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锻造方式对ZK21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3 16:34

  本文选题:ZK镁合金 切入点:高应变速率锻造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空气锤对ZK21合金进行高应变速率锻造成形,对比研究单向、双向和三向锻造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锻造成形时通过改变载荷方向可以提高合金所能承受的累积应变,从而获得良好的晶粒细化效果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双向锻造时,再结晶机制主要为孪生诱发动态再结晶,合金最终锻造组织为平均晶粒粒径约为0.3μm的超细晶粒组织;而三向锻造时,再结晶机制主要为旋转动态再结晶和孪生诱发动态再结晶,合金最终锻造组织为平均晶粒粒径为15μm的蜂窝状粗大再结晶组织和平均晶粒粒径约为0.3μm的岛状细小再结晶组织。累积应变为2.64时,双向锻造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55.7 MPa,295 MPa和16.6%,三向铸造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41.6 MPa,270.7 MPa和25.1%。
[Abstract]:The high strain rate forging of ZK21 alloy was carried out by air hammer.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wo-way and Three-way forging Allo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mulative strain of the alloy can be increased by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load during forging forming. The re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is mainly twin-induce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the final forged microstructure is ultrafine grain structure with average grain size of about 0.3 渭 m. The re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is mainly rotational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twinning induce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The final forged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loy is honeycomb coarse recrystallization structure with average grain size of 15 渭 m and island recrystallization structure with average grain size of about 0.3 渭 m. When the cumulative strain is 2.64,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bi-directional forged alloy is obtained. The yield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were 355.7 MPA ~ (295) MPa and 16.6, respectively. The tensile strength, yield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the three-way cast alloy were 341.6 MPA ~ (-1) (270.7 MPa) and 25.1%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湖南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汽车零部件制造与绩效提升技术湖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JJ6047)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4B045)(Project(14JJ6047)~~
【分类号】:TG319;TG14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曲家惠;李四军;王福;左良;;AZ31镁合金挤出棒锻造变形时的组织与织构的变化[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6年03期

2 杨续跃;孙争艳;MIURA Hiromi;SAKAI Taku;;Grain size and texture changes of magnesium alloy AZ31 during multi-directional forging[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8年S1期

3 吴远志;严红革;陈吉华;朱素琴;薄红伟;王林伟;;AZ31镁合金高应变速率多向锻造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天模;刘宇;卢利伟;李楠;贺舜;孙朝勇;;冷锻AZ31镁合金再结晶过程动力学[J];材料工程;2009年02期

2 汪清;王敬丰;黄崧;李琳俊楠;耿铁;潘复生;;加工工艺对AZ61镁合金拉压不对称性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3年11期

3 王春明;陈云贵;肖素芬;丁武城;刘霞;;铸造Mg-3Zn-(0.5~3.5)Sn合金的导热率和机械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10期

4 祖占良;孙青;李惠;叶鹏;;氢氧化镁阻燃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粉体技术;2013年06期

5 张丁非;马春华;张红菊;柴森森;;稀土Er对铸态合金Mg-5Sn组织及晶格常数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12期

6 毛萍莉;杨春海;张越;王峰;刘正;;7075铝合金对AZ91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12期

7 吴远志;严红革;朱素琴;陈吉华;刘安民;刘先兰;;Mg-Zn-Zr合金高应变速率多向锻造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14年02期

8 丁云鹏;乐启炽;张志强;崔建忠;;铸态镁合金大压下轧制对组织和边裂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9 李慧中;卫晓燕;梁霄鹏;姜俊;欧阳杰;李轶;;挤压态AZ80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1期

10 付三玲;李全安;井晓天;周伟;;Mg-12Gd-2Y-2Sm-0.5Zr镁合金高温蠕变行为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文明;张廷安;豆志河;周廉;;镁资源综合利用及研究现状[A];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冶金工程)论文集[C];2013年

2 文明;张廷安;豆志河;关跃;张锐;周廉;;镁资源综合利用及研究现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Liu Bin;Wu Zheng-tao;Qi Zheng-bing;Jiang Wen-fa;Wang Zhou-cheng;;Investigation of corrosion behavior of silicon nitride coating on AZ91 magnesium alloy[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冯立;白晶莹;李思振;王旭光;张立功;;AZ40M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工艺研究[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家惠;镁合金塑性变形的组织和织构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袁家伟;高导热Mg-Zn-Mn合金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3年

3 亓宏刚;镁单晶形变及微结构演化行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常林荣;交变方波电源制备AZ91D微弧氧化膜及其稳定性和失效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杨志南;变形Zr-Nb合金组织与性能调控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6 王露萌;双晶材料纳米压痕初始塑性变形行为的跨尺度模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陈文振;ZK61镁合金薄板轧制与组织、织构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王辛;粉末冶金超细晶AZ31镁合金材料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冯凯;Mg-Zn-Al新型镁合金开发及半固态触变成形[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超;轻合金板材脉冲电流辅助超塑成形工艺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峰;搅拌摩擦加工AZ31镁合金的组织演变机理与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亚宁;镁合金挤压预成形坯模压近终成型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高晓丹;Mg-5Zn-3Nd-xZr镁合金的塑性变形及组织与力学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4 王波伟;Mg-10Gd-3Y合金的塑性变形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5 袁晗琦;AZ31镁合金双侧变通道角挤压—冷轧二次变形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彭勇辉;剧塑性变形Mg-1.5Mn-0.3Ce镁合金的组织与织构演变及超塑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嵇文凤;Mg-Al-Zn系变形镁合金板材大应变轧制成形工艺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李业萍;疏水性镁合金新型转化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段鸿燕;轻金属板材旋转摩擦压铆接及钻压铆接技术的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3年

10 屈瑞肖;Mn、RE对AZ61镁合金挤压变形抗力及组织均匀性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平,任学平,赵祖德;AZ31镁合金热成形及退火过程的组织与织构[J];金属热处理学报;2003年04期

2 郭强;严红革;陈振华;张辉;;多向锻造工艺对AZ80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6年07期

3 杨续跃;孙争艳;MIURA Hiromi;SAKAI Taku;;Grain size and texture changes of magnesium alloy AZ31 during multi-directional forging[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8年S1期

4 H.MIURA;T.SAKAI;;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Z61 Mg alloy prepared by multi directional forging[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0年07期

5 高磊;陈荣石;韩恩厚;;多向锻造对高强度Mg-Gd-Y-Zr合金的塑性增强作用(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4期

6 陈振华,夏伟军,程永奇,傅定发;镁合金织构与各向异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1期

7 简炜炜;康志新;李元元;;多向锻造ME20M镁合金的组织演化与力学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年06期

8 唐伟琴;张少睿;范晓慧;李大永;彭颖红;;AZ31镁合金的织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云其其格;氯代四官能耐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J];热固性树脂;2002年04期

2 翁文达;金属薄板杯突值与力学性能的多元回归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年01期

3 张俊秋,赖倩茜,李戈扬,虞伟良,郭飚;力学探针在材料选区力学性能测量上的应用[J];上海金属;2003年02期

4 梁艳;赵杰;王来;李凤敏;;贝壳的力学性能和增韧机制[J];机械强度;2007年03期

5 肖代红;黄伯云;;SiC_p/AlCuMgAgCe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J];铸造;2007年12期

6 郑丽璇;赵翔;李宁;;Ni-Ti-Nb合金低温力学性能及约束行为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8年05期

7 李岩;罗业;;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其应用[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06期

8 赵书言;;聚乳酸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认识[J];北京农业;2011年06期

9 周小华;宋长久;姚尧平;费其锋;张燕;;缠绕用直接纱力学性能表征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玻璃纤维;2011年04期

10 蒋佳春;吕国玉;严永刚;伍登学;刘少英;;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二元氨基酸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J];材料工程;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包亦望;;陶瓷及玻璃力学性能评价的一些非常规技术[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包亦望;;玻璃的厚度效应与超薄玻璃的力学性能评价[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段东明;任池锦;;高性能高层建筑结构用钢力学性能与组织研究[A];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裴家明;谢剑;;超低温环境下钢的力学性能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5 温茂萍;张葵阳;李明军;朱风云;陶磊;;垫层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6 陆琪;罗月新;计波;;热处理对7715D高温钛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李志君;李学成;包建文;陈祥宝;;M40J/EC复合材料的湿热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马兴涛;王德龙;;锰含量和工艺参数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A];山东省金属学会理化检验学术委员会理化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泾;孙洪刚;赵宪明;;特殊钢轧制过程力学性能预报[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10 王宝珍;胡时胜;;肌肉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在线监控系统(待续)[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2 王华;大厚度海洋平台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余万华;CQE-热轧钢卷的力学性能控制模型[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朱祝何;技术规范更接“地气”[N];中国质量报;2013年

5 韩利雄 曾庆文;高强度高模量玻璃纤维应运而生[N];中国建材报;2012年

6 李家科 周健儿 刘欣 张小珍;微晶陶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N];广东建设报;2006年

7 刘娜;首钢200吨碳纤维项目在皖投产[N];中国冶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传梅;无卤阻燃EVA、POE及其交联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张晓立;爆炸压实非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杜爱兵;独居石结构稀土磷酸盐及其复合材料的导热与力学性能[D];清华大学;2009年

4 刘侃;基于面料力学性能的服装缝纫平整度等级客观评价系统的建立[D];东华大学;2005年

5 丁学忠;复合材料的氧化损伤及高温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左惟炜;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罗以喜;双轴向经编柔性复合材料多轴向力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陈晓浪;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贺毅强;喷射沉积SiC_p/Al-Fe-V-Si复合材料热加工工艺、组织及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耿东兵;新型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孝永;生物陶瓷/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2 吴凤秋;炭/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车延科;亲水性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材料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4 蒋竞;玻璃钢在盐雾环境中腐蚀机制和性能演变规律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蒋建国;γ’相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贾换;Ti_3SiC_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谢婕芸;SiAlON/LE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高温损伤[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卜晓雪;相对法及其在脆性材料力学性能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9 步奇峰;交变磁场下合金元素对Al-Mg_2Si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10 谢建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集料级配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7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607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