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含量对中碳非调质钢中硫化物及组织的影响
本文选题:中碳钢 切入点:夹杂物 出处:《工程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不同硫含量的中碳非调质钢,研究了S含量对非调质钢中硫化物形态分布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25%~0.065%范围内,随S质量分数的增加,非调质钢中硫化物的数量增多,偏聚分布现象加重;晶内铁素体比例随之升高,组织得到细化.通过热力学计算及相图信息研究了硫化物的类型转变.S含量增加时第Ⅲ类Mn S在凝固末期以离异共晶形式较早析出,剩余液相中的S在凝固结束时以共晶形式析出为第Ⅱ类Mn S.单独Mn S以及Mn S-V(C,N)复合硫化物均可作为晶内铁素体的有效形核核心,促进铁素体的生成.
[Abstract]:The medium carbo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ith different sulfur content was smelted by vacuum induction furnace. The effect of S content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sulfide i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range of 0.025% and 0.065%, the content of 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ass fraction of S. The amount of sulphide in 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increased, and the phenomenon of segreg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ferrite in grain increased. The microstructure was refine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and phase diagram informa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third type mn S in the form of divorced eutectic at the end of solidification. At the end of solidification, the S in the residual liquid phase precipitates in eutectic form as the second type mn S.The single mn S and mn S-VV C N) complex sulfides can be used as the effective nucleation core of the intracrystalline ferrite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ferrite.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020;5137401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3AA0316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FRF-SD-12-010A)
【分类号】:TF76;TG1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云进;王福明;王世俊;范鼎东;李杰;;国内外含硫易切削非调质钢成分及显微组织分析[J];炼钢;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春芳;王毛球;董瀚;;板条马氏体钢变形与断裂过程的原位观察[J];钢铁研究学报;2012年03期
2 李梦龙;王福明;陶素芬;李天生;孟庆勇;;易切削非调质钢凝固过程及钢中MnS析出规律[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喻海良;轧制过程中轧件裂纹和夹杂物演变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马志超;块体材料原位拉伸—疲劳测试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成林;低碳微合金高强度钢中铁素体的形核、三维形态与长大动力学[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吉满;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强韧性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杜益;抗氢致裂纹X65管线钢的研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艳云;钒微合金钢的晶内铁素体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4 张雅丽;钒氮微合金钢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白美林;微观力学性能原位剪切测试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严胡强;低合金高强度焊接接头韧化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7 于磊;Al元素提高大线能量焊接下低合金高强钢CGHAZ低温冲击韧性的显微组织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速萍;;易切削钢的新技术与发展方向[J];南钢科技;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自成;锻造用非调质钢的探讨[J];机械工程材料;1988年01期
2 季怀忠,杨才福,张永权;氮在非调质钢中的作用[J];钢铁;2000年07期
3 杨才福,张永权;氮在非调质钢中的作用[J];钢铁钒钛;2000年03期
4 唐新民,赵九根;非调质钢曲轴的开发和应用[J];金属热处理;2000年02期
5 汪学瑶;新型非调质钢的发展[J];特殊钢;2001年02期
6 孙吉宝,邓军疆,焉永才,吕梦国;4G63非调质钢曲轴热加工工艺研究[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3年08期
7 完卫国,孙维,彭大成;硅钒系中碳非调质钢的试验研究[J];钢铁;2005年08期
8 刘瑞宁;王福明;;汽车用微合金化非调质钢的进展[J];特殊钢;2006年03期
9 丁洁;;汽车用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金属热处理;2006年09期
10 王俊华;朴峰云;于咏春;王晓春;;重型汽车专用非调质钢前轴工业性生产工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林;刘伟东;;非调质钢强度的理论计算[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丁洁;;汽车用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关丛英;王井伟;范文斌;;承钢非调质钢的研制与开发[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钢材深加工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惠卫军;陈思联;杨伟宁;王连海;戴观文;;节能低成本高品质非调质钢的研发[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朴峰云;王晓春;毕洪志;吴化;曹正;;重型汽车专用非调质钢前轴工业性生产技术[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效谦;;高强度螺栓用非热处理和非调质钢[A];全国金属制品信息网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立涛;王丽慧;;非调质螺栓用钢的研制[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何光楚;;东风汽车公司系列非调质钢零件研制与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王琼;惠卫军;陈思联;查小琴;董瀚;翁宇庆;;不同氧含量的非调质钢的高周疲劳破坏行为[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罗志涛;宋波;王福明;杨颖;杨占兵;张旭红;;钛氧化物冶金在非调质钢中的应用[A];冶金研究中心2005年“冶金工程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旦露;杭钢非调质钢研究应用获重大突破[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2 刘振海;石钢研发易切非调质钢获国家发明专利[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3 ;积极推进我国微合金非调质钢生产与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4 徐效谦;高强度螺栓用非调质钢加工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5 记者 刘和平 通讯员 金旦露;杭钢节能环保型钢种挺进汽车制造领域[N];中国冶金报;2010年
6 唐佩绵;非调质钢的控制锻造冶金学原理[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7 杨婷 赵辉 路俊萍 王市均;非调质钢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8 ;微合金非调质钢新技术与方向[N];中国冶金报;2002年
9 吴玮;简化处理工序 大力节能降本[N];中国冶金报;2009年
10 高宏适;节能型特殊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芳忠;中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组织及疲劳破坏行为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进;非调质钢三维复杂热锻造过程多物理场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桂英;调质钢与非调质钢性能与微观组织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安会芬;高强度非调质钢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刘智雄;胀断连杆用新型中碳非调质钢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谭利;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应用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琼;微观组织和冶金质量对微合金非调质钢疲劳性能影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邵成伟;不同钒含量中碳非调质钢的形变行为及疲劳性能[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7 汤淑云;高强低碳马氏体型非调质钢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查小琴;微合金非调质钢的疲劳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洪荣;非调质钢连杆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2年
10 杨伟宁;硫化物对中碳非调质钢组织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3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61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