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对纯镁超声微弧氧化层防护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超声微弧氧化 切入点:植酸 出处:《中国表面工程》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纯镁超声微弧氧化贯穿性孔隙问题,采用植酸对微弧氧化层进行转化处理,探讨对氧化层的防护性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植酸处理前后氧化层的形貌,并借助能谱分析仪(EDAX)、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电化学腐蚀工作站等检测手段分析植酸处理前后氧化层的化学成分、官能团构成、耐腐蚀性能等,并对植酸成膜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酸浓度的增加,超声微弧氧化层孔隙量减少,更加致密均匀,覆盖度提高,表面富含磷酸基和羟基。其中植酸处理浓度为7.5g/L时为最佳,其膜层C、P元素含量最高,Mg元素含量最低,氧化层的自腐蚀电位正移最大,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氧化层的防护性能最好。
[Abstract]:Aiming at the permeation pore problem of pure magnesium ultrasonic micro-arc oxidation, phytic acid was used to transform the micro-arc oxidation layer,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oxidation layer was discussed. The morphology of the oxide layer before and after phytic acid treatment was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functional group composi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oxidation layer before and after phytic acid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EDAX, FTIR and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workstation. The mechanism of phytic acid film formatio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hytic acid concentration, the porosity of ultrasonic micro-arc oxidation layer was reduced, the porosity was more compact and uniform, and the coverage was increased. The surface is rich in phosphoric acid and hydroxyl groups, and phytic acid treatment concentration of 7.5 g / L is the best. The highest content of CnP element and the lowest content of mg element are found in the coating, and the self-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oxide layer is the largest, and the self-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decreases. The 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oxide layer is the best.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省高校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
【基金】:佳木斯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LZZ2014_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979) 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2012TD010)
【分类号】:TG17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言坤;鲁彦玲;杜仕国;;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10年10期
2 李俊刚;吕迎;李慕勤;朱兆军;魏尊杰;孟祥才;;镁锂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材料保护;2011年07期
3 崔秀芳;李庆芬;;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研究 I植酸转化膜成膜机理与耐蚀性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7年03期
4 杜仕国;陈言坤;鲁彦玲;黄雪刚;仲伟庆;;成膜温度对AZ91D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影响[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2年03期
5 王丽萍;徐用军;姚忠平;;植酸对镁锂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2年S2期
6 苗波;吕岩;刘苗;李慕勤;曲立杰;;纯镁超声微弧氧化生物涂层植入体内4周的降解行为[J];中国表面工程;2013年03期
7 刘伟;常立民;段小月;徐丹丹;;电流密度对含Ca和P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4期
8 李慕勤;刘江;蔡丁森;赵永辉;苑宇琦;;纯镁超声微弧氧化-HF-Na_2SiO_3复合处理对生物涂层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14年03期
9 曾荣昌;孙芯芯;宋影伟;张芬;李硕琦;崔洪芝;韩恩厚;;溶液温度对医用Mg-Li-Ca合金表面锌钙系磷酸盐转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琴;赵晴;王帅星;严小梅;张传波;;MB8镁合金植酸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J];表面技术;2011年02期
2 陈言坤;鲁彦玲;杜仕国;;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10年10期
3 张荣发;巢强花;赵芳;王为;聂新兵;周冲;张洪;胡长员;朱光宇;;植酸在镁合金防护中的应用现状[J];材料工程;2008年11期
4 郭毅;张永涛;;镁合金表面化学转化膜研究现状[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11期
5 程玮璐;王桂香;;镁合金表面有机物转化膜的研究进展[J];电镀与环保;2009年04期
6 王桂香;程言;董国君;;有机添加剂对AZ3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环保;2011年02期
7 赵立新;顾云飞;邵忠财;魏守强;;镁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镀与涂饰;2009年01期
8 程瑾宁;孙伶;胡会利;李宁;;镁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工艺研究现状[J];电镀与精饰;2008年02期
9 赵强;周婉秋;武士威;李华为;于湛;付雅君;;镁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的研究进展[J];电镀与精饰;2010年08期
10 董春艳;安成强;郝建军;王崇蕊;刘新院;;镁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的研究进展[J];电镀与精饰;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蔡薇;刘仁辉;魏仕勇;万珍珍;;黄铜表面富植酸钝化工艺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会云;孙明仁;唐光泽;马欣新;;AZ31镁合金植酸转化膜结构与耐蚀性能研究[A];高性能防腐蚀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6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乔丽英;张婷;谢奉妤;张飞云;高家诚;;制备工艺对纯镁表面植酸转化膜的缓蚀性影响的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4 杨素心;刘慧丛;朱立群;CHENG Hong-xia;WANG Li-hua;WANG Li-qiang;;钢、铜、铝合金工序间防锈性能研究[A];第二届环渤海表面精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爱华;铝合金表面钛/锆转化膜的着色及性能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常林荣;交变方波电源制备AZ91D微弧氧化膜及其稳定性和失效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李俊刚;Mg-7Li合金微弧氧化涂层及其腐蚀和摩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唐辉;AZ31镁合金表面含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及腐蚀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曲智坤;镁锂基合金腐蚀特性及其表面涂层制备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刘广义;微弧氧化镁表面钙化涂层组织结构与生物降解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晓波;低能耗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设计及添加剂作用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宏元;预处理对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物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9 程仲基;生物可降解镁合金Ca-P转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李迎;表面处理工艺对纯钛种植体生物学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春蕾;离子注入AZ31镁合金的抗腐蚀和力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强;镁合金锰系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卞松刚;原位自生Mg_2Si/Mg-Zn-Si复合材料的合金化变质机制及耐蚀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刘会云;镁合金植酸转化膜结构与耐腐蚀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李秋月;几种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及其稀土转化膜的制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王明;AZ31镁合金型材磷酸盐处理工艺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7 顾云飞;镁合金化学转化及化学转化膜上化学镀镍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9年
8 杨潇薇;镁锂合金阳极氧化成膜及其耐蚀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盘艳红;AZ91镁合金表面Ce-Mn复合转化膜室温制备及组织和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胡兰;汽车用镁合金涂装前处理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初;吴建峰;龚伟慧;李文芳;徐东明;;AZ91D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正交实验优化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2 李一泓;朱立群;刘慧丛;陈贻炽;;硅溶胶在镁合金阳极氧化反应中的成膜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张淑芬,张先锋,蒋百灵;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及生长过程的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4年01期
4 胡会利;程瑾宁;李宁;王雅芬;;植酸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材料保护;2005年12期
5 韩玉昌;周铁涛;刘培英;;Mg-13Li-5Zn合金化学镀镍研究[J];材料保护;2006年10期
6 陈东初;吴飞鹏;李文芳;;植酸在镁合金表面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材料保护;2006年11期
7 张华云;李华伦;郭伊娜;;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耐腐蚀性研究[J];材料保护;2007年01期
8 董国君;杨潇薇;王桂香;龚凡;;镁锂合金无铬阳极氧化工艺[J];材料保护;2009年05期
9 常立民;徐丹丹;刘伟;;不同磷源制备的镁合金微弧氧化生物陶瓷膜的性能比较[J];材料保护;2011年11期
10 乐启炽,崔建忠,李红斌,张新建;Mg-Li合金研究最新进展及其应用[J];材料导报;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永胜,赵志龙,刘一洋,刘林;铝合金微弧氧化热力学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电镀与环保;2005年06期
2 李鹤岐;赵介勇;李春旭;刘纪周;陈克选;;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的研制——主电路的设计[J];电焊机;2005年11期
3 蒋百灵,徐胜,时惠英,李钧明;电参数对钛合金微弧氧化生物活性陶瓷层钙磷成分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4 胡敏;何湘宁;;微弧氧化用脉冲电源的研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5 周世杰;万李;;氮掺杂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性能及机制分析[J];航空制造技术;2010年02期
6 王晓波;全风美;姜云波;李盛和;谢志强;;微弧氧化放电弧斑燃烧特性研究[J];金属热处理;2013年07期
7 李文芳;黄京浩;张永君;杜军;;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参数对成膜效果的影响和优化[J];材料工程;2006年02期
8 蒋百灵;杨巍;苏阳;;微弧氧化与磁控溅射的工程应用[J];金属热处理;2008年01期
9 陈小红;曾敏;曹彪;;微弧氧化电源的研究现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3期
10 颜君衡;孔令东;宋文启;;内燃机活塞顶部微弧氧化陶瓷处理技术及应用[J];内燃机配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永春;杜建成;施修龄;华m:;丁晓纪;;等离子体在微弧氧化中的作用[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宋希剑;;微弧氧化及其在高硅铸铝和高含铜硬铝零部件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严川伟;杜克勤;段红平;刘津义;王福会;;镁合金的微弧氧化及腐蚀防护[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憨勇;徐可为;;钛合金微弧氧化(碳氮化)的生物医用改性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5 王琳;任力;王迎军;;微弧氧化纯钛金属表面的细胞外基质化修饰[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蒋百灵;杨巍;苏阳;;微弧氧化与磁控溅射的工程应用[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朱e,
本文编号:1600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60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