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热-力耦合效应对风电专用机床主轴振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6 14:11

  本文选题:风电叶轮 + 主轴 ; 参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针对风电专用机床的主轴在工作过程中具有同时受力与发热影响的特点,研究了热-力耦合效应对主轴振动的影响.在研究数控机床主轴工作过程中热-力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温度场实验相结合的新方法建立主轴热-力耦合振动模型.以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叶轮制造的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针对所建立的主轴热-力耦合振动模型,分别进行热-力耦合振动瞬态分析和稳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风电专用机床主轴达到热稳态之前,由于主轴的热能不断地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得主轴的振幅变大,并且最大增幅可达13.47%.研究热-力耦合效应对主轴振动的影响,为数控机床主轴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spindle of the special machine tool for wind power has the influence of both the force and the heat during the working proc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rmal-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on the vibration of the spindle i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thermal-mechanical coupling mechanism of the spindle of NC machine tool, a new method combin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temperature field experiment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the thermal-mechanical coupling vibration model of the spindle. Taking a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for wind turbine impeller manufa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vibration transient analysis and steady state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established spindle thermal-mechanical coupling vibr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for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spindle of the special machine tool for wind power is reached, the thermal energy of the spindle is continuously converted into mechanical energy, which makes the amplitude of the spindle become larger, and the maximum increase can reach 13.47.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on spindle vibration is studied,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spindle of NC machine tools.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5115) 海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yqd1431)
【分类号】:TG502.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佐卫;殷国富;尚欣;姜华;钟开英;;高速电主轴热态特性与动力学特性耦合分析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1期

2 曹宏瑞;何正嘉;;机床—主轴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模型修正[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3 田久良;洪军;朱永生;李小虎;郭俊康;;机床主轴-轴承系统热-力耦合模型及其动态性能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4 汪博;孙伟;太兴宇;闻邦椿;;主轴系统结合面对主轴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年10期

5 朱煜,汪劲松,张华,张永忠;并联机床构型及其设计方法初探[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赵延林;王卫军;赵阳升;高文华;;双重介质热-水-力三维耦合模型及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王涛;周国庆;;瞬态随机温度场的Neumann展开Monte-Carlo解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少云;多场耦合问题的协同求解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庆善;;并联机床的设计简述[J];硅谷;2008年15期

2 蔡力钢;杨勇;刘志峰;赵永胜;;定压预紧下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建模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3 贾方;徐彤彤;;基于接触热阻的高速压力机主轴热特性研究[J];锻压技术;2014年04期

4 戴维;;基于ANSYS的连铸辊轴承座的温度场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19期

5 吕浪;熊万里;;基于SPWM逆变器供电的电主轴电机铁损特性改进预测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2期

6 杨浩亮;张振强;闫伟;;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的热分析与验证[J];轴承;2015年04期

7 汪博;孙伟;闻邦椿;;高转速对电主轴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J];工程力学;2015年06期

8 牛志刚;张建民;;3PRS-XY混联型并联运动机床数控系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5年12期

9 牛志刚;张建民;;PRS-XY型混联机床运动控制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10 刘鸿雁;黄玉美;史文浩;程祥;;3-PRS并联机构误差分析及补偿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宏昌;戴怡;;混联机床与开放式运动控制[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汪博;刘杨;闻邦椿;;高速主轴系统动力学特性有限元建模及切削稳定性预测[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下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冬梅;多场耦合及多相材料的柔顺机构拓扑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郑绵彬;多场耦合作用下双层复合壳的损伤模型与可靠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鹏;反射面天线与高密度机箱的多场耦合分析与集成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立伟;天线结构位移场与电磁场耦合建模及分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强;换热管及内外流体多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张邦成;串并联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机电耦合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振;面向电磁—机械耦合的异构仿真系统瞬态场分析技术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8 郑魁敬;新型五自由度并联机床机构学分析与控制系统开发[D];燕山大学;2004年

9 罗继曼;少自由度并联装备构型及约束链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10 王小亮;高速列车驾驶仿真器动感模拟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运增;综采面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及运移规律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文志;电力电子装置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及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霍喜军;不同管型换热管及管内外流体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米士彬;动车组驾驶模拟器运动系统机构设计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1年

5 李聪;6PUS-UPS并联机床动力学性能分析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6 彭力明;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虚拟轴机床机构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田冠男;一种含非对称主动运动支链的新型并联机构运动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胡福生;3PTT并联机构的研究及应用初探[D];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

9 陈晓江;六自由度舰船模拟摇摆平台运动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威;3-RTT并联机器人运动学理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混合陶瓷球轴承油气润滑与预紧力的实验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高行山,赵亚溥,吕胜利,邓子辰;微机电系统多场耦合仿真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4年01期

3 贺玉龙,杨立中,赵文;岩体温度对地下水性质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李海滨,冯国泰,王松涛,周驰;涡轮三维叶栅的气热耦合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5 朱万贵,葛昌跃,顾新建;面向大批量定制产品的协同设计平台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4年02期

6 刘雯林,何培英;三维散乱数据曲面重构技术综述[J];工程图学学报;2003年02期

7 李志印,熊小辉,吴家鸣;计算流体力学常用数值方法简介[J];广东造船;2004年03期

8 王保民;胡赤兵;邬再新;孙建仁;;预紧对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态刚度的影响[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宋伟,杨振峰,杨丽华,李国昌;基于J2EE和MVC模式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方法[J];河北工业科技;2005年04期

10 冯国泰,黄家骅,李海滨,王松涛,顾中华;涡轮发动机三维多场耦合数值仿真的数学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冬梅;数控机床主轴位置自动测量的实现[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3年08期

2 高建中;数控机床主轴故障及解决方法[J];机械工程师;2004年03期

3 高建中;数控机床主轴故障及解决[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年05期

4 胡荣丽,李伟;关于数控机床主轴结构的改进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10期

5 吴景华;数控机床主轴优化设计技术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09期

6 李国芹;;数控机床主轴制动方案的分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周广文,贾亚洲,刘君义;专用数控机床主轴早期可靠性控制图分析[J];机床与液压;2005年03期

8 刘秀莲;罗凤利;;数控机床主轴动刚度特性的研究及试验[J];煤矿机械;2008年07期

9 邓三鹏;徐小力;张建新;张香玲;;基于噪声小波包络谱的数控机床主轴故障诊断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年12期

10 沈俊峰;;浅谈数控机床主轴轴承温度的检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严鹤飞;;数控机床主轴结构的改进和优化设计[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严鹤飞;;数控机床主轴结构的改进和优化设计[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喻祖铭;;数控机床主轴系统故障诊断[A];第十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刘俊普;;数控机床主轴的维修[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关显德;孙国斌;滕立波;;提高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切削性能[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春霞;许宝杰;;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数控机床主轴故障诊断研究[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小正;数控机床主轴组件故障的知识发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晟;基于耦合自供电无线传感的数控机床主轴热监测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邓小雷;数控机床主轴系统多物理场耦合热态特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杜晋;数控机床主轴伺服系统故障诊断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万海波;数控机床主轴系统性能劣化分析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巍巍;数控机床主轴故障诊断特征提取及其诊断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4 谷东伟;数控机床主轴系统动态特性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斌;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数控机床主轴径向运动误差测试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钱叶昶;数控机床主轴动态特性研究与试验[D];天津大学;2009年

7 马子健;基于UG的数控机床主轴部件参数化设计[D];东北大学;2008年

8 张良;高性能数控机床主轴部件动态分析与实验[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7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897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