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利用塑性5ε_t与中性层偏移的二辊矫直辊型设计方法

发布时间:2018-03-04 21:17

  本文选题:二辊矫直机 切入点:εt拟合原则 出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棒材二辊矫直机的矫直精度,依据棒材矫直工艺特点和矫直辊磨损区域分析,提出了"凹三凸二"的矫直辊组合形式及辊型设计方法。在辊型设计过程中,根据棒材矫直的实际变形规律,提出了塑性5εt矫直应力应变拟合原则,更加准确地描述了棒材矫直变形的应力应变关系;结合微元法对矫直棒材内部金属的受力状态及中性层偏移进行分析,推导出了含有硬化系数与中性层偏移的新弯矩比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矫直力与辊面磨损关系以及残余应力和弹性芯对隐患挠度影响的综合分析,精确给出了矫直不同规格棒材时辊腰段的反弯曲率比范围,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辊面磨损,克服因残余应力回复而导致矫直质量不稳定的缺陷。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给出了具体设计实例,并对矫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矫直过程中影响棒材矫后精度的各参量状态。结果表明:设计辊型的残余直线度为0.64mm/m,隐患挠度为0.202 4mm/m,预测弹复后直线度小于0.85mm/m,从而显著提高了棒材的矫后精度及其稳定性,同时也验证了该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raightening accuracy of two-roll straightening machine for ba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r straightening techn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wear zone of straightening roll, the combination form of straightening roll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straightening roll profile of "concave three convex two"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formation law of bar straightening, the fitting principle of plastic 5 蔚 t straightening stress and strain is put forward, and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 of bar straightening is described more accurately. A new formula of bending moment ratio with hardening coefficient and neutral layer migration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ress state and neutral layer migration of metal in straightening bar by means of micro-element metho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aightening force and the wear of the roll surface and the influence of residual stress and elastic core on the hidden danger deflection, the ratio range of the reverse bending rate of the roll waist segment when straightening the bar with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is given accurately, so that the wear of the roll surface can be minimized.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y and method, a concrete design example is given,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straightening proces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dual straightness of the design roll is 0.64 mm / m, the potential deflection is 0.202 4 mm / m, and the predicted straightness is less than 0.85 mm / m. Accuracy and st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 are verified.
【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冶金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新一轧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416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20677) 山西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130321010-03) 山西省高校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资助项目(TYAL) 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20134021)
【分类号】:TG333.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云;刘才;马立东;王玉峰;黄庆学;;棒材二辊矫直过程中的辊缝工艺参数[J];钢铁;2012年09期

2 王云;刘才;马立东;王玉峰;黄庆学;;二辊矫直机凹辊辊形设计[J];钢铁;2013年04期

3 侯海量,朱锡,刘润泉;爆炸消除921A钢焊接残余应力试验[J];焊接学报;2004年01期

4 胡大超;陈豪敏;;棒管材矫直机辊形曲面的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2期

5 程晓宇;王晓梅;;残余应力及其本质探讨[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杜晓钟,孙斌煜;共轭旋转曲面法求解线棒材矫直辊型曲线[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刘勇;双远华;王仕杰;杨小成;贾海亮;;基于ANSYS/LS-DYNA的二辊矫直过程数值模拟[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崔甫;二辊式矫直机的理论分析与计算[J];冶金设备;1982年05期

9 崔甫;旋转二辊式矫直机的设计研究[J];冶金设备;1984年05期

10 蒋刚;何闻;郑建毅;;高频振动时效的机理与实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建毅;电脉冲法消除残余应力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云;棒材二辊矫直过程及关键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传辉;;PA1010和PTFE的粘弹特性对滚动摩擦系数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2期

2 张慧英,姚博显;球罐的焊后整体热处理[J];包钢科技;2005年01期

3 金鑫;张国智;张之敬;肖木峥;;基于制造特性的微小型钟表机械系统仿真平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4 陈家庆,张沛,徐林林;滚动轴承滚子凸度设计的理论研究进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潘强;张继春;林凯;;基于接触力学计算钢筋砼烟囱定向爆破中土垫层厚度[J];爆破;2011年02期

6 洪江波;侯海量;朱锡;阚于龙;;爆炸处理消除大型柱壳结构环焊缝残余应力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8年03期

7 刘海江;郭瑞玲;;考虑层间作用的冷轧钢卷抗凹性分析[J];包装工程;2012年01期

8 关岱杉;郭百森;;冲击载荷作用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与应力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4期

9 白润波;曹平周;邱丽清;;水工钢闸门轨道横截面弯曲应力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8期

10 黄捷;杨丹;屈树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人工髋关节中的摩擦磨损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单立;刘凯欣;成名;;氧化铝陶瓷圆柱PCFF现象的离散元模拟[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2 马振珠;岳汉威;李运北;刘叶栋;张立君;李宁;包亦望;;复杂环境作用后混凝土接触损伤的评价[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唐秋华;魏国前;陈定方;孔建益;;面向球弹性碰撞实验的虚拟环境建模研究[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4 杨生华;;有限元法在采掘机械齿轮设计研究中的应用[A];煤矿高效集约化开采技术与机电一体化装备论文集[C];2007年

5 潘广善;李良碧;万正权;王自力;;潜艇结构的焊接残余应力研究综述[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薛云;张延昌;王自力;翟高进;刘昆;;船舶分段吊装吊耳强度分析[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月;;银亮材发展现状及银亮材生产线简介[A];2012第四届先进轧钢精整及钢材包装技术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8 刘贺同;庞家志;王洪涛;马少鹏;;石墨点接触强度测量的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廷强;球轴承多体接触动力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吴起星;复合地层中盾构机滚刀破岩力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3 程海潜;PC弯曲孔道内接触应力、预应力摩阻损失及张拉伸长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高玉峰;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林修洲;钛合金扭动微动腐蚀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萧红;多股螺旋弹簧绕制成形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许立新;滚子链传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刘瑜;井下冲撞式煤矸分离中颗粒动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吴杰;库尔勒香梨的动态粘弹特性及碰压损伤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彩香;发射筒口分瓣式隔水膜刚度强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雷;典型船用设备与船体结构耦合抗冲击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威;机床滚动直线传动部件的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唐远强;铁路养护用液压振动器的虚拟样机设计与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敏伟;金属薄膜流变力学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赵琪;钛合金齿轮表面等离子Mo合金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成亚鹏;侧三支点多履带行走装置支撑球铰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福聚;交通事故塑料散落物运动行为仿真[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勇;二辊矫直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芳芳;巨型模锻压机典型组合承载结构过盈联接界面接触问题的研究与优化[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兴涛,刘玉文;一种新型的棒材与管材矫直辊辊型的设计方法[J];宝钢技术;2004年06期

2 唐勇,王建中,苍大强,王静松,赵昱祥;电脉冲作用下T8钢凝固组织的改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李强,杨文志,苏凤歧;6×1500六辊管材矫直机矫直力的测试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候海量,朱锡,刘润泉;盲孔法测量921A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应变释放系数研究[J];船舶工程;2003年01期

5 陈庆福,王建中,蔡伟,赵连城;电脉冲孕育细化CuAlNi合金的宏观组织与铸态形状记忆效应[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年03期

6 沈以赴,郭晓楠,张坤,李顺林,周本濂;脉冲电流对金属材料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3期

7 郭晓楠,沈以赴,周亦胄,何冠虎,周本濂;高密度单脉冲电流对H62铜带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1999年01期

8 周亦胄,周本濂,周本濂,郭晓楠,何冠虎,何冠虎,张弗天;脉冲电流对45钢损伤的恢复作用[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1期

9 张伟,隋曼龄,郭晓楠,何冠虎,胡魁义,周本濂,李斗星;脉冲电流处理后H62黄铜中的局域纳米结构[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志义,邓小铁,王引真;脉冲电流对2091铝锂合金动态再结晶动力学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兵;静电场对铝合金的作用效应与机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刘志亮;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型及变形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3 宋辉;脉冲电流处理对钛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晓燕;振动时效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2 任耀新;高频振动时效装置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蒋刚;高频振动时效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仿真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施彦彬;电击法消除残余应力相关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庚武;钟振龙;;宽板弯曲时线性硬化应力中性层位置的求解[J];模具技术;2008年05期

2 鄂大辛;郭学东;宁汝新;;管材弯曲中应变中性层位移的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刘庚武;;宽板弯曲时非线性硬化应力中性层位置的求解[J];热加工工艺;2009年15期

4 董中琦;压弯中性层弧长计算[J];模具通讯;1981年05期

5 周开华;;应力中性层位置的简算法[J];锻压技术;1984年06期

6 周开华;浅谈应力中性层位置的计算[J];模具工业;1985年04期

7 周庚生;;中性层曲率半径计算图表[J];锻压机械;1989年02期

8 贾美慧;唐承统;刘检华;;管材弯曲中应力中性层位移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4年02期

9 辛庆泮;非平板弯曲中性层位置计算[J];模具工业;1991年08期

10 胡志炜;;Pro/Engineer钣金展开的原理和Y因子的确定[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永升;杨涛;汪世伟;马宗华;;组合梁的中性层的确定[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肖挺松;叶翼翔;邹定环;;现浇屋面板下横梁中性层和应力的算例理论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3 王成璞;;弯曲件的弯曲变形分析及中性层位移[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展培培;大型管件管端过弯矫圆工艺及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巍;中厚板弯曲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2 吴倩;中厚板V形弯曲减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德智;金属厚板弯曲的工艺理论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4 宋涛;中厚板矫直过程中中性层偏移量的研究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7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567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