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柄伺服压力机数字化仿真系统开发及应用
本文选题:曲柄伺服压力机 切入点:数字化 出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在减少人力物力的同时给设计和优化曲柄伺服压力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提供方案及可行性参考,采用Simulink语言开发了曲柄伺服压力机的数字化集成仿真系统,并基于该仿真系统进行了虚拟制造的应用分析。集成仿真系统由运动控制、大功率电驱动、机械传动机构三部分组成。运动控制部分设计了恒速、变速驱动的工作模式;电驱动部分引入基于电子飞轮的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和电机组合,其中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采用速度外环、电流内环两环控制结构的矢量控制策略,引入变参数积分分离的PI调节器;机械传动机构采用曲柄连杆机构。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冲压速度下,伺服压力机的加工效率采用变速驱动工作模式会比恒速驱动模式高,且在一个工作周期内采用变速驱动时驱动系统更加节能,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曲柄伺服压力机的制造效率提供了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heme and feasibl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system of the crank servo press while reducing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e digital integrated simulation system of the crank servo press is developed with Simulink language.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manufacturing is analyzed. The integrated simula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motion control, high power electric drive an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motion control part designs the working mode of constant speed and variable speed drive. In the electric drive part, the permanent magnet AC servo system based on the electronic flywheel and the motor combination are introduced. The permanent magnet AC servo system adopts the vector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speed outer loop and the current inner loop control structure. The Pi regulator with variable parameter integral separat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crank linkage mechanism is used in 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servo press using variable speed driving mod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stant speed drive mode under the same punching speed. The drive system is more energy saving when the variable speed drive is used in a working cycle,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of the crank servo press.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715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3E070005)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5C31078) 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BSH1402065)~~
【分类号】:TG305;TP39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鲁文其;胡育文;黄文新;杜栩扬;;永磁同步电机重载驱动的伺服压力机动力系统电容储能参数[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0期
2 鲁文其;胡育文;梁骄雁;;伺服压力机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驱动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鲁文其;胡育文;金海;胡旭东;;永磁同步电机重载驱动的曲柄伺服压力机动力系统参数[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1期
4 邸彦强,李伯虎,柴旭东,王鹏;多学科虚拟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年07期
5 张云清;马开献;田强;覃刚;陈立平;;基于ADAMS和MATLAB协同仿真的四轮转向模糊控制策略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年06期
6 王付宇;陈国明;尹小龙;;基于MATLAB的机械采油仿真系统开发及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年07期
7 王红军;陈佳鑫;邹湘军;陈冰冰;龙锦荣;陈晶;黄伟权;;SimulationX及硬件在环仿真在伺服压力机设计和研究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宝存;李伯虎;柴旭东;;基于语义的仿真网格模型资源发现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刘乘;刘俊;张凯凯;;交流伺服电机在包装压力试验机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9年06期
3 冯樱;邓召文;高伟;;基于联合仿真的四轮转向汽车控制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鲁文其;胡育文;黄文新;杜栩扬;;永磁同步电机重载驱动的伺服压力机动力系统电容储能参数[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0期
5 鲁文其;胡育文;梁骄雁;;伺服压力机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驱动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6 刘兴华;曹云峰;王彪;庄丽葵;周在华;;基于SysML与Simulink的飞控系统概念样机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郭于明;王坚;凌卫青;;分布式多Agent仿真环境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10年12期
8 张甜甜;马国礼;崔礼春;;基于五次多项式的伺服压力机拉深轨迹规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3期
9 于金波;韩振南;;四轮转向汽车的模型跟踪模糊PID控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年04期
10 李铁磊;李淑英;王志涛;;船舶燃气轮机装置分布式集成仿真平台设计[J];船舶工程;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石兴禄;邹湘军;卢俊;陈强;陈燕;王红军;刘天湖;;虚拟采摘机器人统一建模与三维动态仿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刘更;贺朝霞;;面向复杂机械产品的协同仿真环境研究[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更;;提升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协同仿真平台系统研究[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马峻;曾建潮;;面向模型管理的协同仿真技术[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邓子云;章兢;刘杨兵;肖久如;;“天河一号”工业设计仿真云平台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信息技术与安全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德强;复杂机械产品性能驱动设计方法及其典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刘兴华;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鲁文其;永磁同步电机工程伺服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耿瑞光;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气垫船推进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艾辉;复杂产品协同开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振;面向电磁—机械耦合的异构仿真系统瞬态场分析技术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7 宁芊;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阎开印;基于多体系统意义下的机车车辆虚拟样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赖一楠;XX卫星热控百叶窗系统设计及虚拟样机协同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伟;基于交流电磁场的缺陷智能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能;基于虚拟原型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光;四轮转向汽车联合仿真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伟伟;精密矫直运动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杜钟魁;基于虚拟样机的镗铣加工中心仿真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5 唐凯;液压舵机一体化建模、仿真与动力学分析[D];湘潭大学;2011年
6 许舟洲;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算法的巴士快速公交导航系统仿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杜栩扬;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自检测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周欣;多学科虚拟样机工具软件集成技术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张正斌;2000KN热成形伺服压力机结构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明媚;基于Modelica的液压起重机起升系统的多场耦合建模与性能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文其;胡育文;黄文新;杜栩扬;;永磁同步电机重载驱动的伺服压力机动力系统电容储能参数[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0期
2 鲁文其;胡育文;梁骄雁;;伺服压力机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驱动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孙友松;周先辉;黎勉;魏良模;黄开胜;何宏肃;;交流伺服压力机及其关键技术[J];锻压技术;2008年04期
4 陆永辉,孟彩芳,张策;一种新型混合输入式曲柄压力机的研究[J];锻压机械;2000年06期
5 孟彩芳 ,卢宗武 ,张策;可控机械压力机机构选型[J];锻压机械;2002年06期
6 麦志辉;李建平;王恩福;;一种新型的闭式双点多连杆压力机[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6年01期
7 李振石;阮卫平;李建平;;新型闭式双点伺服压力机的研发[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8年02期
8 周先辉;孙友松;魏良模;;高效重载滑动螺旋副实现途径的分析[J];机械传动;2007年02期
9 程永奇;张鹏;魏良模;;基于UG的肘杆式伺服压力机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9年11期
10 梁秀玲,王鸿贵,李优新,刘方铭,姚震;基于变速驱动曲柄压力机储能电容参数分析与计算[J];机电工程技术;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辉;混合驱动可控压力机的基础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航;伺服驱动曲柄压力机机电系统动态分析及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2 李林;基于伺服电机直接驱动的压力机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健华;郑加坤;古晳伸裕;吕言;;伺服压力机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7年05期
2 赵婷婷;王浩;贾明全;;伺服压力机方案与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0年08期
3 谢满垣;;伺服压力机与传统压力机的对比及其优势[J];机电工程技术;2012年08期
4 吴艳玲;;济二研制成功国内首台25000kN伺服压力机[J];机械制造;2013年01期
5 宋爱民;倪建成;;伺服压力机的特点及前景远瞻[J];科技视界;2014年03期
6 Reinhard Kluger;;一切都要经过实践检验[J];现代制造;2008年39期
7 孙友松;周先辉;黎勉;魏良模;黄开胜;何宏肃;;交流伺服压力机及其应用[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8年Z1期
8 苏敏;王隆太;;几种伺服压力机传动结构方案的分析与比较[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8年05期
9 李振石;阮卫平;李建平;;新型闭式双点伺服压力机的研发[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8年02期
10 孙友松;周先辉;黎勉;魏良模;黄开胜;何宏肃;;交流伺服压力机及其关键技术[J];锻压技术;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莫健华;张宜生;吕言;张李超;郑加坤;段仁民;肖卫东;吴理南;;数字伺服压力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2 阮卫平;李建平;李振石;;伺服压力机的研究及其发展前景[A];2009年广东先进制造技术(佛山)活动周文集[C];2009年
3 莫健华;张宜生;吕言;张李超;郑加坤;段仁民;肖卫东;吴理南;;数字伺服压力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阮卫平;李建平;李振石;;伺服压力机的研究及其发展前景[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蒋小龙;齐二机床研成全数控伺服压力机床[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吴艳玲;济二研制成功国内首台25000kN伺服压力机[N];中国工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清玉;大型机械伺服压力机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2 白勇军;大型重载伺服机械压力机的关键技术及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张方阳;伺服压力机关键技术及伺服拉深工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继祥;双肘杆伺服压力机样机设计与动态性能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陈岳云;多连杆伺服压力机动态性能分析与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尤振环;伺服压力机的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洋;伺服压力机仿真与工艺轨迹规划[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郑雄;伺服压力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姚翔;伺服压力机控制软件柔性数据交互框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赵祖乾;双螺杆驱动伺服压力机同步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前进;大吨位机械伺服压力机的工艺库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尹雯雯;80t伺服压力机总体设计及仿真分析[D];燕山大学;2011年
10 袁金刚;伺服压力机整机有限元分析与机身的结构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7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62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