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稀土Cu-Cr-Zr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性能(英文)
本文选题:Cu-Cr-Zr-RE合金 切入点:轧制 出处:《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5年04期
【摘要】:先后热轧、固溶处理、冷轧和时效处理Cu-0.81Cr-0.12Zr-0.05La-0.05Y(质量分数)合金,并系统研究其不同阶段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导电率的变化规律。合金铸态组织由Cu基体、Cr相和Cu5Zr三相组成。经固溶处理后,Zr相充分溶于Cu基体中,而部分Cr相仍残留于Cu基体中。样品冷轧后的时效处理使Cr与Cu5Zr纳米析出相从基体中析出,且基体显微硬度和导电率增加。在773 K时效60 min后,样品获得了高显微硬度(HV 186)和高导电率(81%IACS)。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Cu晶体的取向度逐渐减小到零,而微应变因存在析出相和位错的相互作用未能得到完全的释放。当共格强化机制在合金中起主要增强作用时,Cr析出相与铜基体之间保持着N-W的位相关系。
[Abstract]:Cu-0.81Cr-0.12Zr-0.05La-0.05Y (mass fraction) alloy was successively hot rolled, solution treated, cold rolled and aged. The microstructure, microhardness and conductivity of Cu-0.81Cr-0.12Zr-0.05La-0.05Y alloy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The as-cast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loy consists of Cr phase and Cu5Zr phase.After solution treatment, Zr phase is fully dissolved in Cu matrix, while some Cr phase remains in Cu matrix.After cold rolling, Cr and Cu5Zr nanocrystalline precipitates are precipitated from the matrix, and the microhardness and conductivity of the matrix are increased.After aging at 773K for 60 min, high microhardness (HV1866) and high conductivity (81IACSC) were obtained.With the increase of aging temperature, the orientation degree of Cu crystal decreases to zero, and the micro-strain can not be completely released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ecipitates and dislocations.The N-W 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 precipitates and copper matrix is maintained when the coherent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plays a major reinforcing role in the allo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Project(51227001)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Project(2011CB610405)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分类号】:TG14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u-Cr-Zr Alloy after Rapidly Solidified Aging and Solid Solution Aging[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嘉斌;曾跃武;张雷;孟亮;;Cu-Ag合金中析出相界面结构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武文斐,郭春牧,李义科,张欣欣;轧板热轧过程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刘平;贾淑果;赵冬梅;任凤章;田保红;康布熙;;高速电气化铁路用铜合金接触线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06期
4 贺佳;刘嘉斌;孟亮;;纤维相复合Cu-Ag合金组织、性能及合金化的研究与发展[J];材料导报;2006年10期
5 孔祥伟,徐建忠,龚殿尧,王国栋;采用平辊实现自由程序轧制最优横移方案新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6 白金兰,王军生,王国栋,刘相华;六辊轧机辊间压力分布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常安;邸洪双;佟强;阳代军;;工作辊横移对带钢边部减薄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付华高,李长生,刘相华,王国栋,许建勇,李山青;冷轧轧辊磨损数学模型研究[J];钢铁研究;2003年04期
9 陈春玲;李强;;铬的真实固溶含量对铜铬合金硬度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3年03期
10 吴艳;宗亚平;金剑锋;张宪刚;;纳米镁合金中引入独立大尺寸晶粒的模拟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均贤;韩静涛;张永军;;热轧过程中几种轧辊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变化研究[A];第二届轧制润滑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平;;高性能铜合金的热处理及其加工技术[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志雄;多元合金化Cu-Fe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付亚波;铜合金水平电磁连铸及行星轧制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旭亮;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4 梁涛;双辊铸轧辊套传热规律及热辊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张雷;纤维相增强Cu-Ag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和电学性能[D];浙江大学;2005年
6 胡忠举;铝合金快速铸轧新型铍铜材料辊套及其应用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李兴东;板带轧机工作辊温度场和热变形研究及其在热带钢连轧中的应用[D];燕山大学;2005年
8 慕思国;高强高导Cu-Cr-Zr系合金制备新工艺及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郭忠峰;热连轧带钢板形控制与辊型优化设计[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郭守晖;沉淀强化铜合金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峰;高速电气化列车高强高导接触线用Cu-Cr-Zr合金组织和性能[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远芳;液芯大压下轧机轧辊的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及其寿命计算[D];燕山大学;2011年
3 山天涯;轧辊冷却用扇形喷嘴喷射性能及布置优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黄吉生;冷变形及热处理对Cu-Ag-Fe纤维复合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5 钱俊;热连轧轧制过程温度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6 颜芳;纤维相复合强化Cu-12%Ag合金的研究及稀土元素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3年
7 李振铎;纤维相复合强化Cu-6%Ag合金及其稀土元素微合金化[D];浙江大学;2005年
8 季小娜;高强高导纯铜线材及铜铁复合材料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杨文;纤维复合Cu-Ag合金组织与应力—应变行为[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贺佳;纤维相强化Cu-Ag合金的织构分布及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守魁;王丹虹;;铝硅合金快速凝固冷却速度的显微硬度判定[J];物理测试;1992年05期
2 叶笃毅,王德俊,童小燕,姚磊江;结构钢表面疲劳损伤演化过程的显微硬度研究方法[J];钢铁研究学报;1998年06期
3 杨浩泉;周平;;高周疲劳过程中45钢表面显微硬度变化规律的研究[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年07期
4 黄天林;陈宏生;刘伟;Andrew Godfrey;刘庆;;冷轧多晶纯镍中晶界对显微硬度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J];稀有金属;2007年05期
5 吴永泉;杨开怀;陈文哲;;限制模压变形后5052铝合金的组织与显微硬度[J];热加工工艺;2009年12期
6 ;显微硬度标准块和测量值的影响因素[J];仪表材料;1974年03期
7 杨安静,蔡亦炜,,陈秋龙;1Cr18Ni9Ti不锈钢氮离子注入层超显微硬度的研究[J];金属学报;1994年15期
8 张娟;周萘;黄文e
本文编号:1707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707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