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辅助加工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仿真分析
本文关键词:超声辅助加工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仿真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理工大学》 2013年
超声辅助加工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仿真分析
黄浩
【摘要】:超声辅助加工技术亦称作旋转超声加工技术,是利用传统加工与高频超声振动复合形成的新的加工技术。和传统的切削、磨削加工方法相比,超声辅助切削、磨削加工具有刀具磨损小、切削力小、加工表面损伤层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加工硬脆材料、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超声辅助加工中换能器随加工工具一起高速转动,如何将高频超声电信号传输到高速旋转的超声振动单元的换能器上是实现超声辅助加工的一个前提和难点。传统的超声辅助加工通过碳刷和导电滑环的摩擦接触传输能量为换能器供电,具有碳刷磨损快、发热量大、导线裸露、容易积炭打火、刀具转速不能过高、无法实现自动换刀等问题。 针对现有超声辅助加工中的电能传输方式的缺点,提出了基于电磁耦合理论的超声辅助振动系统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方案。非接触电能传输可以克服接触式电能传输的不足,使超声辅助加工更加安全、稳定、可靠。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较为复杂,由于非接触式变压器内存在漏磁,传输效率较低。目前国内尚未开发出成熟的系列化非接触式超声电能传输技术和系统。本文针对基于电磁耦合理论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存在的问题,建立非接触传输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了非接触传输装置的电磁场分布规律,分析了影响传输效率的因素和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超声辅助加工的应用现状以及加工特点,分析了超声辅助加工对超声电能传输技术的需求,揭示了传统的超声辅助加工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的缺点,提出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替代传统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 (2)对非接触式超声电能传输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非接触式变压器的互感等效模型以及超声振动单元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制约非接触式超声电能传输系统性能的因素,为后续仿真分析提供依据。为使传输性能最佳,利用互感等效模型和超声振动单元的等效电路为基础分析系统的补偿电路。共列举了八种原、副边补偿形式,分别计算出不同补偿电路下的原、副边阻抗。 (3)建立了非接触式超声电能传输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非接触式传输系统的电磁特性和传输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分析了非接触式变压器的磁芯截面积、磁芯间隙、磁芯轴线偏移以及磁芯轴线偏摆对系统最大磁通密度、耦合系数和传输效率的影响规律。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对非接触式变压器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进行设计优化,在保证传输性能的前提下尽量优化非接触式超声电能传输系统的各参数。 (4)研制了用于超声辅助加工的非接触式超声电能传输系统,建立了非接触式超声电能传输试验平台,对有限元仿真分析的磁芯截面积、磁芯间隙、磁芯轴线偏移和磁芯轴线偏摆如何影响非接触式超声电能传输系统性能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趋势一致,误差较小,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724;TG6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新型无接触能量传输系统[J];变压器;2003年06期
2 严后选;张天宏;孙健国;;旋转部件数据采集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8期
3 武瑛,严陆光,黄常纲,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4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运动设备无接触供电系统耦合特性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3期
5 秦海鸿;王慧贞;严仰光;;非接触式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原理分析与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4年05期
6 孙登亚;黄文新;胡育文;;基于新型可旋转变换器的感应电能传输技术[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10期
7 杨鑫宏;韩杰才;;脆性光学材料的超声磨削实验研究[J];光学技术;2007年01期
8 袁小飞;成全;王燕;王艳丽;;关于立式数控铣床旋转超声铣头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11期
9 康仁科;马付建;董志刚;郭东明;;难加工材料超声辅助切削加工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2年16期
10 郑书友;冯平法;徐西鹏;;旋转超声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明浩;刘丽;卓放;王兆安;;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可分离变压器磁场的有限元仿真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立涛;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功率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庞明鑫;非接触式超声电能传递装置的设计理论及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冠英;杯形工具变幅杆振动系统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苏阔;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超声辅助磨削加工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楠;;松耦合反激式电能传输电路的设计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傅文珍;张波;丘东元;;频率跟踪式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系统研究[J];变频器世界;2009年08期
3 王军华;李建贵;汪友华;杨庆新;;应用于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的研究[J];变压器;2008年08期
4 马纪梅;杨庆新;陈海燕;;用于人工心脏的经皮传能高频变压器耦合特性分析[J];变压器;2010年02期
5 马纪梅;杨庆新;陈海燕;;用于人工心脏的经皮传能变压器的优化设计及无功补偿的研究[J];变压器;2010年07期
6 韩建辉;亓东欣;张威;田小建;;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杨民生;王耀南;;新型无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技术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孙跃;朱军峰;王智慧;苏玉刚;戴欣;;CPT系统输出稳压控制技术[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宋颖;王志臣;杜彦良;;压电传感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5期
10 段其昌;李正中;曾蓉;;矩阵变换器在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国东;孙跃;戴欣;王智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分段控制方法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杨景卫;曹彪;尹天罡;;基于DSP控制超声金属焊接电源的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曾劲松;罗文华;雷向红;;超声电机频率跟踪技术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4 桂;朱忠尼;;参量变压器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马春苗;冒俊;潘家伟;李华峰;;基于相位差控制的超声波电动机驱动控制器[A];第十二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韩腾;卓放;刘涛;王兆安;;采用非接触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军峰;王智慧;孙跃;;CPT系统输出稳压控制技术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超亮;汤晓华;冯绪清;;旋转超声加工表面质量试验分析[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旭;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薛凯峰;微机电系统多维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夏晨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效特性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马纪梅;人工心脏的经皮传能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礼平;基于机床附件化的旋转超声波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李一博;磁致伸缩多参数罐储自动计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李斌;液体媒质超声波电机有限元分析及运行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严后选;旋转部件无线遥测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周雯琪;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与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捷;超硬磨料CBN砂轮超声振动修整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任宇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超声辅助磨削加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宁;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严沁;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李庆芬;超声珩齿振动系统的理论设计与仿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任杰;基于IR2110芯片大功率超声电源的改进[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新;超声波辅助珩齿加工工件对系统谐振频率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邵珠宏;基于感应电能传输的轮胎充放气系统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洪静;超声振动铣削光学玻璃材料加工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吴永亮;弹道修正弹感应装定非接触供电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斌 ,万学滨;浅议辐射骚扰测量中测试距离的影响[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2年01期
2 王文明,潘复生,曾苏民;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现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3期
3 杨继先,张永宏,杨素梅,郭伟光,郝利兵;陶瓷深孔精密高效加工的新方法──超声振动磨削[J];兵工学报;1998年03期
4 梁志强;王西彬;吴勇波;栗勇;赵文祥;庞思勤;;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技术的现状与新进展[J];兵工学报;2010年11期
5 张雪松,朱超甫,顾颐;使用微带天线进行近距离能量传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樊华,郑小林,皮喜田,彭承琳;一种用于体内诊疗装置的无线能量传输方案[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4年03期
7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新型无接触能量传输系统[J];变压器;2003年06期
8 谭定忠,雷红旗,王殿君,姜正武;一种旋转构件扭矩信号测试系统[J];传感器技术;2002年04期
9 陈仁文;旋转件非接触信号传输中的通道特性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3年10期
10 卞春江,张天宏,邓志伟,张平;面向旋转构件的高速无线数据采集系统[J];传感器技术;200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冬菊;超声波铣削加工原理及相关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张银霞;单晶硅片超精密磨削加工表面层损伤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张建云;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董志刚;单晶MgO微观力学行为和磨粒加工表面层损伤[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宇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超声辅助磨削加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元晶;SiC_p/Al复合材料高速切削加工表面微观形貌表征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梁英;一种新型超声波电源的研究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辛雅宁;一种新型超声电源换能系统的研究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刘志宇;感应充电实验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杨超华;大截面超声变幅杆振动特性研究及设计软件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7 王艳东;压电换能器在并联谐振频率附近的特性及自动频率跟踪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德红;超声波平行轴硬珩齿工艺的基础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9 宫晓琴;超声波硬珩齿加工理论与实验的初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10 周家林;SiCp/Al复合材料的高速切削机理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宗楷;;True Temp 7100型测温装置[J];上海金属;1993年03期
2 王祺明;;服装业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的方法和现状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夏利利;杨文革;董正宏;;非接触超声检测技术在航天无损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耿国强;;非接触式找正仪的研制[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刘卿卿;李海燕;浦昭邦;;光学法表面形貌测量技术[J];光电技术应用;2008年02期
6 袁鹏斌;袁宗明;欧阳志英;;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螺纹参数测量系统[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8年04期
7 陈汇龙;杨勇;袁寿其;翟晓;李亚南;;激光加工在非接触式动压型机械密封中的应用[J];流体机械;2009年02期
8 刘韶辉;;非接触性自动定尺系统在水平连铸切割中的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09期
9 寒冰;李彬;;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新趋势[J];中国安防;2010年08期
10 松杉;齿轮加工的非接触式自动检查[J];工具技术;197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倩;郭俊杰;;激光非接触式测头的研究与应用[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李奕;刘少华;宋志文;刘铁湘;宋学印;;非接触式铸坯切割定尺控制系统在钢厂的应用[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梁霄;贾朝波;;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伟;刘芳;李晋川;邹远文;黄学进;陈孟诗;;非接触式多功能脊柱生物力学测试仪[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立臣;汪韬;尹飞;杨瑾;胡雅楠;;非接触式远程微小物体温度的测量[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强;;测宽仪在热轧的应用[A];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余新;童云飞;;当今几何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郝延红;王家礼;;模拟电路红外故障诊断中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法[A];第20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治国;;MSP430非接触式IC卡阶梯水表[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宇;刘刚;汪姗;;基于PVDF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应变测量技术研究[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远霞;[N];张家界日报;2006年
2 徐威;[N];中国贸易报;2006年
3 徐威;[N];国际商报;2006年
4 周报;[N];中国工业报;2008年
5 ;[N];人民邮电;2006年
6 ;[N];人民邮电;2007年
7 孙艳辉 宇文雄;[N];中国航空报;2010年
8 重庆 罗宇屏;[N];电子报;2007年
9 郭群;[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10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 付国映;[N];通信产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倪昊;非接触式IC卡天线的集成化研究及芯片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3年
3 孔垂辉;青少年非接触式体型二维测量与评价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4 张玉贵;烟气轮机叶片振动的非接触式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于江林;滚动轴承故障的非接触声学检测信号特性及重构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6 陆建钢;高分辨率显示特性的分析与测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周雯琪;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与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王明宇;低功耗双界面CPU智能卡芯片的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2011年
9 钟伟;多孔质气悬浮特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孙运达;多视点非接触式人体运动捕捉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慰东;提高随钻系统中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效率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2 黄浩;超声辅助加工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仿真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赵伟;深海非接触式双向信号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宋海鹰;基于光电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高温熔体非接触式测温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马海燕;非接触式IC卡技术研究及防冲突系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牛钊;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城市公共交通非接触式IC卡收费系统的研究及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7 杨云涛;非接触式人体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徐晓刚;电网非接触式过电压监测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黄冕;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延和;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车辆油耗计量管理软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超声辅助加工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仿真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8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