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方程
本文选题:柔性结合部 切入点:法向接触刚度 出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修正分形几何学理论和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了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与阻尼方程。假设峰元顶端的曲率半径为变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求导函数而非偏导函数的求解方法,建立了单峰元与平面接触的法向接触刚度方程。数值模拟表明:峰元承担的法向弹性载荷与其顶端的变形量之间符合非线性幂函数凹弧关系;降低表面粗糙度或增加法向接触载荷都将增大实际接触面积;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在较小范围内时,实际接触面积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而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在较大范围内时,实际接触面积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变小;降低表面粗糙度或增加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与法向接触载荷皆将增加法向接触刚度;法向接触阻尼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小于临界值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超过转折点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法向接触载荷增大时,法向接触阻尼略微减小。
[Abstract]:Based on the modified fractal geometry theory and Hertz normal contact mechanics equation, the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and damping equations of flexible junctions are derived, assuming that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at the top of the peak element is a variable. A new method for finding derivative function rather than partial derivative function is proposed. The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equation of single peak element and plane contact is establish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normal elastic load assumed by the peak elemen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ave arc relation of nonlinear power function between the normal elastic load and the deformation at the top of the peak element. Reducing surface roughness or increasing normal contact load will increase the actual contact area, and w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profile is in a smaller range, the actual contact area wil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fractal dimension of surface rough contour. However, w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urface rough contour is in a large range, the actual contact area becomes small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urface rough contour. Decreas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or increasing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urface rough profile and the normal contact load increase the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and the normal contact damping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urface rough profile. W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urface rough profile is less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the normal contact damping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actal roughness, while w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urface rough profile exceeds the turning point, the normal contact damping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actal roughness. When the normal contact load increases, the normal contact damping decreases slightly.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三峡大学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273) 三峡大学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2KJX02) 三峡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KJ2012B013)
【分类号】:TG5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国生;张学良;丁红钦;温淑花;张宗阳;卢青波;;基于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改进接触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10期
2 田红亮;赵春华;朱大林;秦红玲;李响;毛宽民;;金属材料结合部法切向刚度修正与实验验证[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6期
3 田红亮;赵春华;方子帆;朱大林;李响;毛宽民;;基于各向异性分形理论的结合面切向刚度改进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3期
4 田红亮;赵春华;方子帆;朱大林;;基于修正分形理论的结合面静摩擦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5 田红亮;钟先友;秦红玲;赵春华;方子帆;朱大林;陈保家;张发军;;依据各向异性分形几何理论的固定结合部法向接触力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21期
6 田红亮;刘芙蓉;方子帆;赵春华;朱大林;张发军;;结合部静摩擦因数修正与定量实验验证[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10期
7 田红亮;方子帆;赵春华;朱大林;;依据修正GW理论的结合部法向接触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8 田红亮;钟先友;赵春华;赵新泽;方子帆;刘芙蓉;朱大林;林卫共;晏红;;区分弹性与塑性变形的结合面法向校正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17期
9 尤晋闽;陈天宁;;悬臂梁平面结合面参数的识别技术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10 田红亮;朱大林;秦红玲;;固定接触界面法向静弹性刚度[J];应用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红亮;赵春华;朱大林;秦红玲;李响;毛宽民;;金属材料结合部法切向刚度修正与实验验证[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6期
2 李殿新;赵沿民;张建富;冯平法;;立式加工中心静刚度细化试验与有限元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12期
3 缪小梅;黄筱调;袁鸿;;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的结合面分形接触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1期
4 温淑花;张宗阳;张学良;兰国生;丁红钦;王南山;;固定结合面刚度分形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2期
5 田红亮;赵春华;方子帆;朱大林;李响;毛宽民;;基于各向异性分形理论的结合面切向刚度改进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3期
6 张学良;丁红钦;兰国生;温淑花;张宗阳;王南山;;基于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与损耗因子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6期
7 张学良;王南山;温淑花;陈永会;兰国生;;机械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能量耗散弹塑性分形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2期
8 田红亮;钟先友;秦红玲;赵春华;方子帆;朱大林;陈保家;张发军;;依据各向异性分形几何理论的固定结合部法向接触力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21期
9 李小彭;赵光辉;梁亚敏;孟晓辰;闻邦椿;;两圆柱体结合面法向刚度分形预估模型及其仿真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10期
10 田红亮;刘芙蓉;方子帆;赵春华;朱大林;张发军;;结合部静摩擦因数修正与定量实验验证[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兵;精密数控机床及其典型结合面理论建模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习文;微小型加速度计的精密装配及影响性能的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家华,伍良生,管华;平面结合面参数识别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方子帆;吴建华;何孔德;张明松;;钢丝绳碰撞动力学模型[J];工程力学;2009年10期
3 方子帆;贺青松;向兵飞;肖华攀;何孔德;杜义贤;;低张力缆索有限元模型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4 毛宽民;黄小磊;田红亮;李斌;;机床固定结合面参数识别及其拟合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毛宽民;黄小磊;李斌;田红亮;;一种机床固定结合部的动力学参数化建模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邢纪波,俞良群,张瑞丰,王泳嘉;离散单元法的计算参数和求解方法选择[J];计算力学学报;1999年01期
7 方子帆;舒刚;何孔德;赵新泽;;齿轮传动多体接触动力学模型[J];机械传动;2009年01期
8 饶柱石,夏松波,汪光明;粗糙平面接触刚度的研究[J];机械强度;1994年02期
9 张广鹏,史文浩,黄玉美;机床导轨结合部的动态特性解析方法及其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10 陈辉;胡元中;王慧;王文中;;粗糙表面分形特征的模拟及其表征[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木均华,张文忠,,梁国奇;立式车床滑枕滑座接触刚度的三维罚有限元分析[J];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师俊平;朱红;曹小杉;;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的概率统计模型[J];工程力学;2014年06期
3 樊专;傅惠南;;弹性浮动研磨接触面接触刚度接触阻尼的算法[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年04期
4 张学良,温淑花,徐格宁,倪润堂;结合部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3年01期
5 王鹏;李天匀;朱翔;潘国雄;;隔振系统中垫片表面工艺质量与法向接触刚度的关系[J];中国舰船研究;2013年04期
6 屈重年;郭韶华;马世榜;黄荣杰;;机床机械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研究概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7 张学良;贾庭芳;文晓光;温淑花;武美先;;悬臂梁结合面建模与接触刚度参数识别[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王龙山,崔岸,于爱兵;砂轮与工件接触刚度对磨削颤振频率的影响[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9 胡建忠;王民;高相胜;昝涛;;双螺母定位预紧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刚度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10 刘传云;张强;毛志怀;;大豆表观接触弹性模量的测定[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法新;付际;周锡龙;;基于局部接触刚度的无损检测新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徐业银;陈照波;焦映厚;姚[;马文生;;基于Persson接触理论的转子轮盘接触刚度的计算[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上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云冰;航空发动机高速滚动轴承力学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苗青;数控机床导轨结合面的接触刚度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
2 樊专;弹性浮动研磨加工参数与接触刚度接触阻尼的关系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3 张颖;固定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与静摩擦因数建模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4 朱永新;带冠叶片摩擦减振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姜来;机械结合面切向接触参数理论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6 汪智慧;航空滚动轴承力学特性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5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57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