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翻卷管吸能启动载荷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8 09:27

  本文选题:翻卷管 切入点:启动载荷 出处:《锻压技术》2015年12期


【摘要】:针对碰撞安全的结构设计要求,以变形功法和塑性铰能量法为基础,对翻卷管吸能特性和启动载荷进行了力学分析和理论推导,提出3个启动载荷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启动载荷大小的工艺因素,然后对翻卷管进行了静态试验,得到载荷-位移曲线,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设计的翻卷管进行动态的数值模拟和分析。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翻卷管的吸能曲线较为平稳,是理想的吸能元件,变形功法和塑性铰能量法推导的理论公式比经验公式更为准确,动态吸能过程中会出现载荷峰值,在吸能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requirements of collision safety, based on the deformation power method and the plastic hinge energy method, the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arting load of the rolling tube are analyzed and theoretically deduced, and three theoretical formulas of starting load are put forward. The techn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rting load a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static test of the rolling tube is carried out, and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BAQUS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dynamic state of the coil tube.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absorption curve of the coil tube is stable, and it is an ideal energy absorption element.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derived by the deformation power method and the plastic hinge energy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empirical formula, and the peak load will occur during the dynamic energy absorption process, which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stage of the absorber.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2979004)
【分类号】:TG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永亮;;直升机抗坠毁座椅吸能装置的设计方法[J];直升机技术;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翔云;毕祥军;王刚;阎军;汤明刚;代超;岳前进;;海洋非黏结柔性管道接头密封结构分析[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曼;李慧敏;;车辆碰撞及吸能材料结构研究进展综述[J];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01期

2 贾福音,杨华,毕少华,蔡善海,岱贞海,张宝林,朱子星;托罐式吸能防撞梁[J];煤矿机械;2001年05期

3 吴义富;顾红军;阳波;;植物秸秆吸能缓冲特性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03期

4 程群峰;许亚洪;廖建伟;方征平;益小苏;;引发机制对复合材料波形梁吸能性能的影响及其破坏形貌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08年01期

5 刘瑞同,林建平,王鑫伟;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的缓冲吸能性能研究[J];热固性树脂;2004年03期

6 张伟;郑鹏飞;刘陈;高原;;动态冲击荷载作用下橡胶材料吸能率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5期

7 赵统武;应力波法测试凿岩机冲击能量系统中吸能装置的研究[J];矿冶工程;1987年02期

8 贺成红;张佐光;李玉彬;孙志杰;;复合材料的冲击吸能与动态黏弹特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9 潘一山;马箫;肖永惠;李忠华;;矿用防冲吸能支护构件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4年02期

10 李剑峰;;柔性缓冲吸能式挡车装置[J];煤矿机械;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强;杨嘉陵;;吸能缓冲靴设计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光耀;万鑫铭;李阳;高丽;周佳;赵清江;;热处理工艺对铝合金吸能盒力学性能和吸能性能影响的研究[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洪伦;程玲;王文斌;;吸能元件特性的非线性有限元仿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许亚洪;程群峰;益小苏;;不同引发机制对复合材料圆管件吸能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5 燕瑛;罗炜桓;王立朋;宫少波;;复合材料圆筒结构准静态压缩破坏吸能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彭跃湘;;平头汽车碰撞吸能器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可;顾菲菲;何思渊;何德坪;;梯度孔径多孔铝合金的压缩及吸能性能[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本怀;王科飞;李成林;;B型不锈钢地铁碰撞吸能研究[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潘一山;吕祥锋;李忠华;;煤矿冲击地压巷道吸能支护研究[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赵桂范;林乐川;储元娟;;曲面壳体撞击吸能分析[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湖南记者站 组稿;列车结构塑变吸能技术及装置[N];科技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谢莉葳;寻求车头吸能与刚性的平衡[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3 成吉昌 郭惠斌;防撞吸能装置令驾驶员更安全[N];中国汽车报;2001年

4 段衍;轻客品质 微面成本[N];民营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宗华;轻质吸能材料和结构的耐撞性分析与设计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雷成;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机车车辆耐撞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柳艳杰;汽车低速碰撞吸能部件的抗撞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尹汉锋;着陆缓冲系统中吸能结构的耐撞性优化[D];湖南大学;2011年

5 李松晏;高速列车吸能结构研究与明线交会安全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王志华;泡沫铝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及其吸能机理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黄俊;面向行人下肢碰撞保护的汽车前端结构快速优化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鹏辉;基于连挂碰撞的城轨车辆吸能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余建立;翻转式薄壁结构吸能特性研究及其在吸能盒中的运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洪兰;汽车吸能盒抗撞性仿真优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4 赵景慧;FSAE赛车复合材料碰撞缓冲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正官;仿甲虫鞘翅耐撞性吸能结构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元涵;吸能保险杠对于正碰的影响及结构的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彭杰;基于仿生学的汽车低速吸能盒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李敏;货车后下部碰撞吸能装置的设计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董银飞;汽车复合材料碰撞吸能装置设计与仿真方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董茹玲;切削式吸能撞击试验系统设计及切削吸能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75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675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e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