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pH值模拟酸雨溶液中纯铜的腐蚀行为
本文选题:金属材料 + 材料失效与保护 ; 参考:《材料研究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使用电化学阻抗(E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纯铜在不同p H值模拟酸雨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p H值的模拟酸雨溶液中纯铜的阻抗谱特征有很大差异,说明纯铜有不同的腐蚀机制。XPS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溶液的p H值为3时纯铜表面主要生成Cu2O,p H值为5时表面主要生成Cu O,p H值为6时表面生成Cu2O和Cu O的混合物。O2和H+共同影响纯铜的腐蚀历程,在低p H值环境中腐蚀的控制步骤是溶解氧通过双电层的扩散,H+的存在起促进作用。随着p H值的升高H+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纯铜的腐蚀主要受氧的去极化过程控制。
[Abstract]: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pure copper in different pH value simulated acid rain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edance spectra of pure copper in simulated acid rain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pH values are very differ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pure copper has different corrosion mechanisms. XPS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pure copper has different corrosion mechanisms. When the pH value of simulated acid rain solution is 3, Cu _ 2O _ 2 / H is mainly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pure copper with Cu _ 2O _ 2 / H value = 5. The mixture of Cu2O and CuO on the surface of simulated acid rain solution with a value of 6. O _ 2 and H has a common effect on the corrosion mechanism of pure copper. The controlling step of corrosion in low pH environment is the diffusion of dissolved oxygen through the double electric layer to promote the existence of H.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value,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H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corrosion of pure coppe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epolarization process of oxygen.
【作者单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基金】:广东电网公司项目K-GD2013-0498002-001资助~~
【分类号】:TG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学元,安百刚,韩恩厚;铜在雨水中的腐蚀行为电化学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2年05期
2 安百刚;张学元;韩恩厚;;沈阳大气环境下纯铜的初期腐蚀行为[J];金属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秀通;王丽媛;孙好芬;侯保荣;;SO_2与NaCl对铜大气腐蚀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1年09期
2 吴军;周贤良;董超芳;肖葵;李晓刚;;铜及铜合金大气腐蚀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0年05期
3 李志成;张秀丽;吴华成;;交流阻抗技术在化学清洗中的应用[J];清洗世界;2008年02期
4 刘琼;王庆娟;杜忠泽;;铜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8期
5 吴军;李晓刚;董超芳;张三平;周建龙;;紫铜T2和黄铜H62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早期腐蚀行为[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2年01期
6 崔中雨;肖葵;董超芳;丁源;王涛;李晓刚;;西沙严酷海洋大气环境下紫铜和黄铜的腐蚀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晓宁;铜及青铜合金在静态和动态薄液膜下的腐蚀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雷前;超高强CuNiSi系弹性导电铜合金制备及相关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路学斌;紫铜表面MPTES薄膜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D];中南大学;2011年
2 陈宁;紫铜基片上液相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地热水防垢防腐特性[D];天津大学;2010年
3 龙洋;地表水源热泵源水侧换热器腐蚀成因分析及控制方法[D];重庆大学;2011年
4 宋明昭;Cu-Te系列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王成国;铝/铜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接头耐腐蚀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马瑞;六西格玛设计在花纹板耐腐蚀性能改进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力;李建舫;胡文骏;;恒电流电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纯铜中铜铁铅锌镍磷锡[J];光谱仪器与分析;2005年04期
2 刘建局;胡国新;徐正侠;李艳红;;纯铜铁铝共渗的热过程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02期
3 朱达川,陈家钊,李宁,涂铭旌,张自明,胡兆敏;锂对工业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2001年04期
4 陈勇;对纯铜材料加工的研究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付大军,赵越超,胡中潮;锡对纯铜电车线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4年03期
6 王爽;王庆彦;;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纯铜中铁和磷结果稳定性的探讨[J];冶金分析;2010年07期
7 陈克全;王海川;钱章秀;谢文娟;陈鹏飞;;电极施加方式对纯铜凝固组织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毛翰元;预置泥芯法生产复杂纯铜铸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0年03期
9 王昌燧;吴佑实;范崇政;王胜君;华觉明;;古铜镜表面层内纯铜晶粒的形成机理[J];科学通报;1993年05期
10 张继东;李才巨;朱心昆;李刚;;大塑性变形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J];云南冶金;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达川;陈家钊;李宁;涂铭旌;张自明;胡兆敏;;锂对工业纯铜电子价态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朱达川;陈家钊;李宁;涂铭旌;张自明;胡兆敏;;锂对工业纯铜比电阻的作用效应[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王凤平;闫姝均;;直接浸泡法构筑纯铜的超疏水表面[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宋武元;郑建国;李岩;;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同时测定纯铜中氢化物和非氢化物形成元素[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和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鲍泽斌;熊天英;吴杰;金花子;李铁藩;;冷喷涂纯铜涂层的性能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庆龙;纯铜双辉等离子渗钛、镍表面合金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孟祥锋;稀土元素对纯铜显微组织和导电性的影响[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2 范世平;稀土元素La在铸造纯铜中的行为及对其性能的影响[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3 姜利民;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冷轧纯铜及316L不锈钢的表层显微结构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跃飞;纯铜双层辉光离子渗钛及渗铝工艺和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5 梁琦明;微量稀土La和Ce对纯铜性能的影响[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连勇;稀土元素La、Ce在纯铜中的作用机理及对其性能的影响[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7 付大军;稀土元素La、Ce在纯铜中的作用机理及高强高导铜合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蔡正旭;基于退火孪晶的纯铜晶界特征分布优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丽月;纯铜表面金属夹嵌陶瓷复合涂层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6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89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