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刀具表面微织构的激光加工工艺基础及刀具磨损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激光加工 + 陶瓷刀具 ; 参考:《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陶瓷刀具的快速磨损是制约淬硬钢等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加工的关键问题,高性能的表面微织构具有良好的减磨性能,该技术应用于陶瓷刀具表面将会极大的提高陶瓷刀具的切削性能。因此,本文针对激光参数对陶瓷刀具表面微织构制备的影响规律,以及表面微织构不同参数对陶瓷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这两大核心问题开展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ANSYS对355nm紫外激光加工陶瓷刀具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不同激光能量密度与扫描速度下,355nm紫外激光对陶瓷刀具材料去除的影响规律,与实验研究的结果作对比,同时为实验研究提供合适的参数选择范围。(2)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激光参数对微织构制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55nm紫外激光加工陶瓷刀具表面微织构的过程中,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微织构的宽度逐渐增加,最终趋于25μm,微织构的深度也线性增大;激光扫描速度影响到材料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到激光脉冲的个数,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微织构的宽度基本不变,微织构的深度逐渐减小;随着激光扫描次数的增加,微织构的宽度有所波动,整体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微织构的深度线性增大;激光重复频率不仅影响光斑的重合度,还会改变单脉冲能量的大小,当频率在10kHz~30kHz之间时,随着频率的增加,微织构的宽度逐渐减小,微织构的深度逐渐增大;当频率在30kHz~ 40kHz之间时,随着频率的增加微织构的宽度和深度都急速减小;当频率在40kHz~ 50kHz之间时,随着频率的增加微织构的宽度和深度逐渐增加。最终选取了合理制备陶瓷刀具表面微织构的激光加工工艺参数。(3)采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陶瓷刀具切削淬火钢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微织构的置入对刀具切削温度和刀具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根据仿真结果,选取不同的微织构形貌参数进行切削实验,并为刀具磨损机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4)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激光参数对微织构制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形貌微织构陶瓷刀具切削淬火钢后,横向微织构陶瓷刀具前刀面的磨损区域最小、磨损中心到切削刃的距离最远、磨损深度最小,并且横向微织构陶瓷刀具后刀面的磨损量最小;随着微织构深度的增加,刀具前刀面磨损区域逐渐增大、磨损中心到切削刃的距离越来越近、磨损深度逐渐增加,刀具后刀面的磨损量逐渐增大:随着微织构间距的增加,刀具前刀面磨损区域逐渐增大、磨损中心到切削刃的距离先增加后减小、磨损深度逐渐增加,刀具后刀面的磨损量逐渐增大;随着微织构宽度的增加,刀具前刀面磨损区域逐渐增大、磨损中心到切削刃的距离越来越近、磨损深度逐渐增加,刀具后刀面的磨损量逐渐增大。(5)采用SEM精细化的观察分析了刀具前、后刀面的磨损状况,研究了表面微织构陶瓷刀具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微织构深度过大时,切削过程中刀具强度降低进而导致刀具破损;微织构间距过大时,切削过程中有效作用的微织构数量减少将会导致刀具磨损增加;微织构宽度过大时,切削过程中二次切削将会导致刀具磨损增加;横向微织构可以有效减少刀具与切屑的摩擦作用,减少刀具磨损。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aser parameters on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of ceramic cutting tools is studied by means of ANSYS .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aser energy density and scanning speed on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of ceramic cutting tools is studied .
the laser scanning speed affects the number of laser pulses received by the material in a unit time , and the width of the micro - texture is basically unchanged as the laser scanning speed increases , and the depth of the micro - texture is gradually reduced ;
As the number of laser scanning increases , the width of the microtexture fluctuates , the overall presentation gradually decreases , and the depth of the micro - texture increases linearly ;
The repetition frequency of laser affects not only the coincidence degree of the spot , but also the size of the single pulse energy . When the frequency is between 10 kHz and 30 kHz , the width of the micro - texture gradually decreases as the frequency increases , and the depth of the micro - texture gradually increases ;
When the frequency is between 30 kHz and 40 kHz , the width and depth of the micro - texture decreases rapidly as the frequency increases ;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ser parameters on the cut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cutting tool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software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r area of the front rake face of the transverse micro - textured ceramic cutter is the least , the wear depth is the minimum , and the wear of the cutter face of the transverse micro - texture ceramic cutter is the minimum .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icro - texture depth , the wear area of the rake face of the cutter gradually increases ,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wear center and the cutting edge is gradually increased , the wear depth is gradually increased , the wear area of the rake face of the cutter gradually increases as the micro - texture distance increases ,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wear center and the cutting edge is increased , the wear depth is gradually increased , and the wear amount of the cutter face of the tool is gradually increased ;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idth of the micro - texture , the wear area of the rake face of the cutter gradually increases , the wear depth increases gradually , and the wear depth of the tool flank is gradually increased .
When the micro - texture space is too large , the reduction of the number of micro - textures which are effective in the cutting process can increase the wear of the tool ;
when the micro - texture width is too large , the secondary cutting in the cutting process can increase the wear of the tool ;
The transverse micro - tex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cutter and the chip and reduce the wear of the cutter .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宝友,崔丽华,黄传真,艾兴;两类陶瓷刀具的现状、性能与应用[J];陶瓷学报;2001年01期
2 姜春光,翟书研;陶瓷刀具在生产中的应用介绍[J];一重技术;2002年01期
3 刘祖德;应用陶瓷刀具以车代磨[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2年04期
4 苗赫濯;新型陶瓷刀具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S1期
5 ;新型陶瓷刀具[J];江苏陶瓷;2006年04期
6 潘敏元;;美国新的陶瓷刀具材料[J];工具技术;1965年01期
7 元;设计陶瓷刀具应注意的事项[J];国外精密工具;1964年09期
8 晶磊;陶瓷刀具的发展[J];工具技术;1981年02期
9 晶;陶瓷刀具的适用范围[J];工具技术;1982年02期
10 赵恩光 ,李家仪;陶瓷刀具[J];工具技术;198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桢;谢华永;卢振伟;;陶瓷刀具在轴承加工中的应用[A];2009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厦工杯>工艺征文论文集[C];2009年
2 叶毅;叶伟昌;;陶瓷刀具概述[A];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论文集[C];2004年
3 许崇海;艾兴;黄传真;;陶瓷刀具切削加工中的裂纹现象[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彭志坚;李文治;苗赫濯;石峰;;MEVVA源离子注入陶瓷刀具表面改性研究[A];2004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纳米氮化钛陶瓷刀具研制成功[A];庆祝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专辑[C];2005年
6 李永洪;徐炜;王晓华;张波;潘敏元;;陶瓷刀具材料增强增韧机制的TEM研究[A];第七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3年
7 苗赫濯;彭志坚;吴冰;杨思泽;刘赤子;齐龙浩;;高能量密度脉冲等离子枪在陶瓷刀具上沉积高硬耐磨涂层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石增敏;郑勇;游敏;丰平;刘文俊;;氮化处理金属陶瓷刀具的磨损形态和机理[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9 韩成良;赵娣芳;丁明;;TiN纳米颗粒增强(Ti,W,Mo)C@TiC-Ni金属陶瓷刀具的制备[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论文集[C];2014年
10 许崇海;张荣波;冯曰美;肖光春;;Al_2O_3-Ti(C,,N)-SiC新型陶瓷刀具材料加工工具钢和铸铁时的磨损特性[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孙圆;陶瓷刀具:外柔内刚露锋芒[N];中国质量报;2013年
2 陈冀渝;新型陶瓷刀具的研发新进展[N];广东建设报;2007年
3 何达;新型纳米材料金属陶瓷刀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4 刘志国;新型特种陶瓷刀具材料发展展望[N];广东建设报;2007年
5 阮霞;纳米材料制成金属陶瓷刀具[N];中华建筑报;2004年
6 陶达;合工大用纳米材料制成金属陶瓷刀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7 通讯员 霍效忠 王晓芒 记者 王春;金属陶瓷刀具研究有重大创新[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彬;原位反应自润滑陶瓷刀具的设计开发及其减摩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方斌;烧结过程中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结构演变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珉;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陶瓷刀具材料及其切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曹同坤;自润滑陶瓷刀具的设计开发及其自润滑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周婷婷;陶瓷刀具材料纳观界面行为和微观断裂行为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崇学文;碳热还原合成晶须增韧陶瓷刀具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殷增斌;高速切削用陶瓷刀具多尺度设计理论与切削可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彭志坚;载能离子陶瓷刀具表面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郝松;三维三相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的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宋金鹏;硼化钛基复相陶瓷刀具及其失效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贺;陶瓷刀具与不锈钢的扩散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李德伟;新型氧化铝基陶瓷刀具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中军;陶瓷刀具数据库的研究与建立[D];山东大学;2005年
4 朱小辉;陶瓷刀具材料微观尺度有限元模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永莲;自润滑陶瓷刀具材料的梯度设计及应用[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6 吴光永;梯度自润滑陶瓷刀具材料的研制及其减摩耐磨机理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7 邹长斌;低缺陷陶瓷刀具的设计数据库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王春林;梯度自润滑陶瓷刀具的切削模拟及设计[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9 石强;原位一体化制备陶瓷刀具及其切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于海滨;陶瓷刀具材料三维微观裂纹扩展行为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03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803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