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超声脉冲反转法在铝合金焊缝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非线性超声 + 脉冲反转法 ; 参考:《焊接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以不同疲劳寿命的铝合金焊缝为例研究了疲劳过程中的超声波非线性效应,同时建立了非线性参数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曲线(S-N曲线).采用脉冲反转法对非线性超声信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过脉冲反转法获得的S-N曲线与经过滤波模块获得的S-N曲线相比谐波幅值提高了一倍,所以脉冲反转法可以提高非线性超声检测法表征疲劳损伤程度能力,而S-N曲线在疲劳过程中呈先缓慢增长后快速增长,最后下降的趋势,此趋势对应了材料疲劳的3个阶段,而金相组织验证了曲线的准确性,所以通过非线性超声脉冲反转法来预测疲劳寿命是可行的.
[Abstract]:The nonlinear effect of ultrasonic wave in the fatigue process is studied with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aluminum alloy welds, and the relationship curve of the nonlinear parameters and fatigue life (S-N curve) is established. The nonlinear ultrasonic signal is processed by the pulse inver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N curve and the filtered mode obtained by the pulse inversion method are obtained. The S-N curve obtained by the block is doubl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harmonic amplitude, so the pulse inversion method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nonlinear ultrasonic testing to characterize the fatigue damage, while the S-N curve shows a slow growth and the final decline in the fatigue process. This trend corresponds to the 3 stage of material fatigue, and the metallographic organization has verifi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predict fatigue life by nonlinear ultrasonic pulse inversion method.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5113) 国际合作基金资助项目(2007DFR70070)
【分类号】:TG457.14;TG4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雪松;李书齐;王苹;孟立春;吕任远;;6N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断裂分析[J];焊接学报;2009年10期
2 李向伟;兆文忠;郑成德;;基于质量模糊评判模型的焊缝疲劳寿命评估[J];焊接学报;2010年08期
3 朱荣华;刚铁;;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声发射监测[J];焊接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税国双;黄蓬;;基于应力波因子的金属材料表面塑性损伤检测[J];材料工程;2013年11期
2 江念;王召巴;金永;陈友兴;;复合结构界面粘接质量的非线性超声检测[J];兵工学报;2014年03期
3 彭建;周绸;张丁非;;高速列车用6N01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0年11期
4 杨东霞;李晓延;顾长石;贺定勇;阎海亮;;Al-Mg-Mn-Er-Zr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J];焊接学报;2013年06期
5 陈剑波;卫英慧;马丽莉;侯利锋;郭春丽;;TWIP钢薄板激光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3年S2期
6 朱小刚;王联凤;乔凤斌;郭立杰;;6061-T6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疲劳性能分析[J];焊接学报;2014年04期
7 丁立伟;;LY12铝合金试件拉伸声发射信号特征分析与状态识别[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4年06期
8 叶佳龙;刚铁;;304不锈钢扩散焊界面的超声非线性成像[J];焊接学报;2014年05期
9 刘建;沈正超;何长树;;国产A6N01铝合金型材MIG焊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4年03期
10 毕洲洋;陈建辉;王广龙;王金柱;;黏接界面贴合型缺陷非线性超声检测[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建;魏书波;方喜风;汪认;何长树;;轨道车辆用A6N01铝合金型材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与性能[A];2014中国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和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姚屏;一体化双丝弧焊电源智能控制策略与工艺性能评定方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赵新光;风力机叶片疲劳裂纹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崧全;矿用钢丝在腐蚀环境中应力与腐蚀的交互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盼盼;焊接接头疲劳断口的三维重构及损伤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王世君;6082-T6铝合金厚板FSW组织与性能[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3 黄昌军;Al-Mg-Si-(Cu)合金显微结构对疲劳特性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2年
4 朱熹;新型复合助焊剂对AZ31镁合金A-TIG焊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年
5 李常武;基于无损检测的结构钢机械性能退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王依;工程机械焊接结构跨尺度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赵立彬;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损伤的非线性超声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林娜;RTM/纺织复合材料微缺陷非线性评价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9 黄伟荣;铝合金疲劳磁法监测技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10 齐振余;Al-12.7Si-0.7Mg合金MIG焊接工艺和焊后热处理对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元良;骆德阳;王一戎;;我国高速列车焊接技术及其新发展[J];电焊机;2008年08期
2 路浩;刘雪松;孟立春;马子奇;方洪渊;;高速列车车体服役状态残余应力超声波法无损测量及验证[J];焊接学报;2009年04期
3 陆善平;魏世同;李殿中;李依依;何广忠;赵旭;;焊丝成分对高速列车转向架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J];焊接学报;2010年06期
4 路浩;马子奇;刘雪松;方洪渊;;300km/h高速列车车体残余应力超声波法无损测量[J];焊接学报;2010年08期
5 刘静安;日本大断面铝合金挤压型材生产技术[J];铝加工;1995年05期
6 尹志民,张爱琼,王炎金;6005A铝合金型材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1年01期
7 刘静安;6005A铝合金大型特种型材的研制[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4年04期
8 李光海,刘正义;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金属高频疲劳监测[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京燮;黄云峰;张金民;;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J];复合材料学报;1987年01期
2 涂柏林;;《工程材料高低循环复合疲劳》讲座(四)——高、低循环复合疲劳寿命预测[J];机械强度;1987年03期
3 盛水平 ,李永生;U形波纹管的弹塑性近似分析及疲劳寿命预测[J];压力容器;1988年06期
4 苏翰生,何晋瑞;拉-拉应力条件下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新方法[J];机械工程材料;1989年04期
5 苏翰生;;优化计算在蠕变-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J];航空材料学报;1990年01期
6 唐俊武;王建国;王红缨;穆向荣;;磁致伸缩效应在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J];物理测试;1991年05期
7 童小燕;孙秦;董聪;杨庆雄;;疲劳寿命预测能量方法的试验验证及其参数系统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8 董月香;高增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综述[J];大型铸锻件;2006年03期
9 奚蔚;姚卫星;;一种考虑尺寸效应的缺口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唐俊武,穆向荣,王建国,王红缨,张秀林;磁致伸缩效应在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胜利;姚磊江;童小燕;;复合材料修补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李小影;石凯;周建宏;卢雪峰;;连续管疲劳寿命预测研究现状[A];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兆文忠;;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高速动车组疲劳寿命预测与控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谢素明;周晓坤;李向伟;李晓峰;;基于美国ASME标准的重载货车车体焊缝疲劳寿命预测[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5 龙老虎;张邦强;;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概述[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戚东涛;程光旭;魏生桂;;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道双轴疲劳寿命预测研究[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7 张行;崔德渝;;变幅加载疲劳问题损伤力学分析方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赵欣欣;王正道;;PI无机杂化薄膜疲劳寿命预测模型[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郭平;林垲;杨昌军;;基于场强法的疲劳寿命预测[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龙老虎;张邦强;;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概述[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S01汽轮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旭亮;不确定性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朱顺鹏;高温复杂结构的混合概率故障物理建模与疲劳寿命预测[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雷冬;疲劳寿命预测若干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张国庆;零件剩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与产品可再制造性评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周泽;基于真实路谱重现的虚拟台架及汽车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王潍;42CrMo钢疲劳短裂纹演化行为及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晓峰;基于虚拟疲劳试验的铁路车辆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8 阳光武;机车车辆零部件的疲劳寿命预测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Vu Tuan Dat(武俊达);液压模块组合挂车动态响应及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婷;驱动轮结构强度分析及疲劳寿命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营;基于初始应力条件的发动机连杆剩余疲劳寿命预测[D];山东大学;2012年
3 胡震;功率器件的故障诊断及疲劳寿命预测[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4 汪宏;基于MATLAB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陈志超;多轴非比例载荷下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侯亚丁;基于疲劳理论和能量分析的机械设备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O绰,
本文编号:1781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78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