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06铝合金中厚板的拉深变形行为
本文选题:A铝合金 + 中厚板 ; 参考:《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年07期
【摘要】:由于弯曲效应,中厚板拉深时厚度方向存在明显应力梯度,使其与薄板拉深变形有所不同。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中厚板拉深变形过程中不同阶段板材厚度方向的径向应力分布规律,揭示凹模圆角大小对中厚板拉深变形径向应力的影响规律。对厚度4.5 mm的5A06铝合金板材进行不同凹模圆角条件下内径为450 mm筒形件拉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厚板拉深过程中最大径向应力位于直壁区与凹模圆角过渡处;且随凹模圆角的增大,最大径向应力值逐渐减小;破裂缺陷发生在凹模圆角与直壁区过渡处,且随凹模圆角增大,破裂延缓发生,极限拉深行程显著提高,凹模相对圆角为12时的极限深度比相对圆角4.5时的提高了83%。
[Abstract]:Due to the bending effect, there is an obvious stress gradient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plate during drawing, which makes it different from the deep drawing deformation of the thin plate. By means of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adial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of plate thickness direc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plate drawing deformation was studied, and the effect of die angle on radial stress of plate drawing was revealed. The deep drawing experiments of 450mm cylindrical parts with different die angl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5A06 aluminum alloy plate with a thickness of 4.5m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radial stress is located a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straight wall and the corner of the die during drawing, and the maximum radial stress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gle of the die, and the fracture defect occurs a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corner and the straight wall of the di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gle of the die, the rupture is delayed, and the limit drawing stroke is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limit depth of the die relative to the angle of 12:00 is 83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lative angle of 4.5.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T12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5114)
【分类号】:TG306;TG14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永超;陈宇;苑世剑;;半球底筒形件充液拉深加载路径优化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2 徐永超;刘欣;刘晓晶;苑世剑;;Deformation and defects in hydroforming of 5A06 aluminum alloy dome with controllable radial pressure[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年06期
3 刘欣;徐永超;苑世剑;;铝合金异型曲面件液压成形过程(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S2期
4 于忠奇,赵亦希,林忠钦;汽车用铝合金板拉深性能评估参数[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10期
5 王会廷;高霖;沈晓辉;陈明和;;铝合金2A12-O的动态充液拉深[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5期
6 苑世剑;何祝斌;刘钢;王小松;韩聪;;内高压成形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10期
7 赵长财;曹秒艳;肖宏;董国疆;郝海滨;;镁合金板材的固体颗粒介质拉深工艺参数[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学峰;张辉;陈振华;;铝合金板成形性及成形工艺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5年12期
2 刘晓晶;徐永超;苑世剑;;平底筒形件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的数值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年06期
3 林俊峰;李峰;韩杰才;冯书乐;苑世剑;;管件液压成形中加载路径的确定方法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年06期
4 陈水先;张辉;曾新祥;邓学峰;;FVS0812铝合金半球形件拉深成形的有限元分析[J];锻压技术;2008年02期
5 王会廷;彭飞;邰阿媛;章静;闫军;;斜凸缘锥形件充液拉深中预胀作用研究[J];锻压技术;2012年03期
6 张伟玮;韩聪;苑世剑;曹伟;丁勇;赵福全;;加载路径对扭力梁内高压成形壁厚分布和精度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2年04期
7 王克环;高贵麟;董哲;刘钢;;预拉深对气胀钛合金筒形件壁厚均匀性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2年04期
8 齐延兵;林俊峰;苏海波;陈新平;刘钢;;冲头形状对液压冲孔塌陷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3年01期
9 王勇;韩聪;苑世剑;臧超;;补料量对管材充液剪切弯曲成形精度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3年02期
10 张文达;刘钢;魏文庭;;内压对镁合金差温内压成形起皱行为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宜松;陈吉清;李宇彤;裘芝敏;;车身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及其成形性能研究进展[A];2009年广东先进制造技术(佛山)活动周文集[C];2009年
2 黄宜松;陈吉清;李宇彤;裘芝敏;;车身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及其成形性能研究进展[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松楠;5754铝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峻;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与优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易国锋;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精细化仿真与优化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蒋济雄;口腔正畸弓丝成形规划及弯制机器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5 谭越;冲焊型液力变矩器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张庆芳;板料多点成形回弹补偿方法及其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林鹏;Ti-22Al-25Nb合金板材高温变形行为与成形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王凯峰;时效硬化铝合金板材预成形退火加工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杜冰;固体颗粒介质管材窄环带胀缩成形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10 李贵;面向产品设计的回弹模拟与几何补偿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枫;深冲铝合金板热成形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曹园园;6181/6016H18高强铝合金同步冷却热成形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刘胜京;5A06铝合金锥形件充液拉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邓学峰;耐热铝合金(FVS0812)半球形件温成形的有限元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5 黄电源;汽车用5182铝合金温变形行为及其拉深成形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彭水样;中强度Al-Mg合金板的拉延成形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彭本栋;汽车铝板、拼焊镀锌板成形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8 温华典;空调联箱多支管顺序液压成形过程的模拟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9 潘海彦;变径管液压成形工艺设计与模具优化[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10 常勇;微钢珠软凹模成形技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宇,徐永超,康达昌;基于YX28-400/650C双动液压机的板材液压成形装备的研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年04期
2 苑文婧;王小松;苑世剑;;变径管内高压成形的厚度分界圆[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年02期
3 ;Investigation of SUS304 Stainless Steel with Warm Hydro-mechanical Deep Drawing[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04年01期
4 王强;;AP&T公司的充液拉深技术[J];锻压技术;1994年06期
5 李春峰;孙红军;于连仲;;评定拉伸性能的新参数[J];锻压机械;1988年04期
6 关绍康,姚波,王迎新;汽车铝合金车身板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05期
7 徐永超,康达昌;18-8型不锈钢微温充液拉深工艺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8 徐永超;陈宇;苑世剑;;半球底筒形件充液拉深加载路径优化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9 安立辉;刘欣;陈宝国;徐俊瑞;徐永超;苑世剑;;预胀对2A12铝合金复杂曲面零件充液拉深成形的影响[J];航天制造技术;2009年05期
10 何祝斌;苑世剑;查微微;梁迎春;;管材环状试样拉伸变形的受力和变形分析[J];金属学报;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凯;超薄铝材拉深加工的特点分析[J];有色金属工业;2002年02期
2 赵升吨 ,王骥 ,崔晓勇 ,杨玉海 ,于德弘;弧焊环拉深划伤机理及其防止技术的研究[J];锻压技术;2003年05期
3 鄂大辛,水野高尔;非回转对称拉深中材料流动变形规律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4 魏斯亮;旋转体拉深件切边专机的改进[J];现代制造工程;2003年06期
5 赵升吨 ,杨玉海 ,王骥;筒形件新型充液拉深的数值模拟及工艺机理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6 李良福;拉深零件用装置[J];模具技术;2004年03期
7 曹玉宝,王宏;不锈钢零件的拉深对策[J];山东机械;2005年02期
8 张慧绒;;一次拉深成形的异形拉深件的下料[J];机械工人;2006年02期
9 王雪芳;;基于对向液压拉深的高精度拉深件的应用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6年02期
10 邓明;李庆;;不锈钢板成形分析及防止拉深缺陷的对策[J];锻压技术;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富钧;;直壁高方盒件多次拉深分析及优化工艺参数的推导[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王志恒;王宁;王鹏程;张晶;秦爱鲜;;盒形零件拉深软件程序设计[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王新云;欧阳坤;夏巨谌;胡国安;;冲锻成形过程强力拉深增厚工艺的有限元分析[A];第3届全国精密锻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晓可;;冲压拉深成型模具对家用汽油发电机油箱质量的影响[A];2007年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朝辉;曹海桥;吉卫;;厚壁圆筒件温差拉深及有限元模拟[A];第八届全国塑性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朱霆;范和新;;复杂拉深件控制成形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燃气供热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周朝辉;曹海桥;吉卫;;厚壁圆筒件温差拉深及有限元模拟[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承仪新;;圆筒形拉深毛坯直径的图标法[A];塑性加工技术文集[C];1992年
9 刘建华;杨合;李玉强;;不同道次下拉深旋压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栾贻国;李云江;孙胜;;筒形拉深件CAD系统的软件工程分析[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琴;我国开建世界最大双动充液拉深液压机[N];中国船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嵩;锥形件智能化拉深仿真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2 王会廷;液体内向流动板材液压成形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郑重;基于数值模拟的模具设计与等离子熔积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戴护民;金属板材拉深孔成形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基于极限拉深原理的高速智能液压拉深机控制系统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2 杨安;拉深坯料的体积法计算与数值模拟[D];南昌大学;2007年
3 樊福霞;复杂形状零件多道次拉深过渡形状确定方法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郭国谊;纤维方向沿厚向分布的金属板拉深性能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柳建安;薄壁不锈钢产品极限拉深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6 刘胜京;5A06铝合金锥形件充液拉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叶卫东;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孙雪娇;三棱盒拉深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9 施于庆;基于展开尺寸计算的拉深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徐劲琳;板料一次拉深极限高度预测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99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799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