同程度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最后,基于LMS试验平台进行了现场试验,获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不同动力学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结合部动刚度耦合关系对动力学模型的低频预测性能影响显著,动力学建模时考虑刚度信息的耦合关系是必要的.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identification and modeling of coupling dynamic stiffness in joint dynamics,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joint dynamics is established by frequency response matrix. Based on the compatibility condition of mechanical balance and displacement, the identification formula of dynamic stiffness is derived. In the process of identification, the difficult frequency response matrix is taken as the intermediate variable, and the equation error caused by estimating the difficult frequency response is avoided. The contradiction equation 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relation is constructed. The coupling relation between stiffness information is discussed through the equivalent treatment of dynamic stiffness by generalized inverse matrix, and the modeling method of coupling dynamic stiffness is proposed. A dynamic model with different coupling of stiffness in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Finally, a field test based on the LMS test platform is carried out, and a good test result is obtaine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is prove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dynamic model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ing relation of dynamic stiffness of the combined par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edictive energy of the low frequency of the dynamic model.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coupling relation of stiffness information in dynamic modeling.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2013ZX04005-012)
【分类号】:TG50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玲;蔡安江;蔡力钢;郭铁能;阮晓光;;栓接结合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为民,徐安平,黄田;基于多感知信息的数控铣削过程智能控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徐安平,张大卫,黄田;基于再生颤振的端铣动态铣削过程建模与仿真[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李为民,孟淑芳;再生颤振的在线控制原理与仿真[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4 汤爱君;刘战强;;静态铣削力作用下的薄板大变形有限元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师顺凡;悬臂刀具结构动态稳定性的加强[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6 徐耀信;有阻尼动力减振器设计与应用中几个理论问题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85年00期

7 徐耀信;;无阻尼动力减振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8 高济众,戴福明,詹姆斯·穆尔;机床整机建模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改进方法之一[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9 李成山,于超,张桂木;机床切削稳定性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毛宽民;李斌;;基于响应信号的结构模态参数提取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要强;基于空运行激励的数控机床结构实验模态分析新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向荣;滚珠丝杠副直线导轨进给单元动态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许第洪;切点跟踪磨削法核心技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徐林森;数控车削多面体机床的运动机理及其样机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田应仲;曲轴非圆磨削表面几何形状误差及其在线测量方法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6 周敬东;数控加工三维场景远程重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卢礼华;基于滚珠丝杠的大行程纳米定位系统建模和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徐荣珍;面向高速加工的NURBS曲线插补及直线电机鲁棒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毕俊喜;基于知识的数控轧辊磨床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张会端;机床进给系统的动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蔡力钢;李玲;郭铁能;刘志峰;赵永胜;;基于力状态映射法辨识非线性结合部动态参数[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2 王世军;赵金娟;张慧军;缑鹏;马敬志;黄玉美;;一种结合部法向刚度的预估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21期

3 李玲;蔡安江;蔡力钢;郭铁能;阮晓光;;栓接结合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丹枫;胡小秋;顾思闽;王志勇;;基于面积的结合面切向动刚度特性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1年04期

2 严学书;C6132普通车床动刚度测试[J];机械;1995年05期

3 于长亮;张辉;王仁彻;郭垒;;机床整机动刚度薄弱环节辨识与优化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21期

4 林瑞平;迟瑞娟;洪涛;;基于LabVIEW的车用橡胶件动刚度测试系统[J];橡胶工业;2011年08期

5 尹明;范丽鹏;;基于Bode图的数控转台伺服动刚度分析方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3年01期

6 孙明楠;殷国富;胡腾;胡晓兵;;基于广义动态信息模型的机床结合部动刚度参与因子辨识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7 曹倚中;张迪;张泽瑜;何玲;杨东;王正;;木工带锯条动刚度的瞬态振动法测量计算[J];木工机床;2013年01期

8 姜健;机床焊接结构的动刚度和精度[J];机床;1984年07期

9 张琳,李海宁;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动刚度加工精度误差递减规律[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年06期

10 孙建亮;马小英;彭艳;刘宏民;;液压缸缸体动刚度对AGC系统的影响分析[J];冶金设备;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山山;邱玲;徐炜;;结构动刚度的测试及损伤对其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艳;张欣;;舵系统动刚度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聂春红;温树文;;轿车侧碰传感器B柱安装点动刚度模拟分析及改进[A];第八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2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白玉儒;李贤徽;;平板点焊结构直接场动刚度阵的半解析算法[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朱若燕;谢一魁;李厚民;宋庭新;;汽车传动轴减振器静动刚度测试分析[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6 苟晓龙;王晓伟;;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建模及动刚度特性分析[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上册)[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薛碧洁;索梁结构的热致振动及动刚度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李勇军;基于ANSYS对工装动刚度的有限元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维维;动刚度在基桩动测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熊建珍;落锤动刚度仪的仿真计算分析及试验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年

5 范丽鹏;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伺服动刚度分析[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6 景晓东;某型航空发动机转子支承动刚度的有限元分析[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蒋在军;桥式起重机动刚度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亚辉;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动刚度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34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534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9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