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模型稳健性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6 07:50

  本文选题:数控机床 + 热误差 ; 参考:《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摘要】:数学模型的精度特性和稳健性特性对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在实际中的实施性影响不容忽视。对数控加工中心关键点的温度和主轴z向的热变形量采用多种算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对不同算法拟合精度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全年热误差跟踪试验,获得了机床在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主轴转速的试验条件下的敏感点温度和热误差值。以此为基础,对各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验证不同模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算法的最小一乘、最小二乘估计模型以及分布滞后模型在改变试验条件时预测精度下降,而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原理的热误差补偿模型仍能保持较好的预测精度,稳健性强。这为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具有很好工程应用性。
[Abstract]: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ermal error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of NC machine tools.Several algorithms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temperature of key points in NC machining center and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of spindle z direction. The fitting accuracy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is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 the thermal error track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the sensitive point temperature and the thermal error of the machine tool under differen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spindle speed were obtained.On this basi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various prediction models is compared to verify the robustness of different model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least square estimation model and the distributed lag model of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lgorithm are decreased whe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re changed.The thermal error compens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till has good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strong robustness.This provides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rmal error compensation model for NC machine tools and has goo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5142)
【分类号】:TG6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福昌;胡顺田;张艳芳;;最小一乘回归系数估计及其MATLAB实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苗恩铭;龚亚运;成天驹;陈海东;;支持向量回归机在数控加工中心热误差建模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4期

3 杨建国,任永强,朱卫斌,黄明礼,潘志宏;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模型在线修正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瑞;常勇;;红外甲烷传感器非线性动态补偿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8期

2 林伟青;傅建中;;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中的温度传感器优化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7年03期

3 郑学刚;赵宇;吴洪涛;;机床热误差建模及检测系统模块设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09期

4 应杏娟;李郝林;;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热特性有限元分析[J];工具技术;2010年01期

5 吴佳燕;李郝林;;改善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热特性有限元分析精度的方法[J];工具技术;2010年03期

6 吴佳燕;李郝林;;主轴系统热特性参数修正中的温度测点优化布置方法[J];工具技术;2011年01期

7 时光;陈忠华;郭凤仪;;强电流滑动电接触下最佳法向载荷[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1期

8 周学君;唐轶;;基于幂级数构造的超核支持向量机的性能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4年01期

9 谢春;张为民;;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综合误差检测及补偿策略[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4期

10 刘罡;张春鹏;;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J];硅谷;2014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韬;双转台五轴数控机床误差的动态实时补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陶晓杰;滚齿误差及补偿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范胜波;虚拟数控车削加工质量预测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李永祥;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赵海涛;数控机床热误差模态分析、测点布置及建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龚毅光;汽车产品审核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杨勇;大型数控滚齿机加工误差及补偿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萨日娜;面向复杂产品方案设计的多性能融合布局设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吴沁;大惯量进给系统动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尹金良;基于相关向量机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江源;数控机床热误差检测与建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易柳;无检测器路口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罗文;数控机床热误差检测与补偿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郑学刚;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王磊;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结构热变形误差预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祁鹏;数控滚齿机热误差建模及补偿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田良巨;数控加工中心电主轴热误差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李新平;考虑结合面特性的机床精度数字化设计系统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许亚洲;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鲁志政;数控机床误差的辨识新方法研究及补偿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建,谢开贵;基于最小一乘准则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春涛;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一乘回归新算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林伟青;傅建中;许亚洲;陈子辰;;基于LS-SVM与遗传算法的数控机床热误差辨识温度传感器优化策略[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9期

4 芦吉云;王帮峰;梁大开;;基于小波包特征提取及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光纤布拉格光栅冲击定位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4期

5 徐亮;周影辉;韦博成;;基于MM算法的LAD回归的影响分析[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2007年01期

6 王文峰;;基于LINGO的最小一乘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杨建国;;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现状与展望[J];航空制造技术;2012年05期

8 唐清春;;加工中心热误差综合预测模型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0年23期

9 张毅;杨建国;;基于灰色理论预处理的神经网络机床热误差建模[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10 陈希孺;最小一乘线性回归(上)[J];数理统计与管理;198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自兴;稳健性设计技术──(Ⅰ)综述[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6年02期

2 韩寿祖;稳健性设计技术──(Ⅱ)稳健性设计的实施[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6年02期

3 黄自兴;韩寿祖;邵丹雄;刘志宇;;稳健性产品设计技术探讨[J];石油商技;2002年03期

4 黄自兴;稳健性设计技术──(Ⅲ)稳健性实验的设计[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6年02期

5 高海朋;刘猛;王浚;;基于最终层失效的复合材料舱体稳健性协调优化[J];复合材料学报;2014年02期

6 黄自兴;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技术——稳健性设计技术[J];化工进展;1990年01期

7 华鹏,刘福升;ε-代换类先验的贝叶斯稳健性[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吕震宙,徐有良,杨治国,岳珠峰;粉末冶金涡轮盘寿命稳健性分析与设计[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1期

9 陈艳国;;回归预测模型的稳健性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2期

10 雷玉辉;龙刚;;物流中心稳健性选址问题研究——以李宁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金源;张宁;肖仰华;;基于拷贝模型的复杂网络稳健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吴大新;德国会计的“稳健性”从哪里来?[N];中国会计报;2012年

2 钱颖一 黄海洲;如何增强国内银行的稳健性[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3 李杰;统计的稳健性及其应用取得成果[N];科技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妮娜;深化改革提高银行体系稳健性[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霖;养老产品层出不穷 创新点少 专家建议关注其长期性和稳健性[N];证券日报;2014年

6 记者 雷和平 通讯员 关庆荣;实施县域保险稳健性现场评估试点工作[N];金融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晶;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多响应稳健性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王寅;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稳健性与差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王淼;我国银行稳健性与宏观经济的冲击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邹峰;公理化六西格玛设计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宗志宇;基于RSM的多响应稳健性设计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曲洪建;银行特许权价值和稳健性的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于轩;多响应问题的稳健性设计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杜璇;复杂多响应问题的优化设计与稳健性设计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杨方;面向产品质量改进的多目标稳健性设计优化[D];青岛大学;2010年

4 谢锦晶;基于BHI指数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稳健性和经营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5 曹丽华;中国银行业的稳健性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谢媛媛;在效应稀疏原则下的模型稳健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之奇;金融稳健性影响分析和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琢;采用响应窗和Taguchi法的薄板变形及装配偏差稳健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唐超勇;车辆动力学操稳特性稳健性优化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周林;引线健合工艺的稳健性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1757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757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