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双机器人协同焊接的轨迹优化

发布时间:2018-05-12 00:23

  本文选题:双机器人 + 协同焊接 ; 参考:《焊接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协同焊接轨迹优化方法.基于弗莱纳-雪列矢量理论,建立并修正复杂焊缝离散点坐标系.在双机器人协同焊接有效工作空间内,以最佳焊位、焊接速度恒定、无碰撞以及一定焊枪工作位姿为约束条件,确定双机器人初始焊接点可行域.基于焊接平稳性思想,以焊接全过程双机器人各关节角位移变化总量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获取最优初始焊接点和其对应的最优焊接轨迹.搭建试验平台,比较最优初始焊接点和其它可行点的协同焊接轨迹.对各关节的平均角速度、角速度波动性、峰值和焊接时间四个方面分析.结果表明,提出轨迹优化方法是有效的.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trajectory of two-robot cooperative welding is proposed. Based on Fliner-Snow vector theory, the discrete point coordinate system of complex weld seam is established and modified. Based on the optimal welding position, the constant welding speed, the collision-free welding position and the welding torch position, the feasible region of the initial welding joint of the two robots is determined in the effective workspace. Based on the idea of soldering smoothness, the optimal initial welding point and its corresponding optimal welding trajectory were obtained by minimizing the total angular displacement change of the joints of the dual robot in the whole welding process. Build a test platform to compare the optimal initial welding point and other feasible points of the cooperative welding trajectory. The average angular velocity, angular velocity fluctuation, peak value and welding time of each join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method is effective.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863计划2009AA-043901-3) 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资助项目(2011A-091101001) 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资助项目(2012B090600028)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2B010900076,2012B011300056)
【分类号】:TP242;TG4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辉;汪苏;;骑座相贯线焊接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及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2 汪苏;苗新刚;李晓辉;;基于模糊控制的焊接机器人焊枪姿态规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3 陈焕明;熊震宇;刘频;;弧焊机器人虚拟示教编程系统[J];电焊机;2008年06期

4 陈焕明;熊震宇;;基于VC++的弧焊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设计[J];电焊机;2009年01期

5 陈美宏;焦恩璋;;空间焊缝的位姿参数与放置规划研究[J];电焊机;2011年04期

6 王含宇;崔军;张国涛;;便携式相贯线切割焊接一体机的设计[J];电焊机;2012年03期

7 吴翔;马孜;胡英;李爱国;;焊接机器人快速修复与成型辅助软件设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李吉平;朱华伟;杜江;;精度可控的CRT工业机器人几何建模[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陈圣国;刘治;梁少芳;周英;;喷涂机器人自主编程综合平台的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年06期

10 朱鸿巍;陈英雄;席文明;;机器人压铸件下料与去毛边一体化系统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志翔;卢振洋;宋永伦;张军;白立来;;基于Solid Edge的弧焊机器人图形仿真与离线编程[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谦;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及其在光纤激光加工平台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邵彩云;基于KBE的工业机器人测控软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崔静静;机器人型钢切割离线编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廷顺;相贯线全位置焊接机器人构型及结构的最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刘翼;四自由度并联传动型相贯线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6 蔡能;批量多样化柴油机机架焊接技术集成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瑞军;核电压力容器J型坡口焊接机器人设计与仿真[D];天津大学;2012年

8 林前程;焊接机器人应用于微型汽车车身制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康艳军;弧焊机器人运动学规划及机器人/变位机的运动仿真[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尹萍;自动焊接机床运动控制算法研究与软件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晓辉;汪苏;;骑座相贯线焊接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及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2 康艳军,朱灯林,陈俊伟;弧焊机器人和变位机协调运动的研究[J];电焊机;2005年03期

3 陈国良;黄心汉;王敏;;双机器人协调跟踪复杂边缘的运动规划[J];电气自动化;2006年05期

4 姚杰;;机器人在焊接相贯线时的无碰撞轨迹规划[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胜;脉冲埋弧焊工艺研究及工程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炳辉;曾庆良;;喷射混凝土机器人工作性能仿真[J];金属矿山;2007年02期

2 嵇鹏程;沈惠平;;服务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胡准庆,房海蓉,方跃法;机器人精确轨迹控制方法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4 罗建国;何茂艳;;基于控制理论和电子技术的机器人工作空间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殷子强;张广军;赵慧慧;袁新;吴林;;人机交互式机器人弧焊再制造系统设计[J];焊接学报;2013年01期

6 刘毅;;冲压自动化机器人选型[J];一重技术;2013年01期

7 罗翔,倪受东;机器人捕捉运动目标技术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彭灿灿;李钰桢;岳海瑞;杨锦辉;朱晓军;薛家祥;;机器人焊接复杂焊缝的仿真[J];电焊机;2014年04期

9 周友行;;多关节凿岩机器人工作空间的数值解法[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6年03期

10 谢烽;陈鹿民;张存鹰;;空间六自由度多关节机器人工作空间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范守文;徐礼钜;;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的解析法[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殷子强;张广军;袁新;赵慧慧;吴林;;人机交互式机器人弧焊再制造系统设计[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范波涛;闫成新;;喷浆机器人灵巧度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海丹;刘玉鹏;郑志强;;四轮全向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方法[A];2005中国机器人大赛论文集[C];2005年

5 高理富;宋宁;;Puma控制器改造中的控制算法探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徐晓;翟敬梅;谢存禧;;机器人柔性装配单元的设计[A];第十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梁天培教授纪念会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金华;护士助手机器人总体方案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赵扬;机器人磨削叶片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正义;机器人与环境间力/位置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东勇;多机器人协作的学习与进化方法[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淑华;复杂动态环境下多机器人的运动协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郝宗波;家庭移动服务机器人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李相鹏;连通性约束的多机器人集合及导航[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李彦涛;助餐机器人样机研制及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宋勇;机器人群体行为数学建模与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刘爽;多机器人编队的运动规则[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正泓;类人机器人的仿真技术研究及其在比赛动作设计中的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08年

2 郭安庆;基于机器人的柴油机气缸盖堆焊技术开发[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婧慧;机器人滚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尔静;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徐亮;室内清扫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6 刘廷顺;相贯线全位置焊接机器人构型及结构的最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7 何武;室内服务机器人的导航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张成军;可重构机器人的设计及基础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李文广;双机器人标定方法研究及协调仿真[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10 胡永凉;面向熔射制模的机器人研磨系统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76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876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7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