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_xCu_y金属间化合物的稳定性和热学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本文选题:AuxCuy金属间化合物 + 弹性常数 ; 参考:《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年11期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u_xCu_y金属间化合物的稳定性,热学和力学性能。通过计算Au_xCu_y各合金相的形成能和生成焓可知各个合金相是热力学稳定的,且计算出来的晶格常数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采用准简谐近似法计算了合金相的定容比热,对与化学键强度相关的德拜温度也进行了讨论。体模量,杨氏模量等弹性性质用Hill法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声子谱和声子态密度讨论了2种不同结构AuCu合金相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将为Au-Cu系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The stability,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u_xCu_y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ere studi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y calculating the formation energy and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each phase of Au_xCu_y, it is known that each phase of the alloy is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and the calculated lattice constan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The constant volume specific heat of the alloy phase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quasi-simple harmonic approximation method, and the Debye temperature related to the chemical bond strength was also discussed. The elastic properties such as bulk modulus and Young's modulus are calculated by Hill method. The stability of two AuCu alloy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as discussed by calculating the phonon spectrum and the density of phonon states.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u-Cu system.
【作者单位】: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U1302272,51267007,51461023,51164015) Key Project of Yunnan on Applied Fundamental Research(2011FA026) Innovative Team of Yunnan Province(2012HC027) Innovative Team of Kunming City(2012-01-01-A-R-07-0005)
【分类号】:TG1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巍;朱嘉琦;武洪臣;张华芳;崔向中;;四面体非晶碳结构建模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J];功能材料;2010年S2期
2 陶辉锦;陈伟民;王赫男;;镍晶格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18期
3 梁景南;符春林;蔡苇;郭倩;张朝阳;;铟掺杂二氧化锡透明导电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S2期
4 胡盟;程杰;何巨龙;;新型立方碳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苏昀;吴晓静;权俊杰;于亚鹏;;甲基苯丙胺在水溶液中第一性原理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3年10期
6 李培芳;包刚;;金属元素镁高压属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7 江勇;许灿辉;蓝国强;;金属氧化物表面与界面的第一性原理热力学:一个研究实例(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年01期
8 黄元春;肖政兵;张欢欢;刘宇;;平衡相对Al-7.8Zn-1.6Mg-1.8Cu-0.12Zr铝合金性能影响:第一性原理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14年03期
9 李淼泉;姚晓燕;;应用第一性原理研究置氢α钛晶体的电子结构和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05期
10 魏娜然;温斌;宫长伟;马红军;李廷举;;新金刚石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晓庶;Walter R.L.Lambrecht;;半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2 郑晓;陈冠华;;开放电子体系的第一性原理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宋庆功;褚勇;王艳波;耿德平;郭艳蕊;;有序α-(Al_(1/4)Cr_(3/4))_2O_3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4 孙学勤;周树兰;林娜;李良;张玉芬;赵显;;关于金刚石的硬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周安;舒翠翠;刘立胜;翟鹏程;;双填充方钴矿电子结构和电传输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曾凡林;孙毅;;PVDF单链拉伸的第一性原理模拟[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潘红亮;王月花;;铁酸铋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宋庆功;王延峰;康建海;严慧羽;;第一性原理方法在插层化合物Li_xTiS_2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红;邓莉;刘雷;杜建国;;MgSiO_3熔体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平飞林;蒋刚;张林;朱正和;;~3He对LaNi_5储氚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金平;水溶液环境羟基磷灰石/钛界面结构与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陈默涵;基于局域轨道的第一性原理软件发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张玉娟;温稠密乙烷等流体物性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4 李达;典型轻元素超硬多功能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倪利红;应力、应变诱导钙钛矿及类钙钛矿材料铁电相变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张素红;纯锆及铑锆金属间化合物结构与物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7 孙源;多铁材料结构与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雪黎;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自旋转换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蒋雪;碳基和类碳超硬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包刚;高压下卤仿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正交系超硬材料bc-BC_xN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乌日勒;三元混晶GaAs_(1-x)Sb_x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尹梦园;掺杂CoO与铁磁体/MoS_2界面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牛之慧;单相多铁性体CaMn_7O_(1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金元俊;压力下122系铁基超导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蓉芳;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永真;Ba_2Ti_2Fe_2As_4O和CaIr_2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张智;掺N的4H-SiC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熊志华;集流体材料铜薄膜中锂离子输运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潘洪哲;β相氮化硅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8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908172.html