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基于固有耗散的FV520B钢高周疲劳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15:16

  本文选题:FVB钢 切入点:固有耗散 出处:《金属学报》2015年04期


【摘要】:基于固有耗散理论和计算模型,对FV520B钢的高周疲劳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加的交变应力幅的增大,FV520B钢的固有耗散也不断增大.其变化规律的拐点对应于固有耗散产生机制的转变,从单纯地由材料微结构的可逆运动(位错线在强钉扎点之间的摆动)引起,到由材料微结构的可逆运动和不可逆运动(永久滑移的产生、强钉扎点的脱钉以及位错的增殖)共同引起.并且,固有耗散拐点的应力幅值就是导致材料疲劳损伤累积的临界应力幅值,即疲劳极限.另外,实验还表明,FV520B钢在等幅交变应力下具有相对稳定的损伤演化速率,且损伤演化速率由应力幅值决定,与加载次序无关;每一周加载造成的疲劳损伤也不受加载频率的影响.当FV520B钢在疲劳过程中累积的与微结构不可逆演化相关的固有耗散部分达到一个临界值时,材料即发生疲劳断裂,且这个临界值是一个与加载历史无关的材料常数.
[Abstract]:Based on the inherent dissipation theory and calculation model, the high cycle fatigue properties of FV520B steel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herent dissipation of FV520B stee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pplied alternating stress amplitude.The inflection point of its variation law correspond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herent dissipation gener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caused by the reversible motion of th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the swinging of the dislocation line between the strong pinning points).It is caused by the reversible and irreversible mo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the generation of permanent slip, the desnailing of strong pinning points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dislocation).Moreover, the stress amplitude at the inherent dissipative inflection point is the critical stress amplitude, that is, the fatigue limit, which lead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fatigue damage of materials.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FV520B steel has a relatively stable damage evolution rate under constant amplitude alternating stress, and the damage evolution rate is determined by the stress amplitude,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the loading order.The fatigue damage caused by loading every week is also not affected by the loading frequency.When the inherent dissipative part of FV520B steel accumulates in the fatigue process related to the irreversible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reaches a critical value, the fatigue fracture occurs in the material, and this critical value is a material constant independent of the loading history.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204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706504资助~~
【分类号】:TG1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俊铃;郭杏林;赵延广;吴承伟;;定量热像法预测焊接接头的S-N曲线和残余寿命[J];材料工程;2011年12期

2 樊俊铃;郭杏林;吴承伟;邓德伟;;热处理对FV520B钢疲劳性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2年01期

3 樊俊铃;郭杏林;吴承伟;;FV520B不锈钢角焊缝接头的组织和断裂机理[J];材料工程;2013年07期

4 牛靖;董俊明;薛锦;张敏;;FV520(B)与18CrMnMoV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J];焊接学报;2006年12期

5 童小燕;王德俊;徐灏;;低周疲劳损伤过程的自热温升变化特征[J];金属学报;1991年02期

6 童小燕,王德俊,徐灏;疲劳损伤过程的热能耗散分析[J];金属学报;1992年04期

7 曾伟;韩旭;丁桦;刘浩;;基于红外热象技术的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研究方法[J];机械强度;2008年04期

8 牛靖;董俊明;薛锦;;沉淀硬化不锈钢FV520(B)的析出硬化及韧性[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9 李源;韩旭;刘杰;姜潮;;一种基于耗散能计算的高周疲劳参数预测方法[J];力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郭强;郭杏林;樊俊铃;侯培军;吴承伟;;基于固有耗散的材料疲劳性能快速评估方法[J];力学学报;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封硕;薛红前;闫雪;;300M钢疲劳热耗散的试验研究[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2年02期

2 杨晓华,姚卫星,段成美;确定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4期

3 樊俊铃;郭杏林;吴承伟;邓德伟;;热像法和能量法快速评估Q235钢的疲劳性能[J];材料工程;2012年12期

4 樊俊铃;郭杏林;吴承伟;;FV520B不锈钢角焊缝接头的组织和断裂机理[J];材料工程;2013年07期

5 王凯;闫志峰;王文先;张红霞;裴飞飞;;循环载荷作用下镁合金温度演化及高周疲劳性能预测[J];材料工程;2014年01期

6 FENG Shuo;WANG Zhong-qi;XUE Hong-qian;QIAO Song-song;CUI Zi-wei;;Review on the Fatigue Temperature Evolution of Structural Met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4年02期

7 陈维维;薛红前;封硕;;基于疲劳热耗散试验的金属温度场分析方法[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4年04期

8 张敏;刘明志;史倩茹;李继红;;FV520(B)马氏体不锈钢匹配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研制[J];材料研究学报;2014年10期

9 张红霞;裴飞飞;闫志峰;王凯;王文先;刘晓晴;吴广贺;李咏梅;;基于红外热像法的AZ31B镁合金疲劳寿命预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年10期

10 封硕;王仲奇;薛红前;乔松松;崔自巍;;金属疲劳温度演化研究[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童小燕;姚磊江;吕胜利;;疲劳能量方法研究回顾[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廷鸿;冲击载荷下疲劳损伤力学及锻锤基础的疲劳损伤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2 吴德飞;钢结构损伤累积至断裂及损伤负向激励的长期效应[D];浙江大学;2007年

3 贾侃;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袁宏伟;沥青路面典型基层材料和结构性能试验与工程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赵延广;基于锁相红外热像理论的无损检测及疲劳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继承;压电阻抗技术及其在铝合金疲劳损伤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亮;铝合金高周疲劳的能量耗散模型及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源;疲劳耗散能及其在疲劳性能快速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肖林;钢—混组合结构中PBL剪力键的静力及疲劳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韦金城;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与结构疲劳损伤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甄彩霞;新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小垒;Zr-Nb合金热处理及FV520B角焊缝疲劳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冲;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冲刷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史海栋;不规则地震波作用下饱和砂土动力特性试验及简化算法[D];浙江大学;2011年

5 陈国军;基于模糊理论的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6 周余奎;大冶露天高陡边坡采动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娜;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疲劳试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吴从超;混凝土高应变下累积损伤本构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牛留斌;提速客车车轴载荷谱及剩余寿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陈胜红;疲劳损伤过程热耗散与微观形貌的同步测量[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俊铃;郭杏林;赵延广;吴承伟;;定量热像法预测焊接接头的S-N曲线和残余寿命[J];材料工程;2011年12期

2 肖林,白菊丽;Zr-4合金单调和循环变形结构的扫描电镜原位观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9年02期

3 樊俊铃;郭杏林;吴承伟;邓德伟;;热处理对FV520B钢疲劳性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2年01期

4 王雷,王德俊;疲劳损伤过程的计算机仿真[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杨新岐,张艳新,霍立兴,张玉凤;焊接接头疲劳评定的局部法研究现状[J];焊接学报;2003年03期

6 彭凡;姚云建;顾勇军;;热点应力法评定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J];焊接学报;2010年07期

7 李志,支敏学,刘天琦,赵振业;新型超高强度-高韧性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初探[J];航空材料学报;2000年03期

8 钟平,夏明峗,王俊丽,黄万胜,杨根林,王丽;时效对0Cr15Ni5Cu2Ti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03年04期

9 谭朝鑫;FV520(B)不锈钢叶轮焊后热处理工艺探讨[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3年S1期

10 肖福仁;调整处理对Fv520(B)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万青;大型离心压缩机焊接叶轮疲劳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雷;;缓冲器的强度校核应考虑高周疲劳[J];化工设计通讯;1990年02期

2 朱晓阳;奚建法;;低碳钢在高周疲劳循环下的循环硬化问题研究[J];机械强度;1991年02期

3 蔡俊鸿;;探讨延长高周疲劳零件寿命的某些途径[J];四川冶金;1993年03期

4 关昕;孟延军;;超高周疲劳的研究进展[J];钢铁研究;2009年01期

5 张海威;何宇廷;程礼;高潮;张腾;;钛合金超高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13年03期

6 邓瑛;韩秀全;邵杰;邓武警;;钛合金三层空心结构模拟件设计及高周疲劳实验[J];航空制造技术;2013年16期

7 王红卫,,杨大智,陈

本文编号:1726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726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8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