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透射式磁弹性带钢应力无损检测

发布时间:2018-03-29 04:23

  本文选题:磁弹效应 切入点:应力 出处:《工程科学学报》2015年S1期


【摘要】:基于磁弹效应提出了采用电磁透射方式评价应力和残余应力的方法.针对冷轧带钢磁弹性应力测量方案设计了标定装置并以此对传感器输出特性展开了研究,阐述了其电磁应力检测原理.通过ANSYS有限元数值方法对标定装置结构承载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50 Hz的正弦交流的激磁系统研制了磁弹性应力测量系统样机,并通过搭建的测试平台对样机及标定块进行了单侧式与透射式两种实验方案的静态加载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标定块额定承载范围内,透射式磁测方案能够实现对钢板内应力的线性响应,为磁弹性应力测量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Abstract]:Based on the magnetoelastic effect,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tress and residual stress by electromagnetic transmission is proposed. A calibration device is designed for measuring the magnetoelastic stress of cold-rolled strip steel and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sor are studied.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stress detection is describe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alibration device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ANSYS finite element method. On this basis, a magnetoelastic stress measuring system prototype is developed using a 50 Hz sinusoidal AC excitation system. The static loading comparison tests of the prototype and the calibration block are carried out on the test platfor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in the rated load range of the calibrated block, The transmission magnetic measurement scheme can realize the linear response to the internal stress of steel plate, which opens a new way for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magnetoelastic stres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11BAE13B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5031)
【分类号】:TG11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清东;戴杰涛;;带钢板形翘曲变形行为的仿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文西芹,宁晓明,张永忠,刘成文;磁致伸缩传感器技术应用的发展[J];传感器技术;2003年02期

3 孙铁铠,刘承杰,,赵永和;冷轧带钢张力测量[J];鞍钢技术;1995年04期

4 戴杰涛;张清东;;冷轧薄板中浪板形缺陷的屈曲及后屈曲理论与轧制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5 曾杰伟;苏兰海;徐立坪;张晓峰;张清东;;逆磁致伸缩效应钢板内应力检测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洲;孙海燕;罗祖顺;杨永才;;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J];电气自动化;2005年05期

2 张国忠;徐世基;杜少隆;马永亮;;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在岸桥上的应用[J];港口科技;2009年07期

3 于希文;赵辉;刘伟文;张永杰;;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感应信号的分析调理[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4 张清东;文杰;;冷轧带钢板形分段接触式检测过程的力学建模与仿真[J];工程力学;2013年07期

5 吕刚;范守文;;球笼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强度设计缺陷的回归辨识[J];工程设计学报;2013年03期

6 杨先发;裴云;易钊;;带钢张力监测系统的设计[J];工业计量;2014年01期

7 张清东;卢兴福;戴杰涛;秦剑;;冷轧带钢板形翘曲变形过程及规律的解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8 朱贤斌;袁朝龙;蔡万华;;支承辊倒角对板形控制的研究[J];锻压技术;2014年03期

9 张清东;卢兴福;张晓峰;;具有初始翘曲缺陷冷轧薄带钢板形瓢曲变形行为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8期

10 张清东;卢兴福;张晓峰;;表观平直带钢裁切加工后翘曲变形行为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清东;卢兴福;张晓峰;;表观平直带钢裁切加工后翘曲变形行为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世选;磁致伸缩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机理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2 郑加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滞回非线性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孙华刚;超磁致伸缩换能器耦合磁弹性理论及车削加工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李东;超磁致伸缩微致动器若干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合松;超磁致伸缩换能器正逆效应和自感知基础理论及仿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陈雷;基于FPGA的多通道磁弹性传感器测试仪的设计[D];湖南大学;2011年

3 安亚青;基于Fabry-Perot干涉仪的光纤电流传感器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4 柴婷婷;基于DSP的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5 陈超;光纤光栅内腔式法布里—珀罗电流传感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徐凌;基于稀土换能器的混凝土厚度检测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姜镇军;磁致伸缩液压缸位移传感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徐康宁;轧制力矩传感器及其遥测系统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9 张玲;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D];江苏大学;2009年

10 邓星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软件和硬件电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建锋;宝钢镀锡板翘曲原因分析与对策[J];宝钢技术;2004年01期

2 卿伟杰,杨荃;冷轧带钢整体和局部屈曲及后屈曲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张清东;戴杰涛;;带钢板形翘曲变形行为的仿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杨荃,陈先霖;轧制带材的瓢曲生成路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5 文西芹,宁晓明,张永忠,刘成文;磁致伸缩传感器技术应用的发展[J];传感器技术;2003年02期

6 胡明哲,李强,李银祥,张一玲;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研究(Ⅰ)[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0年06期

7 刘立文,张树堂,武志平;张力对冷轧板带变形的影响[J];钢铁;2000年04期

8 张清东,刘峗峗,周晓敏,邹玉贤,黄夏兰,彭俊;高温带钢的局部宽度内压屈曲及后屈曲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9 张清东;常铁柱;戴江波;;带钢高温态横向瓢曲的理论与试验[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8期

10 何安瑞;杨荃;陈先霖;赵林;董浩然;徐延强;;热带钢轧机线性变凸度工作辊的研制及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东岩;基于磁性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和信;《光电透射式尘含量自动分析仪鉴定会》在株洲召开[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0年02期

2 郑建邦,李宁,曹猛,吴洪才;复合材料的微波透射式偏振检测法的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0年02期

3 郑建邦,周王民;微波透射式偏振法对复合材料缺陷的检测[J];实用测试技术;1999年05期

4 薛晓旭;;基于单片机的透射式光电纠偏检测装置的制作[J];广东印刷;2013年03期

5 高鸿楷,张济康,云峰;MOCVD法透射式GaAs光阴极材料生长及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1993年05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春雨;王昀;廖志波;;透射式光学系统计算机辅助装校技术初步研究[A];第二十四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常生;郑建邦;沈瑞祥;陈国瑞;;8MM波对复合材料缺陷的透射式偏振检测法[A];1993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3年

3 聂真威;;近红外透射式光学系统各特征波段焦面位置误差的标定[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岳凌月;刘畅;王新柯;孙文峰;张岩;;塑化剂的透射式及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大鹏/DigiTimes Research;反射式&半透射式技术在TFT LCD中的应用与发展(上)[N];电子资讯时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磊;透射式快速扫描光学延迟线的研制和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钱凤;用于激光等离子体硬X射线诊断的透射式弯晶谱仪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3 鲍婷婷;透射式能见度检测的试验研究与软件系统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曾小辉;基于MSP430F169的便携式血氧仪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4年

5 鞠琳;基于WSN的透射式能见度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9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679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